在民国史上,张作霖无疑是个风云人物。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张作霖是怎么当上东北王的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故称奉系。奉天即现在的辽宁省,省会沈阳亦称奉天。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徐世昌为总督,调北洋新军一部分分驻各省。驻奉天省新军为第2混成协,奉天省原有旧军8路40营,1909年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统由巡防营务处节制,张作霖任中、前两路统领。后巡防营中、前两路改编为第27师,张作霖任该师师长。如果因此以为张作霖是个行伍出身的军人,那就错了,对于他的身世和发迹,还须细细道来。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生于奉天海城一个小商之家。14岁丧父,后投奔外祖父。但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且嗜赌如命,结果一事无成。他读过几天书,做过卖货郎,当过流浪儿,也曾入清兵营当过兵。20岁时,有幸娶了赵家庙地主赵占元之女,住到了岳父家。
婚后过了一段时间,赌瘾发作,便去弄钱参赌,结果输多赢少,还结下不少仇家,最后只好串联了十几个散兵游勇和地痞无赖,结为一帮,当起土匪来。不到半年,张作霖手下已扩充到四五十人。
另一匪首金寿山,势力比张作霖大,想把他的一帮招收归己,但张作霖不干。金寿山便突袭张作霖,张作霖狼狈逃往八角台,八角台的匪首张景惠接纳了他,因赏识他的才干,还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他。不久,张作霖与另一匪首汤玉麟结成绿林伙伴,势力不断扩充,成了辽西一霸。
张作霖虽然当上了匪首,但深知难成大气候,所以时时寻找机会招安,企望将来能在军界政坛一展宏图。
1902年,机会终于到来,清朝将军增琪家眷路过八角台回奉天,张作霖与汤玉麟商议,将增琪老婆一行中途劫夺,押解到新立屯,好生招待。增琪老婆大惑不解,只求饶命,张作霖却下跪道:"张作霖冒犯夫人,你老多多海涵。我们是八角台的大团,是保境安民的,夫人有何吩咐,在下愿为效命。"增琪老婆安下心来,说:"只要你能保证我们一行平安到奉天,我一定向增琪将军建议收编你们。"
张作霖立即称谢,第二天派人护送增琪老婆上路,平安到达奉天。增琪老婆将此事告之,增琪亦为之动容,奏明朝廷,将张作霖的部众收编入省巡防营,张作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从此,张作霖由匪首一变成了清朝地方军官和堂堂营官。
1909年,奉天军队改为中、前、左、右、后5路,张作霖升任中、前两路统领。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张作霖所部改编为陆军第27师,张作霖升任该师中将师长。除27师外,当时奉天还有冯德麟的28师,而奉天督军则是段芝贵。
张作霖早就想赶走段芝贵,独霸奉天。1916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声讨。段芝贵是帝制的积极支持者。
张作霖与冯德麟密商,彼此配合,用威逼恐吓手段将段芝贵赶走。冯德麟先让军队在夜间在城内放枪,然后张作霖亲自跑到督军府告诉段芝贵说,冯德麟把28师开过来,要惩办帝制祸首。段芝贵吓得浑身发抖,恳求张作霖想办法。张作霖劝他出走。段芝贵立即电请中央到天津养病,并从银行取出公款200万及军火若干,调专车离奉。
张作霖即致电冯德麟,让他派兵拦截,没收了段芝贵的公款及军火。段芝贵到北京后,大骂冯德麟是土匪,当即向袁世凯提出辞职,并推荐张作霖作奉天督军。于是,袁世凯发布命令,任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任冯德麟为军务督办。驱段是张、冯的共同行动,冯德麟还出了大力,皆因他唱黑脸,张作霖唱白脸,结果督军一职让张作霖捞去,他当然不甘心,两人又开始了明争暗斗。
张作霖曾进京,着旧式衣冠觐见溥仪,偷目四觑,觉得大清皇家威仪不过尔尔。溥仪见他贼目兮兮,心中不悦,略致数语而退,对近侍说:"这小子目光炯炯如贼,殊失臣下礼!"张作霖闻之大怒,对人说:"这小子已属平民,还摆什么臭架子!"1917年7月,张勋在北京复辟。张作霖得知后,便与谋士袁金铠商量,决定让冯德麟以奉天全权代表身份前往北京与张勋接洽。
张作霖的打算是,若复辟成功,自己是有功之臣;倘若失败,便把责任推到冯德麟身上,正好除去一个心腹之患。冯德麟不知是计,欣然前往。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张作霖马上发电拥护共和,而冯德麟在京则以"背叛共和罪"被免职罢官。张作霖假意为他说情,替他在北京谋了个总统府军事顾问的闲职。张作霖控制了冯德麟的第28师,独揽了奉天大权。
