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第32任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罗斯福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代表作有《罗斯福自述:走出危机》。他在位期间,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大萧条并成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带领美国赢得二战胜利摆脱经济危机、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推行新政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并且其设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出生在纽约。其父詹姆斯·罗斯福是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萨拉·德拉诺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詹姆斯比萨拉大26岁。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开始适应新的环境。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船。当时,格罗顿公学橄揽球盛行,他就主动组织了拉拉队,当管理员。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在格罗顿中学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至于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认为在格罗顿处理困难问题的作法,成了他在后来的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
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曾一度想进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希望自己将来当一名海军军官。但是年迈的父亲坚决反对,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这一年,他72岁的父亲去世,留下了12万美元的存款,其母从外祖父处继承了130万美元的遗产,大学时代的罗斯福十分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在哈佛他当了校刊《绯红报》的出色助理。他巧妙地利用了堂叔老罗斯福的影响,他要求当时担任纽约州长的堂叔到哈佛来讲演,于是报刊就吸收他为助理人员,恰此时老罗斯福作为麦金利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他便主动提出访问校长,埃利奥特校长接见了这个一年级的新生。罗斯福进攻性的对校长说:“如果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在天平上。”埃利奥特回答了他的问题。不但在《绯红报》刊登了富兰克林的独家消息,美国的其它大报也纷纷作了转载。以至于当罗斯福快毕业时,升为该报的主编。为了保持声誉,他又在哈佛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
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
1905年3月,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总统亲自参加了结婚仪式,使得婚礼非常隆重,但富兰克林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因总统而来,由此激发了他从政的决心。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任律师。当时,他还为著名旅美侨领、中国致公党创始人的司徒美堂在纽约成立的“安良总堂”当法律顾问长达10年已久。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小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10多次演说,最终幸运地当选了纽约市参议员。
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7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罗斯福在海军中建立了贯穿其一生的影响。1919年,罗斯福为威尔逊的国际聪明计划奔走游说,结果导致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8月,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在康复期间,罗斯福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却几乎没有经济学或哲学著作。德拉诺.罗斯福的外交思想源于他最钦佩的两位总统。他的远房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教给他如何捍卫民族利益,达到权力制衡。伍德罗·威尔逊教给他: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共同维护和平的基础上的。
1928年,在罗斯福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罗斯福重返政界,参加州长竞选而险胜,于1929年出任纽约州州长(1930年再次当选州长)。纽约可以说是罗斯福培养进行政治活动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的实验场所。
竞选总统
1932年总统竞选是在严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了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的纲领。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总统。
克服危机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罗斯福入住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新政”抛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实行赤字财政,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来刺激经济。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将一批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律师、专家与学者组成智囊团,征询方针政策问题;通过"炉边谈话"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反对新政的最高法院进行坚决的斗争并成功地改组最高法院。
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则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
