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将军吴佩孚简介 吴佩孚的夫人都有谁
新之助 2016-01-08
吴佩孚
吴佩孚人生的信条是: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不贪财。大量史实证明,吴佩孚一生是言行一致的。作为一代大军阀,他的人生可谓十分传奇。
吴佩孚简介
“北漂一族”走向军旅生涯
1874年春,吴佩孚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一个小商人家庭里,父亲吴可成以经营祖传的安香杂货店为生。6岁时,吴佩孚入私塾就读,9岁即可操笔为文。
22岁时,吴佩孚考中秀才,眼见着自己的官场生涯即将从蓬莱起步,一个意外,却阻断了吴佩孚的仕途之路。因不满男女同台演戏,1897年秋,吴佩孚大闹蓬莱电报局局长的寿堂。当地县太爷以“蔑视法纪、寻衅闹事、搅乱治安”为名,下令缉捕吴佩孚,吓得他连夜逃离家乡,成为“北漂一族”。
刚到北京时,吴佩孚投靠老乡孙廷德,以卖对联为生。短短几年间,吴佩孚先后考入开平武备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学习,从一个小小的警察班长晋升为北洋军第三镇管带(营长),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起初,吴的顶头上司曹锟并不喜欢他,一度还准备免他的职,要不是吴佩孚的积极争取和汤芗铭的变相刺激,曹锟也不会重用他。
1913年10月,汤芗铭督湘,曹锟率第三师(原第三镇)驻扎岳州,有一天,汤举行典礼,请向来不怎么擅长说话的曹锟演讲,吴佩孚乘机毛遂自荐,替曹锟说了几句话,令汤芗铭大为赏识。后来,汤想跟曹借吴去当旅长,曹锟没做声,对部下说:“咱们的人才,咱们不会用,要你借去当旅长,咱们不会给他旅长做?”一年后,曹锟主动提拔吴为第三师第六旅旅长,晋升少将。
爱国将军大打舆论战
张勋在京拥军复辟时,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担当西路先锋,一路从丰台杀进天坛,一战成名。1918年,为了响应段祺瑞内阁的“武力统一”政策,吴佩孚再奉曹锟之命,挥师南下,过襄樊,克岳州,夺长沙,所向披靡。自此,南北战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吴佩孚的手中。
然而,就在段祺瑞翘首以盼吴乘胜南下,一举荡平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并于当年8月发表通电,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
如此一来,吴佩孚“和平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5月24日,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6月下旬,吴致电代总理龚心湛,要求坚决拒签,并表示:“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
在各界的压力下,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吴佩孚声名鹊起,不仅很多军人佩服他,连学生也很崇拜他。吴佩孚的名望扶摇直上,“革命将军”、“救时伟人”的名誉纷至沓来。短时间内,吴佩孚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雄厚的政治资本,加上不可小觑的军事实力,很快,这个颇具魅力的政治明星开始成为中国政坛、军界、媒体界的中心人物。
“二七刽子手”
自1920年起,苏俄、共产国际不断派人到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吴佩孚因掌握军队、财政、交通以及内政部成为他们想要联合的第一人。当时,在共产国际、俄共(布)一些领导人的心目中,“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他们一致认为“孙中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同意支持吴佩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在找李大钊、陈独秀联系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时,带来了“决定联合吴佩孚”的任务。
