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
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鲁肃怎么死的
史书上对鲁肃的死记载的甚少,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
根据三国志,鲁肃是病死的。但我也觉得太过潦草了,鲁肃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鲁肃具体怎么死的、因何而死的,早以无从考证,一味追究也没多大意义。
鲁肃的性格特点
1、善言辞
可以说,鲁肃这个人物在当时对东吴、对“孙刘联盟”、对三国鼎立,作出了无人可及的贡献,他是一个相当有头脑和眼光的人,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个表现得十分憨厚而近乎愚笨的“鲁肃”。
鲁肃家境富裕,却喜欢仗义疏财。袁术聘用他代理东城县令的时候,他审时度势,知道袁术虽然胸有“异志”,却并非是打天下创大业的人,于是转而投奔东吴周瑜。
孙权常常单独请鲁肃同榻共饮,商议国策。鲁肃谏议孙权割据江东,然后称帝。赤壁大战之前,鲁肃与周瑜力谏孙权联合
刘备抗击曹操。
周瑜病危时推荐鲁肃接替他负责防务。46岁的鲁肃病死后,孙权亲为吊孝。
2、愚商的作用大于孔明的智商
当吴太夫人谈到时常患病的周瑜,好与
诸葛亮比较,容易动怒,担心年寿不永,影响江东发展时,同样也为周瑜担心的孙权则对吴太夫人说,子敬(鲁肃)之才不亚于公瑾(周瑜)。有此人在,可安江东20年。这是一句中肯的评价,充分体现出了青年孙权的慧眼识人。
鲁肃是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倡导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路线图,而实际上诸葛亮也清晰地看到了汉室的气数终将耗尽。赤壁之战之后,
曹操势力削减,而刘备在迅速崛起,孙权固有江东后,势力也得到了发展。三足鼎立的雏形已经形成。
3、忠厚不代表无用
说中的周瑜,风流倜傥,足智多谋,胆识过人,当机立断,就是有一点不足,不能容人,气量不大。由于小说的缘故,人人皆知周瑜同诸葛亮斗法处处吃亏,“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遗憾。《三国演义》读到这里,多数人即便惋惜也不同情周瑜,反而会对诸葛亮产生出佩服。
小说中的
鲁肃在见识和决断上,比不上周瑜,但忠厚老实远远过之。在小说的描写下,那个深谋远虑、眼界非凡的历史人物鲁肃没有了,只有老实得近乎窝囊的小说人物鲁肃。当鲁肃这个借荆州的保人被刘备君臣“装进去”之后,以及当他为了收回荆州而往返奔波,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时候,恐怕没有几个人,会产生以鲁肃为做人榜样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