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普鲁斯特】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_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普鲁斯特

人物简介   马赛尔·普鲁斯特出生法国巴黎一个富裕之家,被誉为20世纪法国、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普鲁斯特毕业于巴黎大学,中学时期就开始写诗了,后来又将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研究运用到小说中,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更是突破了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曾被评选为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之一。

个人经历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为保健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犹太血统。普鲁斯特自幼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富有幻想,10岁时得哮喘病,拖累终生。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听过柏格森的哲学课,深受影响。不久,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1892年,与亨利·巴比塞等青年合办《宴会》杂志,1895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一家图书馆任职。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这是一所大资产阶级子弟聚集的学校,他交游较广,并开始进入社交界,与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学界名流相识,因而进入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
  这时期普鲁斯特开始写作,向杂志投稿。1896年,将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欢乐与时日》出版。1896至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德伊》,未完成,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少年和青年时代,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练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1900至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相信直觉胜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1903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8至1909年间,写过一篇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伯夫》,生前未发表,直到1954年才发表手稿的片断。论文主要批驳圣伯夫的文艺批评方法,认为文艺作品和作者个人不宜联系过于密切。
  在写作《让·桑德伊》和《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开始构思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2年下半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完成了第一卷《逝去的时光》(后改名为《去斯万家那边》)和第二卷《寻回的时光》(后成为第七卷)的初稿,总的书名是《心灵的间歇》,法文的字面意思是“心跳间歇性停顿”。1913年3月,在遭到屡次退稿之后,他把书稿交给格拉塞出版社自费出版,先垫付1750法郎。到了5月,他在拿回校样的时候,把书名改成了《追寻逝去的时光》,与此同时,他将两卷分别命名为《去斯万家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1913年11月8日,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终于出版。1919年,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2部《在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至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1、2卷;1921至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1、2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逝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现的时光》(1927),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普鲁斯特爱情
  普鲁斯特这样描述爱情的消逝:
  我们听到她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她的笔迹不会发抖,
  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到她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变成心理现实,
  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
  但是,他笔锋一转说,其实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日后的结局了,
  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同性恋取向在当时的小说界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尽管他一直否认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也因为受到这种“诋毁”而与别人进行决斗,但是,曾经有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名为《恋爱中的普鲁斯特》在书中详尽的描绘了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生活。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追忆似水年华》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著作,这本小说被看作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翻译家周克希版《追忆似水年华》已经翻译出版了第1、2、5卷,之后他决定停止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剩余4卷。他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法国作家法郎士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心态:“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我这些年一直在翻译普鲁斯特,对他这个人我不太恭维,如果要跟他做朋友,我会考虑一下,但从文学角度,我非常崇拜他。但即使如此,也觉得《追忆似水年华》实在太长了。”
 
人物评价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
  安德烈·莫罗亚说过:“别人写过十五部或二十部小说,有时还颇具才气,但总不能给人一种启示,读到一个总结的印象。这些作者满足于开发众所周知的‘矿脉’;马塞尔·普鲁斯特却发现了新的‘矿藏’。”
  1919年,普鲁斯特凭借《在少女们身旁》(《追寻》第二卷)获得龚古尔奖,勒克莱齐奥说,“我从他那里找到了一些跟我创作相似的地方,比如对家庭、遗产等问题的讨论。跟普鲁斯特一样,我也从个人家庭历史中找到了所有我写作的热情所在。”在勒克莱齐奥看来,《追寻》在法国文学上拥有持续的地位,“它描写情感、人类的灵魂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某个事件或某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这就像我喜欢的老舍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反映的是某个文化中的内涵,所以它不会因为随着时代过去而被遗忘。”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