1922年前后,李大钊曾多次赴洛阳与吴佩孚进行会谈。当时的吴佩孚,在军事上已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但北方的铁路却仍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里,怎么办?吴佩孚只好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求助。为此,李大钊将何孟雄、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等共产党员介绍到各条铁路上,派党员为吴的铁路委员,巩固其铁路上的军事势力。名义上,他们是交通系的密查员,实际上为中共的职工运动特派员。
在京汉铁路上,由于吴佩孚挂着保护劳工的招牌,与共产党有具体的合作,京汉铁路的工人们陆续建立起了“工人俱乐部”。要不是后来发生了二七惨案,李大钊的好盟友吴佩孚也不至于落下屠杀工人的刽子手恶名。只是,昔日爱国英雄怎么突然成了狠心的屠杀者?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若干年后,当吴佩孚的参政汪崇屏回忆二七惨案时,说出了这番话:“民国十二年二月四日,京汉铁路工会下令定于第二天早晨全线罢工,由李守常来领导,实际出面的是王功与李振瀛。长辛店、郑州、汉口同时发动。到二月七日,军队出来干涉,强迫复工,在汉口、长辛店都发生流血惨案。李认为是吴(佩孚)所下的命令,其实吴不曾下令,吴根本就不知道李是共产党。关于长辛店、郑州与汉口三处枪杀工人的事件,前两处是曹锟下令的,后一处为萧耀南所干。吴夹在其间,担当恶名,实在冤枉。”
“中国最强者”的落幕
即便身负刽子手的骂名,1924年的吴佩孚依旧为全世界瞩目,这一年,光头吴佩孚的肖像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这是中国人在《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次亮相,照片下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其时,吴佩孚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当年4月,数千宾客云集洛阳,为他祝寿。康有为更是写下寿联相赠:“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1939年12月4日,65岁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猝死。出殡当天,送殡人员延绵数里,北平的老百姓自发地参加葬礼,沿途的阳台上、街道旁的观殡民众,人潮如海,途中还搭有许多席棚进行路祭。据吴佩孚孙子回忆,出殡队伍边行边停,极为缓慢,从早晨出发至黄昏才抵达,几乎行进了一天。当时报称,此乃民国以来北平罕见的盛举。
吴佩孚的夫人都有谁
吴佩孚一辈子很重夫妻之伦,在他闻名于世的“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之外,又有“四不主义”,即加上一条“不娶妾”,然而他从15岁第一次结婚,直到66岁被日本特务害死,他竟身不由己,前后共娶了4位夫人,而且居然始终都无法获得一位子嗣。
(一)
吴佩孚的第一位夫人叫王氏,据《吴佩孚先生集》记载,他15岁那年将王氏娶进了门,同住在他家开设的“安香杂货店”里,这位王氏夫人比吴佩孚大3岁,娶亲的时候吴佩孚已在登州府水师营当学兵,一个星期出一次操。吴佩孚娶了18岁的大太太,双方的感情还很不错,但是,王氏3年没有生育。
1891年,她一病不起,归葬于吴氏祖坟。
(二)
从18岁元配逝世,到31岁迎娶李氏夫人,其间13年,这是吴佩孚平生最穷困潦倒的一段时期。
由于吴家家中日子过得很苦,母亲有心再接一房儿媳妇,但是却没有钱。吴佩孚本人也在这段时间里东奔西走,席不暇暖。一直到29岁时,才考取了袁世凯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30岁毕业,吴佩孚派到日本守田少佐那边干情报工作,官拜中尉,一个月才拿到50大洋。
吴佩孚省吃俭用,结果在短暂期间之内,用薪饷、出差费、特支费,储备了300两银子,吴佩孚的母亲又起了为他再娶一房媳妇的念头。偏巧,这时吴佩孚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返回蓬莱家乡,结果遵照他母亲的意思,和李氏夫人成了亲。
李氏夫人一家,要算李家屯上的首富,她父亲早死,没有兄弟姐妹,一向和她母亲相依为命,她的一位亲叔父,便是蓬莱巨绅李少堂。这位富家千金,名门闺秀一直待到芳龄24岁方始嫁给了吴佩孚。当年吴佩孚是31岁。
