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贤别名李文达、南阳李,出生河南邓州市,是明代名臣,史称其“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他进士及第后担任过考功、文选郎中、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等职;他历佐英宗、宪宗,黜免“夺门”官员,为人耿介忠直、举贤任能,深得英宗赏识。李贤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等作品,于1467年逝世,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贤生于
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宣德七年(1432年),李贤考中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登进士第。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被任为验封司主事。少师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
正统(1436年—1449年)初年,李贤说:“鞑官住在京师的已超过一万,指挥使每月的俸禄三十五石,实际支给的仅一石,鞑官反而实际支给十七石五斗。这样一个鞑官相当于十七个半的京官。应逐渐把鞑官迁到外地,以节省繁重的开支,并且可以把消除祸患于未萌芽状态。”但明英宗朱祁镇没能采用此议。当时,朝廷诏令说文武大臣的诰敕,不任满九年不授予。李贤说:“以九年为限,有的任官不能满期,有的因为亲老等不到年限,这样得不到诰敕的可有十之八九。这样做无法劝励臣下,请仍以三年为期为便。”朱祁镇听从。李贤后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又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怂恿下下令亲征瓦剌,当时本应随征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于是由李贤扈从。同年,“土木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没,李贤等少数人死里逃生,回到北京。
正本十策
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李贤上书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等嗜好,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代宗朱祁钰很赞赏,命翰林抄写好放置于左右,以备阅览。不久他又上书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朱祁钰颇加采纳。
同年冬,李贤升为兵部右侍郎,转调为户部右侍郎。也先多次贡马,李贤说把金帛用车送给敌人,使他们强大起来,这是自毙之策。李贤因而上书陈述边防守备松弛的情况,兵部尚书于谦请将他的奏章传阅到边塞,以激励诸将。改任吏部右侍郎后,他选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可以效仿的行事作风,编成《鉴古录》,上呈给朱祁钰。
英宗宠遇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不久,李贤升为吏部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他的奏对都切中机宜,朱祁镇非常宠待他。山东闹饥荒,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朱祁镇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中饱而不赈贷,坐视百姓死亡,这是因噎而废食。”朱祁镇于是命增拨银两。
“夺门”功臣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朱祁镇告状,将两人投进监狱。正好有京师发生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他还未赴任,吏部尚书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朱祁镇遂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过了一个月,恢复尚书之职,仍入内阁当值。石亨知道朱祁镇向着李贤,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于是假装与他交欢。李贤也深自隐藏,不是朱祁镇宣诏便不入宫,而朱祁镇更加亲近李贤,每天都召他去顾问。
