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卡内蒂】卡内蒂语录_卡内蒂迷惘

卡内蒂

人物简介   埃利亚斯·卡内蒂生于保加利亚鲁斯丘克一个犹太人家庭,后来全家移居奥地利,最终加入英国国籍,成为著名的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学家。卡内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30岁开始写作,作品主要以德语为主,代表作有《迷茫》等,他也因此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有人说卡内蒂是“怪僻的人中的怪僻的人”,但不可否认他对文学界所做的贡献。

人物经历
卡内蒂
卡内蒂
  1905年7月25日,埃利亚斯·卡内蒂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今鲁塞)。父亲是奥地利籍犹太商人,母亲是西班牙籍犹太人。因他的家庭是瑟法底犹太人后裔,所以除了保加利亚语外,卡内蒂还会讲拉迪诺语。
  1911年,六岁的卡内蒂随父母到英国的曼彻斯特。1912年,卡内蒂父亲去世,次年母亲带他和他的两个弟弟移居维也纳,在母亲的要求下,卡内蒂开始学习德语,平日以德文沟通。先后在苏黎世和法兰克福等地读小学和中学。
  1924年,卡内蒂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并于1929年获博士学位。期间他发觉自己更热衷于艺术、文学和哲学,故他一直没有当化学家,反而开始写作,完成了《年轻的罗马执政官》和一部诗歌戏剧。
  1935年,创作《迷惑》(Die Blendung),灵感来自1920年代暴民焚烧维也纳正义宫时的疯狂现象。此书颇受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保罗·托马斯·曼与英国哲学家兼小说家艾瑞斯·梅铎的赞赏。30年代,卡内蒂亦写了两部戏剧:《婚礼》(Die Hochzeit)和《浮华喜剧》(Der Eitelkeit)。不久,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开始翻译其著作。
  1938年,纳粹侵占奥地利,身为犹太人的卡内蒂逃到巴黎,次年移民伦敦并定居当地。以后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英国渡过,而且在那里他主要用英语发表作品,因此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后再由他译成德文出版。而其小说则被纳粹封查,至60年代才重新得到重视。
  1945年二战结束后,卡内蒂在英国停止了文学创作,着手写论文集《群众与权力》。
  1981年,卡内蒂在获得卡夫卡奖金的同时,因为“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4年8月14日,卡内蒂在瑞士苏黎世逝世。
 
卡内蒂的作品
  戏剧:《婚礼》《虚荣的喜剧》(也译《浮华喜剧》)《确定死期的人们》
  小说:《迷惘》
  自传:《获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戏》
  论文集:《群众与权力》
 
卡内蒂迷惘
卡内蒂
卡内蒂
  卡内蒂第一部小说《迷惘》预言了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是20世纪最大的悲剧。但这部作品有别于后来那些揭露纳粹大屠杀的文学。显然他更从本质上关心这一问题。
  《迷惘》最出色之处在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借助联想、内心独白和幻觉,在人物荒诞的思想活动中,制造出一个令人迷惘的朦胧世界,以此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每位读过《迷惘》的读者,一定会赞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作者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和跌宕的情节来哗众取宠,而是用朴实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娓娓叙来,情节流畅自然,引人入胜,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极想知道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
 
卡内蒂语录
  痛苦的人眼里必定有火花闪耀;如果那火花熄灭,他就毫无价值了。那火花一定包含着希望,尽管他自己不承认。
  每当你仔细观察一头动物时,你就会感到似乎是某个人正坐在你旁边嘲笑你。
  有多少话人们不得不说,只是为了打破沉默。
  一个送了别人东西又立即去取回来的人。她为什么把它们奉献出来呢?就是为了取回,她才把它们奉献出来。
  对种种气味敏感的女人,身上有一层隔膜,讨厌春天。
 
人物评价
卡内蒂
卡内蒂
  赖希·拉尼茨基:“德国怪僻的人中的怪僻的人”。
  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卡内蒂,这位萍踪不定的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乡,这就是德语。”
  编剧史航:“卡内蒂是很容易愤怒又很容易流露恐惧的人,这跟他是犹太人的身份有关系。打他生下来他就看世界的脸色,看这个世界有无打算接受他们,一边看脸色一边记录,可谓疑心生暗鬼。”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