这时的吴佩孚,因为多年的晦气熬出了头,在蓬莱父老心目中,早非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他文中秀才,武授中尉,帮东洋人办事,拿双份的薪水;又为人热心诚恳,无不良嗜好,孝母爱弟,省吃俭用,尤被众人所称道。所以,也有不少大家闺秀,慧眼识英雄,愿意下嫁吴佩孚,遣人来提亲说媒的,络绎不绝。可是吴佩孚是个孝子,他惟母命是从,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丝毫也不表示意见,吴太夫人一眼看中了李家大小姐,他满口应允,毫无难色。
李夫人很贤惠,当时吴佩孚赶回家和她成亲,从营地到蓬莱,包括往返旅程在内,他一共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吴佩孚惟恐耽误了时间,超过了假期,他是匆匆地来,匆匆而返,别说度蜜月,就是两情绻缱的燕尔之期,一共也只有两三夜,而且吴佩孚回到营地后,依旧是干他那惊险万状的情报工作,他把如花似玉的新婚夫人留在家乡,代他侍奉堂上,照顾他的三弟吴文孚,一晃便是整整3年。
吴佩孚的李夫人很美,而且相当贤惠,但是她是她母亲的独生女,母女相依为命,李老太太对她溺爱备至,难免有点娇生惯养。她跟吴佩孚结婚,对于吴佩孚的本人衷心敬佩,无话可说。但是,在蓬莱刚结婚的时候,李氏心里已经暗暗在嫌夫家窄门浅户,没有她娘家的气派。
这时,吴佩孚虽然每月都有可观的银两寄来,但是,吴老太太是吃过苦头来的,把儿子寄回来的银两,看得比性命还重,即使有能够花的钱,家里始终粗茶淡饭,荆钗布裙,李夫人当了官太太,用几文零用还得向婆婆伸手,新媳妇有什么委屈嘴上不说,一股脑儿闷在肚子里头。在娘家她母亲把她当做心肝宝贝,进了夫家什么好处都没有,还得听婆婆的支使,缝缝补补,亲操井臼,不久她便回娘家掇促她妈,以自己独居寂寥为辞,又回到了李家庄去住。
因此,当吴佩孚婚后离家的那段日子里,李氏一直都是住在娘家。对这一点,吴老太太十分不满。
吴老太太因为长子吴道孚早夭,一直把吴佩孚当长子看待。李氏夫人却不育,吴老太太急于抱孙子,心中焦急。于是,渐渐对李氏不满了。照这位老人家的看法,儿子已经荣任管带,一个月可支30两银子的薪俸,折合现大洋,便是一百二三十元,以他的地位与收入,多讨一房妻子,那又有什么问题。
这时,吴太夫人认定了媳妇的肚皮不争气,绝无生儿育女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她家常来常往混得亲亲热热的张佩兰,不但人长得有宜男之相,而且她的家族也就是人丁兴旺,张佩兰的兄弟姐妹甚多,这又使得吴太夫人更多了几分把握,所以她不顾儿子媳妇的反对,非逼着吴佩孚娶张佩兰为二房不可。
(三)
张佩兰18岁,她排行第三,上有一个姐姐,嫁了在长春当总商会会长的赵尊贤,一个哥哥,原为俄据长春时代即已开设照相馆的张春龄。哥哥、姐夫都是商家,张佩兰见了文武双全,英雄年少的吴佩孚,芳心仰慕不已。
在长春时,吴太夫人与儿媳妇关系紧张起来后。一天,婆媳之间的矛盾由暗变明,形成火山爆发。吃晚饭时为菜的咸淡这件小事吵开了,各不相让,吴佩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吴老太太把积在心里的一块心病也和盘托了出来:“我养只母鸡还为我下几个蛋,娶你进门三四年连屁都放不出一个来,你看你还有什么用!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有本事就给我生个孙子出来!”
吴老太太一股脑儿把积在心里的话全都抖擞了出来,这些话正说到李氏的痛处,她也终日为不能生育而难过。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捂着脸跑到房里放声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吴佩孚百般劝阻无效,李氏收拾一些换洗衣服,头也不回地去车站搭火车回蓬莱娘家去了。
李氏走后,张佩兰乘虚而入,一声一个“干娘”叫得更勤了。以前是每天两次到吴老太太面前请安,现在干脆一天到晚在老太太身边,晚上和老太太睡在一个炕上,百般殷勤,把老太太哄得不知东西南北了。老太太夸奖说:“干闺女真好,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媳妇就好了。”一句话把张小姐的脸说的通红,扭头跑开了。
结果,吴太夫人对张佩兰更加满意,于是一心要撮合这门婚事,对待张佩兰更好了。
1907年,张佩兰和吴佩孚在长春结婚,不久,吴佩孚安排李氏、张氏同住长春三道街杨家大院的一座屋顶之下。第一个月,三方容忍,于是相安无事,波涛不兴。一个月后,双方就醋海生波,时起纠争,使得吴佩孚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居然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便大发牢骚,自怨自艾。
