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与孙兰峰 毛泽东反对董其武“降衔”请求
山南慕北 2016-01-06
董其武
董其武与孙兰峰是何关系?
孙兰峰是与董其武并重的将领,堪称为傅作义手下的“双壁”。董其武任436团团长时,孙兰峰是412团团长;董为218旅旅长时,孙为211旅旅长,当时35军只有两个旅,董孙两人的重要地位已经凸显,百灵庙大捷,更是两人全力配合下打的胜仗。董任第101师师长,孙任新31师师长;董任暂4军军长,孙为暂3军军长;董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部队指挥所主任,孙为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第11兵团司令。孙兰峰的晋升速度略慢于董其武,但大部分时间地位相同。而两人的作战风格迥异,孙兰峰带兵作战,迅猛过人,攻则硬冲,守则死顶,其任骑兵总指挥时,率两千骑兵与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在察绥草原上展开激烈的对抗,虽然人数占劣势,却总能保持主动,连续发动攻势,最能体现其用兵风格。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之际,孙奉命偷袭集宁得手,旋遭八路军猛烈反击。时任第10路军代指挥的宝贵廷回忆,当时防线即将被突破,孙兰峰在第10路军司令部内,一手捧着碗粥喝,一手拿着颗手榴弹,死活不下撤退的命令,可见其个性之强硬。但孙兰峰并非一介武夫,华北抗战时,一次210旅遭日军迂回,孙兰峰奉命增援。他两营逆袭,日军骑兵欲绕过正面部队,反被孙兰峰事先埋伏好的第1营打的落花流水。
一般说法是孙猛董智,一个擅长攻击,一个擅长防守,一个急躁,一个沉静。孙兰峰的地位一直高点,40年代初离开了35军,去别的军任职,先是军长,后是傅长官的骑兵总指挥。董其武在35军历任旅长师长,后来担任军长。为何孙没能接手35军呢?
后来孙兰峰从华北突围跑到绥远,不愿意起义,但是董愿意。傅长官亲自去绥远,终于绥远军民大起义。董其武和孙兰峰都是省军区副司令,省政府副主席。但是几年后,孙去了政协当副主席,然后改任全国政协委员。而董当上了省主席,不久专任军长,后来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毛泽东反对董其武的“降衔”请求
绥远起义后,董其武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他对杨成武说:“我在经济上是个有产阶级,我不但有房子,还有7处小买卖。我愿做一个无产阶级,把这些东西全部上交国家。”
杨成武笑着对他说:“你的经济状况属正常范围,过去属于你,今后还属于你。你能向组织说明清楚就行了,现在不能上交,它关系着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也会影响起义人员的思想稳定。”董其武仍不甘心,就写了一份财产清单,书面报告给毛泽东:“请求毛主席批准,将我的私产秘密上交国家。”毛泽东接信后给董其武的批示是:“对起义干部的经济问题要划条线,起义前的事我们不管,起义后的事要管,但房子总是要住嘛。”
1962年初夏,东南沿海战备紧急,气氛紧张。董其武写信给军区党委,一方面要求率部出战,另一方面再次申请交出私宅。他恳切地说:“如果军区不予接收,一旦我献身疆场,将会给我留下终生的遗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董其武又一次提出上交房产,“请首长俯念我出于诚意,请予接收。”可是依然没有结果。几天后,董其武召开了一个家庭会,经妻子女儿同意,将家里所存的300余两黄金和以长女董健民的名义存在银行的5.3万余元人民币,全部上交国家,总算了却了他的一桩心愿。
1955年春,人民解放军的将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在讨论研究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毛泽东,他在信中说:“在预授上将的名单中,共有3名起义将领,除了我之外,还有新疆起义将领陶峙岳和湖南起义将领陈明仁。对于他们两人我不便说什么,仅就我个人而言,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况且,许多建党、建军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将、名将,只授予中将、少将……”
董其武的请求首先就没有通过杨成武这一关。看了信后,杨成武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毛泽东看完信后,果然坚决不同意董其武要求降为中将的要求。毛泽东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