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生于俄国梁赞一个农民家庭,曾在梁赞师范学校学习,是俄罗斯著名的田园派诗人。叶赛宁毕业后去了莫斯科,做过印刷厂校对员等工作,结识勃洛克、
高尔基等人;代表作有《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安娜·斯涅金娜》等,一生经历三段婚姻。1925年,叶赛宁在
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人物生平
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15年去彼得堡,拜见著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夫人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
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1925年9月与列夫·
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三度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叶赛宁
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后来又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1919年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后来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
罗斯》(1925)等。1925年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
叶赛宁的婚姻生活
1915年,叶赛宁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诗人懊悔不已,如果说他以前的放荡是由于翻转了天地的风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变要把我引向哪里”造成的,那么,赖依赫和他分手后,他“继续往下堕落”就不能不说与婚姻破裂无关了。
1921年,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夫人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他与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那段闪电恋情不无浪漫又充满酸辛,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闪电般的速度各自走开。在众人羡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抚摸爱情的创伤。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三度结婚。第三次婚姻还不到半年,诗人就告别了尘世。
叶赛宁为什么自杀
叶赛宁
叶赛宁的自杀,是二十世纪诗人自杀事件当中最具玫瑰色彩的,也是最诡异和戏剧性。高尔基认为叶赛宁“和老太婆邓肯的关系是致命的浪漫史”,这勿庸质疑,但又非全部,因为诗人与邓肯后,还有两位美少女环绕着他,走进了他的生活,也许这三个女人与他的“性爱”关系的总合原因,才导到处了他的自杀。
叶赛宁之死正是困扰现代人的根本难题,不管他是一个天生的文明人,还是一个经过转换之后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与时俱进还是梦回唐朝,他已经不可能躲过叶赛宁遇到的这些问题。叶赛宁之死是种种因素作用于诗人心灵以至郁结为精神危机的必然结果。时间永是流驶,岁月依旧循环,而自从叶赛宁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之后,纯粹的抒情诗已经达到了它的颠峰,同时也走到了它的尽头。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