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香妃侍寝乾隆28年 为何没有怀孕生子?

香妃侍寝乾隆28年 为何没有怀孕生子?

浅草 2015-10-27
\

香妃像
  “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对他最宠爱的来自异域的嫔妃的一腔怀恋之情。
  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9月15日,香妃出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图尔都。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朝廷出兵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第二年,图尔都等五户在平叛中立有战功的和卓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乾隆皇帝。朝廷让他们在北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并封图尔都等为一等台吉。图尔都为感谢皇恩,便将二十七岁的妹妹送入皇宫,被册封为和贵人。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也就是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二百多颗荔枝,很得乾隆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在和贵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她的哥哥图尔都被封为辅国公。
  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春天,乾隆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庆妃、香妃、图尔都以及大学士傅恒等王公贵戚一千多人同下江南。一路上,乾隆对香妃格外恩赏.前后赐给她八十多种口味适宜的饭菜,其中就有名贵的奶酥油野鸭子、酒炖羊肉、羊池士等。
  来自西域的香妃的天然美丽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皇太后再下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并由赏给处为她准备满洲朝服、吉服、项圈、耳坠、数珠等等。其册封容妃的册文上说:“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容妃……。”这一年,香妃三十五岁。
  三年以后,乾隆又携香妃等六位妃嫔东巡,游历泰山,拜竭孔庙。由于乾隆三十一年乌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贵妃又被赐死,因此,到这个时候,香妃妃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设宴会餐,香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香妃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香妃已四十八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香妃在圆明园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而在1914年,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调来一批文物搞展览,其中有一幅年轻女子的戎妆像。在这幅画像下面的说明文字中,明确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这种说明无疑传递两个信息:第一,香妃当时是西域回族;第二,香妃之名与生来就“体有异香”有关。其实,不管香妃体有异,但是香妃的美貌,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乾隆不会打破祖宗的家法将一位异族的女子纳为皇妃。
  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人们总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传于世的、被称为香妃画像的有四种:一是身穿红色旗装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欧式盔甲、手握战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长裙,一手提花篮、一手拿花铲、头戴凉帽的坐像;四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裕妃园寝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看起来,不论是哪一种画像,香妃之美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香妃二十七岁入宫,到去世之时,已经在紫禁城为乾隆侍寝整整二十八年,然而,当时正青春鼎盛的香妃一直没有怀孕生子。这成为香妃一生最大的遗憾。那么,在乾隆儿孙满堂的后宫,香妃为什么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呢?
  据说,香妃来自西域,自从入宫之后,整日闷闷不乐,经常幻想着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因为她早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南疆首领小和卓霍集占。霍集占和他的哥哥大和卓在南疆策动了叛乱。在叛乱发生后,香妃曾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流离之痛;清廷平息大小和卓叛乱后,她又经历了近一年的颠簸之苦,才随父兄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之后,她以一位寡妇之身进入皇宫成为了乾隆的女人。因此,她的深眸中隐藏着一种远离故土后深深的忧郁。当乾隆痴迷于她散发谜一样香气而纳她为妃时,她心中恐怕是一万个不愿意。因为此时的乾隆已经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之年了。她深知她的婚姻是一种难以言传得到政治婚姻。
  一个弱女子的命运就从这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当香妃跪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时,看到的一步步向她走来的是一个身着龙袍却是老态龙钟的男人。为了消除香妃一脸思念家乡故土的忧郁,乾隆便为她修建了一座宝月楼。据说,此楼建造得彤墙碧瓦,富丽堂皇,巍峨壮观。登临其上,既可以览北海、中南海、什刹海等三海之形胜,又可以观“回回营”,也就是容妃的家族所在地的风情。
  这座宫殿的内部陈列更是非常考究:四壁镶嵌精制瓷砖,中间罗列珍贵的珐琅古董,室内挂着价值万贯的绘有西域景物的壁画。居中立着高丈余、宽五尺的大铜镜,四周摆着国之瑰宝、异国奇玩。乾隆对这座宫殿分外垂青,亲自挥笔写了一篇《宝月楼记》。这篇《宝月楼记》的最后写道:“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有肖乎广寒之庭也。”这几句话,既有金屋藏娇之意,又含有此处为奔月嫦娥的仙客之所在,由此可见乾隆对香妃无尽的眷恋之情了。
  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中有一个香妃楼,这无疑是乾隆专门为香妃化妆建造的。那座楼如今也只剩下了几块石头。圆明园管理会为了让游人能够目睹到圆明园的风采,在每座遗址前都画了一幅原型画。据说,圆明园残留的很多石头上都刻有古兰经。在世人的眼里,与其说圆明园是一个历史的残骸,还不如说它是爱情的残骸。
  乾隆皇帝虽然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他和香妃在一起,似乎焕发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激情。乾隆经常巡幸宝月楼,和香妃对弈下棋,饭酒赋诗,出题对联,有时观赏香妃排演的西域舞蹈。乾隆非常喜欢香妃穿戴维吾尔族服饰。有一天,他射猎归来到了宝月楼,香妃还未来得及换“胡服”和摘下戎帽,乾隆见香妃如此装束,愈发觉得她分外美丽。于是,乾隆皇帝命人请来宫廷画师、意大利著名画家朗世宁给她画了一张胡装戎服像。
  乾隆非常喜欢这幅画像,从此一直挂在宝月楼香妃的寝室里。据说现在挂在喀什噶尔香妃墓的那张像便是朗世宁的复制品。乾隆着实热爱着这位香喷喷的美人,无论是南游风景胜地苏杭,还是北巡祖先发祥地的满洲,他都喜欢把香妃带在身边,以香妃所爱而爱,所好而好。
  不仅如此,乾隆还在宝月楼专门为香妃设了一个“回回膳房”,专有维吾尔族御厨为她调制各种回味佳肴。在穿着上,她也可以破例保持本民族的服饰。据说,在宝月楼里为香妃制作“胡服”的裁缝工人就有二十多位,侍候她的太监和宫女就多达二十四人。
  香妃在幽静清冷的皇宫里,对后宫妃子们为争宠而发生的血腥争斗一无所知。她并不获知女人争宠的意义,不知道争宠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她的异域女人的天生丽质,以及神秘气息帮助了她,美丽使她获得了机会,使她处于一种更加优越和飘逸的境界,人世间琐碎的。而她此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临登宝月楼。在这座名扬四海的宝月楼上,可以眺望远方,因为那里是她的家乡。
  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香妃在无尽的忧郁之中溘然长逝。她没有给乾隆留下一男半女,却给乾隆留下了无尽的思念。香妃之死,使七十七岁的乾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他经常去宝月楼瞻仰香妃那张胡服戎装遗像,每逢香妃的生日和伊斯兰教的节日,他都命官员去扫墓祭奠,还特别嘱咐在其供品中多摆些香妃生前喜欢吃的食品。在香妃死后的第三年,八十高龄的乾隆还不顾年高老迈之身亲自写了一首怀念香妃的诗歌。
关键词: 乾隆 香妃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