之后,张作霖加紧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与段祺瑞相勾结,1918年9月,段祺瑞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使他的权力又提高了一步。张作霖与吉林督军孟恩远素来不和,为了让奉系掌控全东北,他千方百计促使北京段祺瑞政府罢黜孟恩远。1919年7月6日,北京政府下令调孟恩远赴京供职。孟恩远拒不服从调动。张作霖以武力相威胁,派军队分4路包围吉林。孟恩远的部将、吉林督军总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高士傧等军官,坚决抵制北京政府的命令,率吉军万余人集结在长春、农安、伊通一带与奉军对抗。
7月19日,日本驻军故意在吉军驻地宽城子挑起武装冲突,双方互有伤亡。事件发生后,日军即以此为借口,要吉军撤离长春三十里以外。吉军被迫撤出长春。接着,日本公使又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议。段祺瑞立即下令将孟恩远、高士傧免职。
高士傧还想继续抵抗,但吉军中许多官兵已被奉系收买,不听指挥。孟恩远、高士傧不得不先后卸职,离开吉林。宽城子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奉系军阀张作霖称霸东北的一个重大事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张作霖不战而胜,赶走了孟恩远,夺取了吉林的政权,进而控制黑龙江,完成了称霸东北的事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独霸东三省,张作霖并不满足,他还想进取中原,主政北京,只不过在当时,直、皖两大军阀正在激烈争斗,他的奉系军阀,暂时还只能充当配角。
张作霖原来是追随皖系段祺瑞的,后来皖系声名狼藉,张作霖也见风使舵,加入反皖行列。尤其是1919年6月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控制了西北地区以后,对奉系构成了直接威胁。于是,1919年底到1920年初,张作霖与曹锟组织了北方八省反皖同盟。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看到皖系已声名狼藉,便抛弃皖系,大力扶持奉系,指使奉系联直倒皖。7月13日,张作霖以张景惠为关内奉军司令,自己亲率大军入关,并发布《段檄文,指责段"排除异己,把握政权","弄权卖国,残民黩武","穷其罪状,罄竹难书"。7月14日,战争正式爆发。
张作霖是如何长袖善舞纵横捭阖的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日本之手后,时人皆称:“大帅(张作霖)在,必不至此!”由此可见当时对张作霖的评价之高。张作霖纵横官场沙场,长袖善舞,其处事风格及用人识人之术,颇值得今日为政者借鉴。
大节面前,毫不含糊
张作霖雄踞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他对付日本人的办法也别具一格,一次,张作霖出席日本人的酒会,酒过三巡,一位来自日本的名流力请大帅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识字有限,想当众出他的丑。但张作霖抓过笔就写了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那个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随从连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了。”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妈那个巴子的!我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
这番话给了日本人当头一棒。在场的中国人恍然大悟会心而笑,无不扬眉吐气,日本人则目瞪口呆。
这个“寸土不让”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人们都打心眼里佩服这位黑土地上的民族英雄。
当时美国人在沪出版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曾采访过张作霖。这位美国人回国之后,在其所写的回忆录中,也表达了对这位出身卑贱的元帅的敬意。他认为尽管东北长期处在日本军阀的铁蹄下,但张作霖无愧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作为一名政治家,在民族大义等大是大非面前的抉择,是对其的真正考量。在长期对东北虎视眈眈且来势汹汹的日本人面前,张作霖能如此维护中国领土,使其神圣不可侵犯,亦使人间尚知有气节二字存在,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治家严谨心装百姓
