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什么关系 陈寅恪与傅斯年的故事
新之助 2015-12-29
陈寅恪
近代史上大师有过不少,至今仍为人们记得的却不多了。陈寅恪和傅斯年是其中的两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们之间是何关系,又曾发生过哪些故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什么关系
陈先后留洋16载,通晓20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4行总指挥,海外留学7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4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四大导师”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三百年来仅此一人”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国共两党干戈相向,这对同学加姻亲关系(陈寅恪嫡亲表妹、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彩乃傅斯年之妻)的旷代天才,被无情地阻隔在海峡两岸遥天对望而不能相聚。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无声地倒毙在台湾孤岛会议大厅,一个默默死于大陆岭南病榻。并世成双的天才之花凋落成泥,只有芬芳永留人间大地。
陈寅恪与傅斯年的故事
傅斯年与陈寅恪,是中国学术史上呼风唤雨的两位大家,一位是“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一位是“三百年来一大师”。透过二人在生活、学术上相互影响、相互砥砺,渐行渐近肝胆相照的生命历程,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时代的灿烂和悲欢。
傅斯年与陈寅恪的初次见面,是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期间,由傅斯年的同窗好友、陈寅恪的弟弟陈登恪介绍相识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约是在 1915年春,那时,傅斯年正在北大预科班读书,彼时,傅斯年20岁,陈寅恪26岁。
两个人再度重逢,是在德国柏林大学,时间大约是在1923年秋。两人同在柏林大学求学,而且,也因为与陈寅恪重逢,受到陈寅恪的影响,傅斯年的治学方向转向了语言文字比较学这一领域,二人在心灵上相互走近,并在学术上成为同路人。二人在德国留学时,生活非常贫困,但他们互相照顾,共渡难关。
二人结束留学生活后双双归国,傅斯年到中山大学任文科学长,而陈寅恪则成为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1928年10月14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傅斯年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出任史语所所长,从此迎来了“开辟史学新天地”的伟大时代。履新不久,傅斯年就向陈寅恪伸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出任史语所历史组组长,陈寅恪欣然同意。正是因为陈寅恪的加盟,史语所才将“内阁大档”购买到史语所名下,使这一珍贵资料得以保存,并汇集成《明清史料》公诸于世。1933年,史语所迁到上海,陈寅恪仍留在清华大学任教。
二人再次相聚,则是几年以后的昆明了。史语所先迁上海,再迁南京,再迁长沙,再迁昆明。而陈寅恪也在抗战爆发后带着家人辗转来到昆明,住进了史语所租赁的靛花巷青园学舍楼上。当时的昆明,常遭日机轰炸,所以天天得“跑警报”。陈寅恪右眼失明,左眼也患眼疾,行动不便,于是,每当警报响起,众人大呼小叫地向外跑时,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体跑到楼上,把陈寅恪小心翼翼地搀扶到楼下,送进防空洞里,这才放心。
1939年,陈寅恪收到英国牛津大学汉学院教授聘书,决定去牛津大学讲汉学。但走到香港后因欧战爆发,地中海不通航而无奈返回西南联大。1940年夏,听说欧洲方面战况好转,陈寅恪一家再度启程赴英国,但走到香港,被告知因时局关系需延期一年。此时,史语所已迁到四川李庄,傅斯年便致信陈寅恪,邀其到李庄史语所任职。但此时,陈寅恪一家已一贫如洗,连回川的路费都没有了,便写信向傅斯年求助。傅斯年接信后,便想方设法为陈寅恪筹集路费。多方奔走无果后,只好与西南联大的杨振声协商,先从北大文科研究所借支 3000元,汇给陈寅恪。但款尚未汇到,日军就攻陷了香港,陈寅恪一家由此陷入了绝境。直到1942年5月5日,全家才悄悄逃离香港,一路跋涉到了桂林。傅斯年去信邀请陈寅恪到四川李庄,出任当时设在李庄的史语所专任研究员。那时的陈寅恪,眼疾已经很严重了,而且此前经历了一番离乱奔波,所以就以身体状况不允许为由谢绝了。后来,陈寅恪转入成都燕京大学任教,从此与李庄擦肩而过。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带着史语所返回南京,而陈寅恪则重返清华大学执教。但没过多久,解放战争爆发。在北平即将解放之前,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抢救学人”计划,将陈寅恪“抢救”到南京。但陈寅恪在南京只住了一个晚上,就到上海了,随后到广州岭南大学任教,留在了大陆。而傅斯年则带着史语所去了台湾,成为台大校长。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参加会议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讲台上,抢救无效去世。得知消息的陈寅恪写了一首诗来悼念傅斯年:“不生不死最堪伤,犹说扶馀海外王。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1969年10月7日晨,陈寅恪被折磨至死,在凄风苦雨中溘然长逝。两个旷世天才,因政治方面的因缘际会而遥天相望,一个长眠孤岛,一个惨死于岭南病榻,其人生际遇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