1933-1934年的新政着重"复兴",主要措施有:维持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对外贸易,限制农业生产以维持农产品价格,避免农场主破产;规定协定价格以减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制止企业倒闭1935-1939年的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主要措施有:更为有力地运用行政干预,实行缓慢的通货膨胀,广泛开展公共工程建设和紧急救济,实施社会保险,以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社会购买力;进行税制改革,根据纳税能力纳税,分级征收公司所得税和过分利得税等。罗斯福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因此,罗斯福在1936年再次当选总统,也就不足为怪了。
睦邻政策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承认苏联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为了搞好与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睦邻政策”。早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职演说中声称:“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随后,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则要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协定。
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尔代表罗斯福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为此,美国于1934年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也就是放弃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在墨西哥放弃驻军的权利。在海地和尼加拉瓜撤出了美国占领军。在巴拿马放弃其干涉内政的权利。在经济上,美国与拉美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增加对拉美各国的“经济援助”。1934年8月美国同古巴签定美国同拉美国家间的第一个贸易互惠协定。到1939年底,美国已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贸易互惠协定。
值得指出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并没有真正停止对拉美国家内政的干涉。实际上,在两次大战之间,美国政府也还时常采用包括武装干涉在内的各种手段干预拉美国家事务。著名的例子有:1933年古巴独裁者马查多被推翻与圣马丁政府上台以后,罗斯福就曾派遣30艘兵舰,进行干涉;1934年美国训练的尼加拉瓜国防军,谋杀了尼加拉瓜的民族英雄桑地诺将军;以及支持与扶植拉美地区反动独裁政府。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为美国资本进入拉丁美洲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垄断财团在拉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有关数字,1930~1938年九年中,美国垄断组织在拉美以利润、利息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达到13.1亿美元。到二战前夕,美国在拉美进出口份额上已大大超过英国;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额已接近英国;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额的铁矿、铜矿、白银、锌及石油的开采。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还有利美国对拉美地区政治的控制。拉美各国,尤其是一些南美国家,对与自己同处美洲大陆,并与自己一样通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的美国原本抱有一种亲近感,1823年的《门罗宣言》也曾在拉美国家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但美国的形象逐渐被自己在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行为破坏了。1880~1914年,美国鼓吹整个西半球地区具有共同的感情和共同的利益,试图在整个西半球范围内组建一个国家联盟。在美国国务卿詹姆斯·布莱恩的倡议下,第一届泛美会议于1889年在华盛顿举行,1901年在墨西哥召开第二次泛美会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四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建立了泛美联盟,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并由美国国务卿担任常任主席。但由于美国在这一时期在拉美采取咄咄逼人的侵略行径,拉丁美洲各国对美国的动机抱有怀疑与担心,所以在20世纪的前30年对美国的建立国家联盟的想法不太热心。又由于历史文化上拉丁美洲与欧洲大陆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拉美国家甚至出现了想通过国联实行联欧抗美的趋势。自1933年罗斯福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宣布其“睦邻政策”后,泛美主义在美洲大陆重新抬头。美国在二战前夕和二战时期多次召集泛美会议,按美国的旨意统一美洲各国对二战的态度。大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镇压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人民民主革命运动,以反对来自西半球以外的“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于1948年3月至5月在波哥达召开了第九次泛美会议。这次会议把组织较为散漫的“泛美体系”,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把原有的“泛美联盟”改为这一新组织的秘书处。泛美会议和美洲国家组织成了美国利用来控制拉美各国的政治工具。
摆脱孤立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意、日法西斯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然而,此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旨在使美国保持中立的皮特曼决议案。该决议案规定:战争时期禁止美国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而有效期为两年的"现购自运"条款则授权总统要求在美国购买非军事物资的交战国付现金并用本国船只装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无异于对侵略扩张的默许和纵容。为了引导美国及其公众作好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加强美国防务力量,罗斯福与孤立主义展开了坚决而富有艺术性的斗争。
隔离演说
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参加新建大桥的落成典礼时发表演说,指出:"当某种传染性疾病开始蔓延的时候,为了保护居民的健康,防止病疫流行,社会许可并且共同对患者实行隔离","战争都会蔓延。战争可以席卷远离原来战场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然而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灾难的影响和避免卷入战争的危机;。"隔离演说"遭到猛烈抨击。乃至罗斯福事后不无后怕地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但是,"隔离演说"毕竟向美国公众指出了战争恐怖的存在。