张作霖不仅有民族气节,而且治家严谨,给家里人定下规矩不少,家风甚好。他的小舅子在他身边当警卫,仗着大帅的名,在外面胡作非为,晚上闲来无事,居然拿路灯当靶子,把路灯全部打碎了。市政建设的人知道这事后很气愤,但是敢怒不敢言。张作霖听说这件事后愤恨地说:“把他给我毙了。”手下顾及到张作霖的颜面说尽好话,要求从轻发落。当晚张作霖亲自执法。家人很不理解,几个灯泡碎了就换新的,怎么把人给枪毙了。张作霖却说:“你们在家犯错,丢的是我张作霖的脸,但是在外面搞破坏,坏的是奉天城的风气。”以后大帅府里的人更加谨言慎行,没有人乖张闹事。奉天城的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对张作霖更加尊敬。都说张大帅办事有自己的规矩,谁都不能违背。
当时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是第三旅的旅长,第三旅是独立旅,是张作霖的王牌军。张作霖身着便服在城里转悠,突然听见几个百姓,叹气说第三旅的人横行霸道,巧取豪夺。张作霖听到这里火冒三丈,回家见到张学良怒不可遏,破口就骂,骂了足有半个小时,张学良低着头不敢说话,大厅里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最后,张作霖把张学良关禁闭三天,不许有人探望,按照规定办事,谁也不许说情,否则一起处罚。事情一传出去,整个军队都震撼了,一想到连少帅触法都躲不过严惩,谁都不敢再为非作歹了。
张作霖还不止一次对张学良以及东北军的其他重要领导说,不要想着糊弄老百姓,你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就糊弄你,到头来,老百姓反了,咱也就下台了。晚年张学良作口述历史时,也说过:“我和我父亲从来不刮地皮。”帅府大青楼建成后,张作霖亲自在楼前的假山石壁上方写了“天理良心”四个大字,以使自己每天进院抬头就能看见这四个字。边业银行开业,张作霖在发行的钞票上印上“天良”印迹,明白昭示,不能坑害老百姓,办事要对得起良心。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数不清的土皇帝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无恶不作,无法无天,像张作霖这样能心里想着老百姓的还真不多见。
宽以待人有容乃大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获全胜之后,段祺瑞执政府任命奉系将领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当时孙传芳正盘踞浙、闽两省地盘,唯恐奉军对己不利,决定先发制人,突然率部向奉军驻地猛烈袭击。奉军因事前毫无防备,杨宇霆仓皇出走,总算逃得性命。
一年之后,孙传芳被国民革命军打垮逃回南京。不得已掉过头来,想乞援于张作霖。当时张作霖正住在天津蔡家花园,孙传芳见张作霖时行晚辈大礼,连说对不起。张作霖抚慰说:“过去的事不要提了。”杨宇霆当时也在蔡家花园,极力劝张作霖杀了孙传芳,以泄旧恨,根绝后患。
张作霖对杨宇霆说:“你的气量要放大些,过去的事情又何必再提呢?历史上的人物,多半由于善于利用降兵降将,才能够成其大业。现在馨远(孙传芳字)因九江失败,力弱势孤,来投靠我们,我们如果怀念旧恨,乘机杀之,不仅要招天下人的笑骂,而且将来谁还肯归服我们、帮助我们、为我们用呢?这不等于拒绝贤路吗?”此事传到孙传芳耳中,孙传芳被感动得几乎落泪,从此对张作霖感恩戴德,甘效犬马之劳。
郭松龄倒戈失败被杀后,郭松龄的手下惊恐不安,人心惶惶,生怕张作霖追究。为缓和内部的紧张恐惧心理,张作霖举行了一次庆功宴。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时,宴会厅的大门突然大开,4个全副武装的副官抬进来一只皮箱,放在地中央,然后敬礼说:“报告大帅,这只箱子是从郭鬼子(郭松龄)军部搜出来的!”张作霖问:“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一个副官大声地回答:“报告大帅,这箱子里装的全是我们城里人私通郭鬼子的密件和信函!”张作霖环视四周,满脸怒气地说:“竟有这样的事,好大的贼胆!”然后他又微笑着说:“算了,算了。既然郭鬼子已经死了,这事也就算了。其余的一概不究了。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后大家好好干!把箱子抬出去烧了吧!”
