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汪精卫年少曾是爱国愤青?

汪精卫年少曾是爱国愤青?

秋恋 2015-08-05
\

汪精卫
  汪精卫被众人冠上“汉奸”的称号,他企图与日本人为伍将中国“和平演变”。但是,在汪精卫年少时却是一个爱国的愤青?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幼年时家境贫寒。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亡故。他在长兄的管教下长大。1904年,21岁的汪精卫通过考试,取得了广东省公派赴日本学习法学的机会。
  一年后,汪精卫第一次见到了从法国辗转到达日本的孙中山。从那时起,他一直追随在这位革命先驱左右长达20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汪精卫与黄兴、陈天华等8人一道被推为同盟会会章的起草人。汪精卫也是同盟会刊《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在早期推翻满清政权的斗争中,以满腔热情和洋溢的才华为革命呐喊,并取笔名“精卫”,用精卫衔石填海的精神自勉。
  由于孙中山组织的多次起义连告失败,革命一时陷入低潮。1909年汪精卫发起成立一个暗杀团体,准备直接攻击清朝权贵。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10年1月中旬,汪精卫、陈璧君等人悄然来到北京。4月2日夜,汪精卫一行三人潜伏在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必经的银锭桥畔埋置炸弹,不料被人发觉。清政府民政部警察追查14天后将他们捕获。汪精卫最终被判处永远监禁。
  在狱中,他有足够多的时间写诗。汪精卫写出过“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迫于压力决定特赦政治犯,汪精卫等三人得以释放。走出牢房的汪精卫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新生的中华民国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有人说,孙中山1925年病逝,是汪精卫生命中又一次重大转折。由他草拟的孙中山遗嘱,在孙中山去世后被处处遵奉,其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政治格言,这为汪精卫在国民党内赢得极高的政治资本。但这个能干的写手却并没有控制军队的能力,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在堪称枭雄的蒋介石无可阻挡地异军突起之后,已成为汪精卫政治生命中的宿敌。有知情者戏说,汪精卫虽出生在广东,原籍却是素以师爷著称的浙江绍兴。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游幕于乡间衙门的幕僚。虽然比起父兄来,汪精卫的政治舞台要大得多,但他最胜任的还是笔杆子,不是枪杆子。
  对于纷扰的战事,汪精卫很善于表现出文人的悲悯,这比蒋介石的冷静更容易使人印象深刻。曾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高宗武是一个坚定的主和派,他承担了暗中与日本密谋和谈的主要工作。他曾对一位相交甚欢的日本人表白说,自己之所以和汪精卫成为所谓和平反共的同道,是因为面对战祸,蒋先生冷酷,而汪先生温暖。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