1938年1月,罗斯福在特别咨文中敦促立即增加20%的海军建设费。国会经过激烈辩论而于5月通过文森扩充海军法,准许以10亿美元发展海军。这一事实表明,大多数认真思考问题的美国人,已经看到战争的威胁并因而同意加强防务。1938年12月,在罗斯福的倡议下,泛美会议通过《利马宣言》,反映出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1938年3月,德军进入布拉格之后,美国副国务卿代表总统谴责德国"肆无忌惮的不法行为"和"横行霸道"。
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不得不发表正式中立声明并实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国会召开的特别会议上,罗斯福企图用禁运政策曾给美国带来的灾难。
1814年国会大厦部分被焚来说服国会废除禁运条款,同时声称"当然,向诸位回顾这上点只不过是复述历史罢了"。经过国会内外的激烈辩论,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罗斯福随即予以签署。
1940年5 月,英法联军经德军打击而溃败。罗斯福要求国会追加国防拨款,加强战备。为了获得共和党人的支持,罗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为陆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为海军部长。大战期间,美国历任陆军部长为哈里·伍德林(1937年至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到1945年9月)。历任海军部长为克劳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尔斯·爱迪生(1940年)、弗兰克·诺克斯(1940年6月至1944年)、詹姆斯·福雷斯特尔(1944年继任)。在英国面临危亡的时刻,罗斯福开始向英国提供武器装备。
三届连任
1940年总统竞选初期,罗斯福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扩军备战方面,在罗斯福的影响下,国会批准陆海军的扩充,伯克一沃兹沃思选征兵役法得到通过。9月2日,罗斯福与英国签署协定,将50艘驱逐舰转让给英国,英国则将部分海军基地租借给美国。此项协定意味着正式中立的结束,标志着美国有限参战的开始。1940年7月,当民主党人在芝加哥举行总统提名会议时,代表们仍不清楚罗斯福是否会寻求从华盛顿总统以来就没有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对此,罗斯福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通过参议员艾尔本·巴克利向提名会议发表声明,宣布他没有再任下一届总统的愿望和目的,并敦促代表们选举他们中意的无论什么人,然而又通过参议员利斯特·希尔把自己的名字列到提名名单上。然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却大肆发难:"选举罗斯福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大会开始酝酿投票。当写有罗斯福作为候选人的名单提交给大会的时候,整个会场乱作一团,代表们以嘘声和喝倒彩声表示强烈反对。罗斯福被迫改变策略,向选民保证他是主张和平的,甚至不惜许下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防御的目的就是防御。罗斯福夫人埃莉诺立时从纽约飞往芝加哥,在会内会外发表讲话,从而很快改变了会场气氛。她说:“1940年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罗斯福夫人的话打动了代表们的心。当晚的报纸上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罗斯福夫人的讲话,选民们的情绪也一下子倒向了罗斯福。
当时由于世界战争频繁,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美国人特别是孤立主义者不赞成领导人中途易人,所以55%的选民还是选择了罗斯福。因此罗斯福终于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0年12月,正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斯福收到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急信件,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但英国财政不能为美国武器装备交付现金之日即将来临。于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不提由美国贷款给英国或给英国军用物资的建议,却谈及平常的比方--"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家宅起火的邻居,以帮助邻居扑灭火灾,而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都好商量;继而在炉边谈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公众对此持赞成态度。
1941年1月6日,罗斯福提请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1941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的租借法案(总统有权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经总统签署而生效。(60%供给英国,32%供给苏联)。租借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是美国积极干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里程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罗斯福谴责德国的侵略,宣布美国将援助苏联。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举行会谈并发表《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美国参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和英国向日本宣战。次日,德国和意大利则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为了赢得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战争结束前,美国武装部队员额达到1514万余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陆军航空队230万人(飞机7万余架),海军388万余人(舰船4500艘),海军陆战队59万余人,海岸警备队24万余人。1941年6月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主管国防科技研究,主要成就有: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实战用火箭、炸弹、导弹等的无线电引信,原子弹等。生产管理局于1941年春夏使美国逐渐完成向战时经济的转变。此后,供应品优先分配委员会、战时生产委员会、经济稳定委员会、战时动员委员会(机构职能或交叉,或承继)负责战争物资的生产与分配,保证了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需要。新闻检查局和战时新闻局则负责美国的新闻与宣传工作。自1939年起,罗斯福就对年迈体弱的将军实行强制退役,提拔富有作战指挥能力的人员进入最高指挥阶层。1942年,罗斯福下令在原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参谋长联席会议(由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及总统参谋长威廉·李海组成),对武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