蒙古太师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可掩击而夺回来。朱祁镇动心。李贤说不可开战端,玉玺不足为宝,此事遂作罢。石亨因而更加忌恨李贤。当时朱祁镇也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曾屏退旁人对李贤说:“这帮人干预朝政,四方来奏事的人先到他们家门,怎么办?”李贤说:“陛下只要独自决断政事,则趋炎附势的人自会消失。”朱祁镇说:“先前曾经不采纳这帮人的意见,他们竟悖然变色。”李贤说:“希望陛下逐渐控制他们。”当时石亨、曹吉祥弄权,李贤因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尽,但他常常从容回答朱祁镇的提问,因此对石亨等人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获罪被杀,朱祁镇又向李贤询问“夺门之变”的细节。李贤说:“说迎驾是可以,‘夺门’这种提法怎能示给后人?天位本来就是陛下的,说夺名声就不顺了。而且那时幸亏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石亨等人不足惜,却不知道将置陛下于何地。”朱祁镇醒悟,说:“是啊。”李贤说:“如果郕王(朱祁钰)果然病重不起,群臣上表请陛下复位,怎用得着这番纷扰?这帮人又怎得邀功升赏?招权纳贿又从何而起?老成耆旧的大臣依然在职,何至于有杀戮降黜之事,以至于遭天象示警?《易经》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是指的这种事。”朱祁镇说:“对。”随即下诏,令从今以后奏章中不能用“夺门”这种字眼,还将冒功的四千多人全部革除。到成化初年,那些被革除的人上诉请求。宪宗又以李贤的意见,一并夺去了太平侯张谨、兴济伯杨宗等人的爵位,当时舆论感到更加大快人心。
天顺五年(1461年),曹钦举兵造反,击伤在东朝房当值的李贤,并要杀他,逼李贤起草奏章为自己开脱罪行。依赖王翱一力相救,李贤才得以幸免。李贤秘密上疏请擒拿贼党。当时正纷扰不安,不知道李贤在哪。朱祁镇得到奏疏后,非常高兴。李贤裹伤入宫觐见朱祁镇,朱祁镇加以慰劳,特加李贤为太子太保。李贤于是说叛军既已伏诛,应尽快下诏天下停止不急之务,广求直言以疏通被困塞的政事。朱祁镇听从。
朱祁镇既已信任李贤,李贤的意见多被听从。于谦曾分派降人南征,陈汝言希求宦官的旨意,将他们全部召回,李贤极力反对。朱祁镇说:“朕也后悔了。现在他们已经上路,往后他们愿意离去的就让他们走。”朱祁镇担忧支给军官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开支。李贤请将老弱裁汰出去,这样费用省下了而别人还不知道。朱祁镇深加采纳。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内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朱祁镇采用他的建议,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空中有声(空中传出声响,代表天有异象),朱祁镇想祈祷消灾,命李贤撰写青词。李贤说君主不体恤百姓,导致天下怨叛,这才有鼓妖作祟。李贤于是请实行宽恤之政,又请停罢江南织造,清理锦衣卫监狱,停止边臣所上的供奉,停止内外采买之举。朱祁镇很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连续四次向朱祁镇争取,李贤的同僚都很害怕。李贤退下后说:“大臣应当知无不言,难道能卷舌偷位吗?”终天顺一朝,李贤任首辅,吕原、彭时辅佐他,但李贤受朱祁镇委任最专。
当初,御史刘浚弹劾安远侯柳溥兵败之罪,触怒了朱祁镇。李贤说御史是国家耳目之官,不宜谴责。石亨诬陷李贤曲护刘浚。朱祁镇渐渐疏远了李贤,不久才醒悟,又待之如初。李贤常常独自与朱祁镇谈话,很久才出来。一有事情,朱祁镇一定召李贤去问这样处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询问李贤。李贤务持大体,尤其以珍惜人才、广开言路为急务。他所推荐的年富、耿九畴、李秉、程信、姚夔、崔恭、李绍等人,都是名臣。李贤时常劝朱祁镇召见大臣,凡有所推荐,必定先与吏部、兵部讨论后再定。他入宫应对朱祁镇时,朱祁镇询问文臣情况,李贤请他问王翱;问武臣,则请他问马昂。这两人在左右辅佐,因此李贤言无不行,而人们也不担忧李贤专权,只有众小人与李贤为难。
几至得罪
当时,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弄权,而锦衣卫的官校也恣行残暴,造成严重的祸患。李贤多次请求禁止,朱祁镇召来门达,予以告诫、劝谕。然而门达恃宠更加骄横,李贤找机会又向朱祁镇陈述门达之罪,朱祁镇又召门达前来,多加告诫。自此以后,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他曾在朱祁镇面前进谗,称李贤接受大臣陆瑜的贿赂,助其升任刑部尚书。朱祁镇颇感疑惑,以至于在半年内都没有下达陆瑜升官的诏命。
