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名言_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

人物简介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在欧美诗歌界有着重要地位。波德莱尔年幼丧父,跟着母亲改嫁,但是却跟继父关系不好,家庭环境影响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22岁以后,他陆续开始创作,代表作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等,尤其是《恶之花》被誉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1867年,波德莱尔逝世,葬于蒙巴纳斯公墓。

人物生平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浪子。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博览群书,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观点的新颖震动了评论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1851年,发表《酒与大麻精》。9月,发表散文诗《酒魂》。1852年,波德莱尔的创作进入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首诗,十余篇评论和大量译著。1855年,以《恶之花》的标题发表18首散文诗。7月,发表第一批散文诗《夜色朦胧》和《孤独》。1857年6月25日,诗集《恶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
  的重要地位。这部诗集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6首散文诗,标题为《巴黎的忧郁》。4月24日,夏尔·波德莱尔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月~6月,在比利时做演讲,朗诵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厌恶这个国家和比利时人,他还是在比利时一直住了两年。1866年3月15日,夏尔·波德莱尔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恶化。3月30日,他右半边身体瘫痪。3月31日,《新恶之花》发表。7月2日,波德莱尔被送回巴黎。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波德莱尔名言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他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忘川的绿水。
  而终将归于黑暗的眼睛,无论曾多么光彩照人,也只不过是一面充满哀怨的镜子。
  一个无人问津的要犯,被判处终身微笑,却永远张不开笑嘴。
  我是一片连月亮也厌恶的墓地。
  老生常谈中蕴含的无限的深刻的思想,是由蚂蚁世世代代掘成的洞穴。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拌着手进行的工作。
 
波德莱尔的代表诗
  波德莱尔的作品有:《恶之花》《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哲学的艺术》《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给青年文人的忠告》《现代生活的画家》《浪漫派的艺术》《一八四五年的沙龙》《人造天堂》等。其中,《恶之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它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
  由一百多首诗歌组成的《恶之花》,由诗人精心安排为六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序地展开诗人的精神探索。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第三部分以“酒”为题,第四部分“恶之花”,第五部分“叛逆”,第六部分“死亡”。
  《恶之花》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讲,都在法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王国,把诗歌的创作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为诗歌创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内容上,它第一次大规模地将城市生活引入诗歌王国,扩大了诗国的版图。波德莱尔明确地指出,他要深入人的最卑劣的情欲中去,大胆地采撷几朵“恶之花”,呈现给世人。谁也没有象他那样探入人的心灵深处,到那最阴暗的角落里去挖掘,因而加深了诗的表现力。在艺术上,《恶之花》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它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明晰稳健,音韵优美,格律严谨,又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象征主义。在《恶之花》的一首著名诗歌《交感》中诗人形象地描述了人身各个器官之间的可以互相转换的关系。同时也指出物质层次的一切和内心的精神层次又互相变换、互相提升。
 
人物评价
  众所周知的事情是,波德莱尔的“颓废”或者“颓废主义”成为了他诗歌最重要的标签,而也有人说是波德莱尔第一次为文学艺术打开了“审丑”之门,这一点也坐实了波德莱尔对于象征派的先潮意义。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波德莱尔的一生必定是潦倒困苦而一如曾经有学者将其比喻为法国的杜甫,当然确实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波德莱尔心灵观照下出现的“人群”意象,使诗人的个人性体验上升为群体的生命体验。波德莱尔融入众人的孤独,又保持独立和清醒,从而真实表现众人的孤独体验。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否定性体验所描绘的正是众人的世纪病心态,是差异性个体所体验到的众人生活的、恶浊的平庸现实,揭示世人包括自己心灵的阴暗与病态。
  波德莱尔的“美”也不等同于古典主义艺术家提倡的“完美无瑕”,很多“不美”甚至是丑陋的形象也进入波德莱尔的视线中。波德莱尔的影响就在于,将他视之为领袖的象征主义画家们绘画题材的扩大,画家不再专注于表现“美”的事物、美好的生活,甚至有些画家们开始尝试描绘一些“丑陋”形象—张牙舞爪的瘟神、面目狰狞的独眼巨人。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