罗斯福在20世纪四十年代唤醒了美国对外干涉主义,同时他决定在二战后建立一个维持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为了共同研究军事形势和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1941年12月),达成的主要协议有:1942年和1943年美国的生产目标;成立"军需品分配委员会",统筹分配军需品,成立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协调盟军的联合作战;太平洋地区成立美英荷澳盟军司令部;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重申盟国战略为"欧洲第一"即首先战胜纳粹德国;拟定《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1942年
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李维诺夫)中(宋子文)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值得提出的是,在签字的时候,中国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签字,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月6日,罗斯福向美国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所说:“千百万中国人民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2月7日,罗斯福致电
蒋介石:“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1942年上半年,北非英军屡遭失败,盟国面临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为了摆脱军事困境和作为盟军不能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罗斯福不顾马歇尔的反对,和丘吉尔一道决定盟军实施北非登陆计划。北非作战消灭了该区的德意军队。
1943年初,罗斯福和丘吉尔率领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赴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军事会议。会议决定:1943年进攻西西里,进攻法国的作战延至1944年。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在会议结束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称:"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8月同丘吉尔在魁北克举行会议,讨论盟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
从1943年起,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了协调盟国的作战行动和探讨盟国的战后政策,罗斯福先后与盟国首脑举行一系列重要会议。
1943年3月,罗斯福即与艾登谈及战后成立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同意美国参加此种国际组织。
5月,罗斯福、丘吉尔及有关指挥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三叉戟"会议,决定:夺取亚速尔群岛以提供新的海空军事基础;加强对德国的空袭;训令
艾森豪威尔在占领西西里之后即着手准备进攻意大利本土;次年5月1日为实施"霸王"计划的日期;制定详细计划,在太平洋地区发动打新的攻势。
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政府垮台之后,
罗斯福和丘吉尔于8月魁北克召开"象限"会议,决定与新政府谈判停战。但是,盟军仍在为争夺意大利而与德军作战。
1943年11月22日~1943年11月26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埃及首都举行开罗会议。
会议讨论了中国和缅甸的军事形势并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签署了三国"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旨在剥夺日本自一战以来在太平洋地区所提的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之后,1943年11月28日~1943年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一行即前往伊朗与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意大利地区的军事行动和太平洋的进攻作战、德国投降后苏联的对日作战、波兰边界、战后德国的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会议重申盟军将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计划。罗斯福为了让马歇尔留在华盛顿,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霸王"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6月5日(因气候原因而由5月1日延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欧洲第二战场形成。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同时迫近。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关键时刻行政首脑不宜更替。美国民主党政府警告选民:“行到河中最好别换船。”
四次当选
罗斯福选中哈里·S·杜鲁门为自己竞选的伙伴。
开始,杜鲁门感到突然,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竞选活动,担心对罗斯福的前途无补。经罗斯福劝解,他才最后答应。为了赢得竞选,罗斯福驳斥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E·杜威的“疲惫不堪的老人”的抨击,公开了他的医生罗斯·麦金太尔海军中将向人出示的一份健康证明书的情景,并示威性地在恶劣的天气中进行竞选活动。
1944年11月17日,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944年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财政、贸易、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总之,他看住了美国,他是唯一能够阻止美国重犯孤立主义错误的人。