这出好戏,一看就知道是张作霖一手导演的。但如此行事,无疑是十分聪明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从而使这些参与者都从沉重的思想负担中解脱出来,更加紧紧地围拢在张作霖自己身边,为其效命。
张作霖手下的一个叫姜登选的师长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姓吴的旅长,做大豆生意,亏空了军饷24万元。这个旅长正在打算逃跑或自杀的时候,被张作霖知道了,马上把他叫去当面询问说:“你最近有没有什么事?”旅长说是做大豆生意,亏挪了军饷。张作霖愤恨地指责他:“你这小子有几个脑袋,你敢私挪军饷,现在怎么办?”旅长说正想自杀,来生再报答大帅。于是,张作霖说:“你这小子太没出息。一个人的生命,岂只值24万?你跟咱们做事,还怕没有钱用吗?你好好把军队带好,这笔钱我拨给你好了。”
不知这位旅长后来在战斗中仗打得怎样,但我们也可想而知。任何一个人,都会感恩于上司对自己如此的知遇,为之浴血沙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像拦路向张作霖讨债、只认死理的新民商会会长姜雨田,张作霖不但不怪他在自己丧母期间擅闯禁地、拦马索债,还起用他为自己理财,官至边业银行副总。还有,力排众议,任用外号“整死净”的曾有翼担任奉天首任市长,提拔敢拿枪对着自己的帅府卫兵担任典狱长。
务实行事重用干才
张作霖主政东北时,非常务实,曾大力网罗人才,先后寻求到了许多文武之才。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创立东北大学,不惜重金聘请一流教授到东北任教,教师的待遇在全国首屈一指。最高时,教授的薪水在360-800元大洋。而当时南开大学教授是240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300元,还常常欠薪。很多全国著名教授像梁漱溟、章士钊、
梁思成等都到那里授过课。张作霖重视教育,为东北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短短的两年时间,东北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其他军阀所没有做到的。人不怕没文化,就怕不重视文化;人不怕没知识,就怕不尊重知识;人不怕不聪明,就怕不会运用别人的聪明。
张作霖在东北还曾发展工业扩充军备,建立了中国当时唯一“海”、“陆”、“空”俱全的武力。大量引入山东汉人进入东北,这一移民战略大大充实东北边疆,改变了东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成为日后日本侵略此地时的一大障碍,由于兵工厂的建立,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支自主生产火炮和炮弹的军队,由于火炮生产的自给自足,东北军的火炮数量多,火力猛,炮弹充足,成为东北军相较于其他军阀部队的优势。
做实事就得有干才。如何对待人才,也体现了张作霖的与众不同之处。张作霖起自草莽,常骂人,但对他重用的王永江从不说一句粗话。王永江是个善于智谋更善于理财之人。张作霖非常信任他。可王永江害怕有人在张作霖面前说闲话,影响自己所定措施的实行,就委婉地向张作霖说起他的担心。张作霖对此的回答掷地有声:“你只管干,我什么也不听!”
张作霖最初任用王永江为警务处长,王永江要求有完全的用人权,不受军人干涉,张作霖应之。王永江也不负重望,致力于全省警政改革,但张作霖手下的一班绿林好汉如汤玉麟等不服,常推荐人到王永江处,王永江皆不用,于是汤玉麟等经常捣乱、找茬,张作霖闻之大骂:“枪杆子能打天下,不会治天下,你们懂得什么?给王岷源(王永江)牵马扶镫都不配!”
一日,张作霖在老虎厅议事,提出要大家配合,不得捣乱,谁知汤玉麟依仗曾救过张作霖,当众侮辱王永江,岂料张大怒,厉声斥责汤玉麟,汤玉麟几乎因之而发动兵变,然张作霖助王之意不移。后大学者
胡适闻之,叹曰:老张宁愿自己的老弟造反,而不肯减轻他对王永江的信任,这是他最不可及处。
结果,在王永江尽心尽力的操盘下,不仅解决了当时的财政赤字问题,而且还使东北的经济大幅度地增加,为张作霖进军关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张作霖对待王永江一事上,我们可看出领导者给干事的同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排除工作障碍,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上下齐心,才会真正做到大家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
还有一个事例可说明张作霖对有才能的人能不拘成规,委以重任。张作霖有一个航运公司,多年来经营不善,一直亏损。后来有一个小职员给张作霖写了一封信,提了些建议。张作霖看信后,对这个小职员大加赞扬,并且随即将他提为总经理,委他全权管理航运。身边人劝说:“这个人咱们不了解,能不能办事不好说,仅凭一封信就委以如此重任,办砸了咋办?”张作霖说:“我看这小子行,我看准的人错不了!”
果然,一年后,航运公司扭亏为盈,小职员带着一年挣的十万大洋面交张作霖。张作霖说:“好小子,我没看错你,这十万大洋就奖给你了,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