到门达审理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袁彬一案时,拷问为袁彬申冤的军匠杨埙。门达诱导杨埙指认牵连李贤,杨埙假意答允道:“这些(为袁彬申冤)都是李学士(李贤)教我的。”门达大喜,当即请求让三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前往监视审理过程,门达本想逮捕李贤一并审理,裴当予以阻止,才使李贤免于受辱。在会审中,杨埙翻改供词,说:“我是地位低下之人,怎么能见到李学士,这些话(诬陷李贤)都是门锦衣(门达)教我的。”门达大惊,神情颓丧无法开口。此事最终以杨埙监禁、袁彬贬调南京收尾,而李贤也得以保全。
定策元勋
朱祁镇病危时,卧于文华殿。正好有人向朱祁镇离间太子朱见深(明宪宗),朱祁镇被谗言动摇,暗中告诉李贤此事。李贤叩头伏地说道:“这样的大事,愿陛下三思。”朱祁镇说:“那么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如此则宗庙社稷幸甚。”朱祁镇起身,立即派人召朱见深来。李贤扶着朱见深,令他向朱祁镇致谢,朱见深抱着朱祁镇的腿哭泣,朱祁镇也为之流泪,谗言因而没有得逞。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即位。二月,李贤进升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理讲诵经筵事务。
朱见深初即位,便命廷臣议上两宫尊号。宦官夏时承周贵妃旨意说,说英宗原配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而贵妃是宪宗的生母,应该独上尊号。李贤说:“遗诏已经做了规定,何用多言?”彭时说:“李公的话很对。朝廷所以能够服天下,就在于正纲常。如果不这样,损害圣德不小。”过了一会儿,夏时又传出贵妃的旨意说:“子为皇帝,母应为皇太后,岂有没有儿子而称皇太后的?宣德年间有过惯例。”李贤脸色都变了,看着彭时。彭时说:“今日之事与宣德年间的不同。胡皇后上表让位,退居别宫,所以在正统初年没有给她加尊。现在名分固在,怎能相比?”夏时说:“如此你们何不起草让位的表文?”彭时说:“先帝在世时没有实行,现在谁敢起草?如果做人臣的曲意顺从,那将是万世罪人。”夏时厉声警告他们。彭时拱手向天说:“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臣能谋到什么利益而为她争?臣所以不忍沉默,不过是想保全皇上圣德而已。如果皇上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并尊为太后为宜。”李贤也极言此议,朝议才最终确定。
同年春,李贤借助天生异象(太阳暗黑无光)之机,与同僚一同上书劝朱见深坚持“敬以修身,正以御下,刚以断事,明以察微”,以消弭天灾。次日,李贤又趁机请求释放浣衣局中被没官(没收入官)的宫女。朱见深听从。朝廷内外闻讯,都非常高兴。五月,天降大雨及冰雹,大风刮走瓦片,吹倒郊坛的树木。李贤说:“天威可畏,陛下应当凛然醒悟,不要亲近左右近幸之臣。要推崇信任老成之臣,共商国事。”有关官员请造卤簿(皇帝仪仗法驾)。李贤说:“内库中还有没用过的。如今恩诏刚刚颁下,正要节财俭用,为什么又要干这些事?”朱见深即日压下了这一建议。每逢灾变,李贤一定与同僚极力陈言,毫不隐瞒。对于朱见深即位之初的朝政举措,李贤劝诫尤为恳切。
同年八月,朱见深下诏修撰《英宗睿皇帝实录》,由太保、会昌候孙继宗任监修,李贤与阁臣陈文、彭时为总裁。
晚遭訾毁
门达被逐出后,他的党羽多投匿名信陷害李贤,李贤因此请求辞官,朱见深下诏慰留。朱见深废吴皇后,言官请诛杀宦官牛玉,言词中牵连到李贤,还有人造流言蜚语陷害李贤。朱见深命卫士住在李贤家中,保护他出入。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李贤等上奏称,荆襄地区虽已遣将前往征讨,但其间山林深阻,流民职聚众多,起事者闻大军南下,必邀劫流民为其同党,其流民亦恐官军一并剿戮。因此其势必越来越大,也越难于扑灭。宜降圣旨榜文,开谕流民,各安其业,有能擒斩起事首领者,比官军加倍升赏。朱见深以为其言有理,遂诏谕兵部尚书王复按其言行事,以抚谕荆襄流民。
三月,李贤遭父丧,朱见深下诏予以起复。李贤三次推辞,都未获准许。朱见深派宦官护行,为他的父亲营葬。李贤回到京师后,又推辞。朱见深派使者宣示他的心意,李贤才入阁视事。
五月,李贤奏请征讨河套鞑靼,朱见深以为可行。六月,朱见深派彰武伯杨信等率军往延绥边境剿寇。
成化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467年1月19日),李贤在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九岁。朱见深闻讯后,十分惊愕悲悼,为其辍朝一日,按例赐祭葬。并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成化三年(1467年)三月,朱见深录李贤之子李璋为尚宝司司丞。