1945年2月4日~1945年2月1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波兰、东欧政府、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重申纳粹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任期里,罗斯福只担任了73天职务就在佐治亚州与世长辞了。这样,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连任了四届,12年又39天的总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华盛顿先例的总统。由于1951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的限制,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罗斯福的权威传记作家詹姆斯·伯恩斯,经过大量研究而得出以下结论:抓住公众舆论;善于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个人的魅力和政治上的技巧。罗斯福连任4届总统,对于美国政治制度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是极为重要的。罗斯福空前绝后地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常状态使美国人民赋予他巨大的权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罗斯福名言
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
他们没有眼光,而没有眼光的人是要灭亡的。
幸福并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钱财,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活动所带来的心灵震颤。
难怪信心在减弱。信心,只有靠诚实、荣誉感、神圣的责任心、忠心维护和无私的作为才能生长。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信心。
单纯坐而论道是完全于事无补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且必须迅速行动起来。
许多事情都有助于任务完成,但这些决不包括空谈。我们必须行动,立即行动。
我倡议,为了更伟大的目标,我们所有的人,因一致的职责紧紧团结起来。这是神圣的义务,我们将发扬以往仅见于国家战乱时期的患难与共的精神。
让我们正视面前的严峻岁月,怀着全国给我们带来的热情和勇气,怀着寻求传统的、珍贵的道德观念的明确意识,怀着老老少少都能通过格尽职守而得到的问心无愧的满足。我们的目标是要保证国民生活的圆满和长治久安。
罗斯福的故事
奇怪祝福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小小的罗斯福给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走时,总统却给了他一个奇怪的祝福:“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狗在乎
在1944年的一次访问期间,有传言称罗斯福不慎将他的爱犬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上,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此时,正值总统大选之际,共和党人借此机会对其大加攻击,罗斯福大胆回击:“对于共和党人的攻击,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儿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罗斯福语出惊人,迅速变被动为主动,重新赢得选民支持。如今,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塑像旁,也伫立着法拉的塑像,而法拉的小脑袋已经被络绎不绝的游客摸得光滑如镜。
连任感想
1944年3月25日,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72天后便死了)。《先驱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记者受宠若惊,又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片,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因为你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集邮大家
罗斯福也是一位集邮大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高产的邮票设计师,一生共设计了183枚邮票,其中8枚还获过奖。罗斯福设计的第一枚邮票是“南极探险”邮票。罗斯福的好朋友伯德在准备南极探险的时候发生了资金短缺,罗斯福决定亲自设计、发行一枚南极探险的纪念邮票来资助伯德。他要求美国邮政将贴有这枚纪念邮票的信件投递到美国在南极的小美洲基地,盖戳后寄回,作为一个集邮老手,总统深知集邮者会为一个珍贵的南极基地纪念邮戳而慷慨解囊,于是,这种加盖“小美洲”纪念戳的实寄封收费53美分,其中3美分是南极探险邮票的面值,另外50美分是“盖戳费”,全部用于赞助伯德的南极探险。不集邮的伯德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筹款高招,他对罗斯福表示了十二万分的感激。当然,作为回报,罗斯福则要求伯德“顺道”带回一个实寄封。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罗斯福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伟人,但又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美国现实利益的总统,他的行为方式更多地体现出了实用主义的倾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教条理论的务实态度,才使罗斯福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4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被最终攻克。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与华盛顿和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负面评价
罗斯福的民权记录一直受到很大争议。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罗斯福于1942年作出最后决定下令拘留日裔、意大利裔、和德裔美国人(许多人一直到战后才释放)。自1960年代起他被指控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以防止制止大屠杀造成6百万犹太人死亡。批评者指出,在1939年大屠杀发生时,936位犹太难民在圣路易斯号客轮上被剥夺了庇护权,不允许其进入美国。
但他对广大的弱势族群来说又是一个英雄,特别是非裔美国人、天主教徒、以及犹太人。在新政救济程序中对非裔和美国原住民有不错的待遇,尽管他们都不在WPA(公共事业振兴署)与CCC(民间资源保护队)担任重大的领导角色。罗斯福需要南方民主党人支持他的新政计划,因此,他决定不推动反私刑立法,因为那样一来可能会危及他所提最优先项目的通过。罗斯福非常成功地吸引了绝大多数的非裔、犹太人、天主教徒加入和他的新政联盟。从1941年起,罗斯福总统颁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旨在保障种族、宗教、少数民族平等分享新的战时工作。他推动政府接纳非裔美国人在军中担任更好的职位。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