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1889年4月16日 --- 1977年12月25日 ),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伟大的天才影视演员、导演、编剧。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
人物生平
在美期间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再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童年时代
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就分居,查理与他的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卓别林随他们的母亲生活。1896年他的母亲失业,兄弟两人《摩登时代》被送入伦敦兰贝斯区的一个少年感化院。几周后他们又被送入一个收养孤儿的学校。卓别林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最后被送入一个精神病院。当时雪尼和查理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被父亲抚养大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这个兄弟在查理·卓别林在好莱坞的制片厂中工作。1920年查理·卓别林将他的母亲接到美国,1928年母亲在好莱坞逝世。因父亲在37岁时早逝,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岁後,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小夥计、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
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艺术生涯
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作为英国一家杂耍戏院演员的儿子,卓别林五岁就开始登台演出。在伦敦演出时,他是个受人欢迎的儿童舞蹈演员,最后担任表演角色。1912年在美国演出期间,卓别林被吉斯通公司的老板M-塞纳特看中,一年后加入该公司。首次演出并不尽如人意,卓别林开始挖掘最后成为他最著名的一个角色:“小流浪汉”。11部电影之后,卓别林开始考虑担任导演。到了第13部电影,他正式成为导演,同时也是编剧。
在吉斯通的35部电影奠定了卓别林成为主要电影喜剧演员的地位,并给了他将自己舞台表演的特色融入银屏的机会。接着,他转投埃塞尼影片公司,有了完全的独立创作自由,小流浪汉也成为一个宽屏幕明星。1916年,卓别林来到Mutual公司,每周挣1万美金,并且拥有对电影的全部决定权。特别是《安乐街》,让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喜剧电影。在这些双卷电影之后,卓别林到了第一国立工作室,开始制作时间更长,更有魄力的电影。包括喜剧《孩子》,是继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第二部最大的无声电影。也使得联合主演杰基·库根一夜成名。到这个时候,卓别林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演员,其地位对于现代的观众来说是只可想象的,因为他是通过喜剧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他同其他三名银屏巨匠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联手创建了第一家现代制片公司联美公司,两年后导演《巴黎一妇人》而再度成名。1925年,制作了之后被公认为他的最大杰作的《淘金热》。
卓别林在有声领域也很成功,虽然在1936年拍摄《摩登时代》之前,他一直拒绝使用声效。1940年,拍摄反希特勒的政治讽刺剧《大独裁者》失败,同时个人生活也出现危机,与几个女人纠缠不清,还牵扯到女演员琼巴里控诉他的一桩生父确认诉讼案。二战后,卓别林的事业继续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他的和平主义倾向和所谓的反美倾向要求他接受调查。还制作了黑色喜剧《凡杜尔先生》,但票房不佳。之后是他最精彩的有声喜剧《舞台生涯》。但由于牵涉到案子,直到二十年后才得以在洛杉矶放映。这部影片由卓别林配乐,获得了奥斯卡。1957年的《纽约王》和九年后的《香港女伯爵》成为他的关门之作。
卓别林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通过他对电影的清晰认识和他不断的尝试,为银屏喜剧设立了基本的规则,现在还被人们遵循着。他的银屏形象将永远是人们最熟悉的角色之一。
接触电影
卓别林剧照(20张)1918年卓别林创办了他自己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对自己的电影艺术和经济上的支持与控制。在此后的35年中,他使用这个独立性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娱乐性与影响力。其中包括短喜剧《狗的生涯》(1918年)、《发薪日》(1922年)。长作品《枪上肩/从军记》(1918年)、《朝圣者》(1923年)。此外还有他的经典无声电影,其中包括《小孩/寻子遇仙记》(1921年)、《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
在有声电影被发明以后,他还拍摄了两部他最著名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此后他转向有声电影。在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中,他自己配乐和声音的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别林喜剧因素与情感交织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于1949年写道,这部片子的结局部分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卓别林的有声电影包括《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卓别林以此来帮助1930年代已经不习惯看无声电影的观众来熟悉无声电影中观众听不到对话。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是卓别林的上司观察他在卫生间里偷偷地抽烟。这个情节比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的一个类似的情节早了十多年。奥威尔可能是受到卓别林电影中这个情节的启发。《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联美公司
1919年卓别林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发行公司联美公司。他们的意图在于逃避好莱坞正在形成的制片公司系统中发行公司和资助人不断增强的权利。联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制片公司保障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独立地位。直到1950年初他任联美公司的理事。
虽然从1927年开始的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1940年的《大独裁者》以前卓别林始终都拒绝拍摄有声电影。卓别林本人多才多艺,他为1952年的《舞台生涯》编排舞蹈,为1928年的《马戏团》写了主题曲。他的名曲包括《微笑》,后来纳特·金·科尔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非常有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题曲也是他自己写的。
有声电影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是专门针对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主义所制作,并于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战的前一年发表。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这部影片的诉求相当大胆。它生动地写明德国纳粹主义的丑恶,并塑造一个生动的犹太角色,描写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别林在这部电影中同时扮演了一位类似(包括面目形状上的类似)希特勒的纳粹独裁者和一位受纳粹主义残酷迫害的犹太理发师。酷爱电影的希特勒看了这部电影两次(希特勒个人的影院征求的影片的纪录尚存)。此外希特勒与卓别林的生日只差四天(希特勒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
卓别林参演电影(6张)卓别林的政治观点始终倾向左派。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政治见解相当缓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国(加上他的影响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侨民)许多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是非常极端、非常危险的。在大萧条前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的政治性不强,他的流浪汉的角色只不过是贫困,有时与法律发生冲突。卓别林1930年代的电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时代》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中的不幸状态。1940年的《大独裁者》最后的一段演讲批评了爱国民族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反对。卓别林于1942年公开要求帮助苏联在欧洲开辟一个第二战场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事件。1947年的《凡杜尔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评资本主义,在许多美国城市里发生了抗议这部影片的事件。1957年卓别林在欧洲拍摄了《纽约王》,使用幽默的手段来讽刺1952年导致他被迫离开美国的政治迫害和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这部影片后卓别林丧失了拍公开的政治性电影的兴趣,他说喜剧演员和小丑应该不政治性,应该“站在政治之上”。
背井离乡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是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样会影响到冷战时期跟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逝世
他被葬在沃州科西埃—苏尔—沃韦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盗走了卓别林的遗体并以此试图向他的家人索钱。但是盗墓者被捕,十一周后他的遗体在日内瓦湖附近被寻回。今天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1977年12月24日,身体强健的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瑞士科西耶设鸡尾酒宴与亲朋好友欢聚。席间,卓别林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酒后,亲朋好友都入睡了,而卓别林还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不久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深夜,家人发现卓别林“一睡不醒”。卓别林的遗体被运回美国以后,美国政府调一些专家查其死因,都没有结果。后来,纽约市的著名生物化学家利伯和他的助手,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卓别林是死于酒后服用的镇静催眠药。
卓别林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卓别林淘金记
《淘金记》是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编剧及主演的经典无声电影。这部由查理·卓别林 ,佐治雅·凯尔,马科姆·威特,亨利·伯格曼,麦克·斯维恩 等主演的家庭喜剧片,片长96分钟,1925年上映。本片讲述的是一个流浪汉从淘金到成为富翁并收获爱情的故事。1992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这部电影在多项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评选中均居前列,堪称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剧。它是查理·卓别林本人最钟爱的喜剧作品。
人物评价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查理·卓别林不仅是第一位伟大的银幕喜剧演员,还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同时还是天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是格里菲斯之后,无声电影领域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人。(新世纪周刊、新浪娱乐评)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