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怀有7月身孕身中37刀
浅草 2015-10-19
李秀英墓
在南京雨花功德园的英烈园里,安放着这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铜像。每到清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等时节,她的铜像前都会被不知名的市民摆上鲜花。而对于李秀英的女儿陆琪来说,几乎从她记事起,母亲便是以一个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成为控诉日军暴行的铁证。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包含苦难的名词,它让我们想到了惨痛的历史;对于当年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者来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则是控诉他们暴行的证据;而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之女陆琪而言,李秀英既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家中贫困,接受采访还要借衣服
李秀英这个名字,恐怕对于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1937年12月,日军侵犯南京。当时怀有7个月身孕的李秀英因不堪受辱与日本兵殊死搏斗,身中37刀。她父亲把几乎死去的女儿送进鼓楼医院,经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救治,得以保住生命,但胎儿却因此流产。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开庭公审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作为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李秀英出庭作证。1999年9月,李秀英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对日本当年的战争罪犯提起诉讼,最终成为了中国民间对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官司中胜诉的第一人。
在南京雨花功德园的英烈园里,安放着这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铜像。每到清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等时节,她的铜像前都会被不知名的市民摆上鲜花。而对于李秀英的女儿陆琪来说,几乎从她记事起,母亲便是以一个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成为控诉日军暴行的铁证。
“那个时候家里穷,平时我们在家里都穿得比较破破烂烂的,但母亲如果要是接受采访或是出去作报告,那身破衣服就不行了。还要找邻居借个外套才能出门。”回忆起当时的生活,陆琪女士记忆犹新。她说,在那个年代,小汽车是非常稀罕的东西。而母亲出去接受采访或是作报告则经常会坐小汽车,他们那些小孩就会跟着汽车跑前跑后,印象特别深刻。
宁愿当衣服,也不让孩子辍学
和很多中国传统的妇女一样,李秀英老人执着地想要多生孩子。不过,和别人不同的是,她这么做是传宗接代,更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为祖国做贡献,让国家更加强大。所以他们家里一共有9个孩子,而李秀英因为身体原因又不能工作,家里的生活就靠父亲一人的收入,所以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她总是默默地带着孩子们去帮鞋厂纳鞋底,去糖果厂帮着剥花生,尽管只有几分钱,她也在努力补贴家用。
但即便家里再困难,父母对孩子们的学习并没有放松,李秀英老人坚持,家里九个孩子全都要上学,哪怕是借钱也要去学习文化知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开学的时候,我父亲都会用布包起一大堆衣服去当铺当掉换钱给我们交学费。”她说,孩子们也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都努力认真学习。
拒绝援助,却坚持索赔
在李秀英老人晚年,她决定赴日本索赔。诉讼期间,很多日本人尤其是妇女听到她的讲述都觉得非常吃惊,甚至难过地流泪。陆琪说,有一个日本民间团体得知了李秀英老人家境的艰难,便提出愿意支付费用,让她安度晚年。可这样的提议却被老人断然拒绝。
“她说,我有国家,有九个儿女,有人照料我的生活,不要你们来养我。但是该赔偿我的钱你们一分钱也不能少,你们要为当年的暴行谢罪。”陆琪说,母亲当时的回答让对方非常吃惊。可能正是因为她这样的性格也最终实现了诉讼的胜利。
到了2005年1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诉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及日本出版社展转社、发行人相泽宏明侵害名誉权案,20日在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中胜诉。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首起名誉权国际诉讼最终落幕。不过可惜的是,李秀英老人彼时已经与世长辞。“当时我们回来以后,就把判决书烧给了我母亲。以告慰她的在天之灵。”陆琪说,这恐怕是对这个坚强而又执着的母亲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