李贤后人
长子李璋,曾任尚宝司丞。
次子李玠。
长女李氏,嫁礼部尚书程敏政。
次女李氏,嫁衍圣公孔弘绪。
李贤的主要成就
李贤颇有宰相风度,为政识得大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用人的一方面,他进贤而退不肖,提拔了年富、王竑等名臣,革斥了四千多冒“夺门”之功而膺爵位之人。石亨、曹吉祥得势时,李贤不与其沆瀣一气,而时时劝英宗疏远他们。英宗意图更换太子,李贤予以劝止,使太子(明宪宗)得以保全,消弭巨变于无形。宪宗即位后,他警告宪宗“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又劝宪宗“无狎左右近幸”。唐枢在《国琛集》中将其主要政绩归纳为“止殉葬,释庶人,禁冒功,疏正本,安边鼓妖斥仙师号,应曹钦伤臂之变”六条。李贤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宠待,对于宪宗初年的政治也颇有影响。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人物评价
总评
李贤自感受君主知遇,所以言无不尽。代宗朱祁钰逝世后,英宗朱祁镇将用汪皇后殉葬,李贤不赞同,认为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不应殉葬。朱祁镇同意李贤的建议,这才作罢。惠帝
朱允炆的少子朱文圭(建庶人)受幽禁已近六十年,同样曾被软禁七年的朱祁镇颇为不忍,想赦免他,便问李贤。李贤叩头说:“这是尧、舜的用心,天地祖宗也尊行它。”朱祁镇于是下了决心将其放出。
朱祁镇曾祭山川坛,觉得夜出不方便,想派宦官代祀。李贤引据祖训争取,最终使朱祁镇亲自去祭祀,成礼而还。李贤曾说内库的余财,如果不用来救荒和拨给军队,人主必生奢侈之心,而把它们挪用来做土木工程或祈祷声色之用。他前后所请朱祁镇发放内库财物赈贷恤边的,不可胜计。按旧例,地方官员敕令由三品以上京官保荐。李贤忧虑这样做导致有关人员竞相营私,令吏部每个职务举荐两个人,请朱祁镇选用。并推之例即从此开始。
《明史》称“自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来,得君无如(李)贤者。”但他从一名郎官结识于代宗,被超升为侍郎,而他在所著的书中却说代宗荒淫。李贤还压制叶盛,排挤岳正,不救罗伦,这些尤为世人感到惋惜。等到李贤去世后,罗伦被召还,而接任的首辅陈文也刚逝世,时人因而作诗凭吊陈文说:“九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生已复官。”
历代评价
彭时:①李公有经济才。(《明史》引)②盖李为人,好自尊大,往往不顾是非,直行己志如此。(《彭文宪公笔记》)
刘吉:贤慱厚有度量,诚心待物,有事辄以询诸人。矢口出言,不为城府,立朝三十余年,惟一出四川考官,进退臧否,颇不协人望。天顺初,徐有贞既去,独被眷顾,时常召入文华殿,有所咨询。然多柅于权奸,不敢尽言。后权奸败,机务悉委贤,言无不从。英庙每视朝,毕立宝座上左右顾,左顾则呼贤,右顾则呼门达,贤至御前语良久方出。正统以来,大臣得君未有如贤者。……上初嗣位,每因事进谏,颇切治理。性喜读书,公暇手不释卷,好谈性理之学。作为文章,援笔立就,不事雕琢。陈文志其墓,谓贤量宏而福厚,大臣遭遇之隆无与比者,盖实录云。(《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
彭韶:河岳之英,钟为哲人。体貌明粹,践履真淳。潜心六籍,濯旧来新。不二以止,乃翕而信。受知英皇,忠信日亲。密勿帷幄,人望如神。太平宰辅,定策元勋。
王鏊:国朝自三杨后,相业无如李贤。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然在当时以贿闻,亦颇恣横。(《震泽记闻》)
杨廉:公为人孝友忠信,谦恭严密,居位号崇尚,正学能容善类,得时行志,自三杨后莫能及之。
项笃寿:国朝入直内阁,当国最专且久者,三杨之后惟李文达公。方天顺初,徐、薛罢位,吉祥、亨、彪怙宠蟠结,李公燮调其间,数进匡顺,可谓良矣!俪美三杨,以勋名终,不亦宜乎!(《今献备遗》)
王世贞:夫以杨文贞(杨士奇)、李文达、商文毅(商辂)、刘文靖(刘健)、杨文忠(杨廷和)之贤于辅,而不得从(配享)。
李贽:天顺反正八年之间,非文达挺身负荷,则曹、石之徒依然败坏溃裂,不可收拾矣!
黄宗羲:相业可观……止以一峰(罗伦)一疏诎之,为可惜也。(《黄宗羲全集》)
王夫之:夺情之言扬于廷,人子之心丧于室矣。蝇蚋不嘬生而嘬死,有以召之也,而况纷呶自辩以与公论相仇!史嵩之、李贤、
张居正、杨嗣昌之恶,滔天而无可逭矣。
张廷玉:英宗之复辟也,当师旅饥馑之余,民气未复,权奸内讧,柱石倾移,朝野多故,时事亦孔棘矣。李贤以一身搘拄其间,沛然若有余。奖厉人材,振饬纲纪。迨宪、孝之世,名臣相望,犹多贤所识拔。伟哉宰相才也。(《明史》)
纪昀:要其振饬纲纪、奖厉人材,属朝野多故之时,能以一身搘拄其间,其事业实多可称道。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