吴佩孚曾为此报以幽默自嘲:“‘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夹在两位夫人之间,左右为难,也许这更是对我的一种磨炼。如果我能有调和妻妾的襟度,来日用之于世,说不定我便能收揽天下英雄豪杰的本领。”
辛亥年,吴佩孚因功擢升上校,更驻防在北京。这时候吴太夫人已于1910年病逝长春,他成为一家之主。这时,李氏夫人的神经开始不太正常,吴佩孚日以继夜地陪伴着她。1913年,吴佩孚改任第三镇副官长,奉命随部南下,李氏夫人不许他走,吴佩孚的“家室失和”因而也为之公开。
这时候,吴佩孚已经成为曹锟的心腹肱股,曹吴两家,经常都有来往。曹锟的夫人心肠热而人缘好,当她听说吴佩孚的那位大太太,闹得吴佩孚走投无路,束手无策,她便挺身而出,加以调解。她和李氏夫人谈条件,自愿将曹锟保(定)寓(所)花园旁边的一幢精致的别墅,让出来给李氏夫人住,她雇了几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供李氏使唤,并且给她作伴。曹锟夫人并且要吴佩孚拿出每个月薪饷的一大部分,即300大洋,作为李氏的生活费用。吴佩孚说凡此条件并非是说夫妻分居,而是以这点获得李氏准他随军出发的允诺。
但是事实上这就成为了吴佩孚和他的发妻分居的开始。分居后他独自一人随军南征,但是,不久张氏便带了大批的酒食罐头,远赴岳州劳军,因而博得“吴夫人”犒劳将士的贤名。
她一到岳州,马上就成立了吴公馆,从此以后,张氏便一直在吴佩孚的身边。
(四)
但是,住在保定的李氏夫人的日子却过得很不好受,她的情绪越来越焦躁,心情越来越烦闷,她整日抑悒,无以排遣,后来竟犯了吴佩孚的大忌,染上了鸦片癖。一个明艳照人,聪明能干的小妇,居然会变得蓬头垢面,形销骨立,整日一塌横陈,吞吐云雾。吴佩孚明白这一切都是由他而起的,李氏为他饱受爱情的折磨,但是,他又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他只好任她堕落消沉,陷于无以自拔之境。
李氏在保定,鸦片烟抽得非常凶,一个月300大洋的生活费,还不够她买鸦片烟的钱,用费不够时,都由曹锟夫人私下为她补贴。李氏这样猛抽鸦片,不仅是为了麻痹神经,打发了无聊的光阴,甚至大有慢性自杀的意味。
1917年吴佩孚率师讨伐张勋复辟,荣升北洋第三师师长的宝座。1920年自衡阳撤军北上,击败皖段,权倾中央,吴佩孚成为举国皆知、世间闻名的大人物。而在这八九年间,吴佩孚的声威日隆,事业辉煌,相反李氏却在保定形只影单,凄凉落寂,吴佩孚的威名如日中天,反而带给她更深的痛苦,更大的刺激,于是她的神经病越来越厉害,甚至发作时她居然会动手打人,而且好几个人都无法将她压制住。
李氏夫人终于于1920年9月9日郁郁而卒,这也使吴佩孚抱恨终身,伤心万分。
这位北国佳人,孚威上将军吴佩孚的正室夫人病逝于保定时,年仅41岁,她和吴佩孚结婚17年,同居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身后的哀荣,不能抵生前的痛苦的万分之一。
至于吴佩孚的第二位夫人张佩兰,凡是见过她的人无不盛赞她的娴雅文静,温柔体贴,吴佩孚的衣食起居一向由她掌管,她把吴佩孚服侍得周到异常,对待僚属也很宽厚,她是旧社会中够标准的贤妻,惟一的遗憾是她也始终不育。
张佩兰夫人从不过问吴佩孚的外务,但是,她娘家的亲戚无不攀龙附凤,位据要津,因而吴佩孚的戎幕中有所谓的“妻党”。吴佩孚的亲属只有一位弟弟吴文孚,和他的一个儿子吴道时,洛阳使署“内衙”,大部分是张氏夫人“妻党”的天下。
1923年,吴佩孚在洛阳过50大寿。这时,吴佩孚可谓春风得意,他的声望达到了个人的生命的顶峰,但是有一件事会令吴佩孚闷闷不乐,那就是膝下无子。为了生子,吴佩孚违背誓言纳了张佩兰,可是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已经是50岁的人了,张佩兰也已是38岁的人了,但是仍然不能生育。所以吴佩孚和张佩兰夫妻俩很为膝下无子的大问题着急,打针吃药,求神祈佛,一概都不发生作用,吴佩孚已明白他已无法弥补这终生的遗憾,迫不得已,他乃决定以胞弟文孚的儿子吴道时为嗣,承续烟火。
(五)
6年以后,吴佩孚兵败入川,成为了川陕边际督办刘存厚的“上宾”。
1929年3月8日,吴佩孚在大兴寺做56岁生辰,张佩兰夫人这时也已经44岁,她曾经挑选一名丫环,劝吴佩孚收房做了小妾。她还希望这名丫环能给吴佩孚生下一男半女。
这位小妾后来曾和吴佩孚同到北京,但努力了10年,直到吴佩孚离开了人世,小妾仍然是空空如也,吴家人不得不信命了。
吴佩孚终于一生没有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