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闵子字子骞,世人称之为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
孔子一众高徒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闵子骞为人孝悌,比孔子小15岁,家境贫寒,他单衣顺母的故事被编入《二十四孝图》中,孔子也赞其“孝哉,闵子骞!”闵子骞终生不愿出任官职,以孝行名闻天下。
人物生平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尊称闵子。鲁国青州宿国(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人。
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之所以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乃因其“单衣顺母”的故事。据说,闵子骞的的生母早逝,后母对他不好,冬天不做好的衣服给他穿,以至于他在外面挨冷受冻。闵父知道后,立马赶回家准备休了后母。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会添油加醋,趁机说后母的坏话,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那么,闵子骞挽留后母的原因是什么呢?想必不单单是闵父想知道,后母也很想知道。
原来,闵子骞虽然自己受冻,却并未因此嫉妒后母所生的两个弟弟,他不希望弟弟们也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若是母亲留在家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闵子骞后人
长子:闵子鲁
孙子:闵泽
曾孙:闵伯衍
玄孙:闵子建
闵子墓
闵子骞墓被公认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另一处闵子骞墓,位于范县东南22公里闵子墓村。
闵子骞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进大门,迎面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有一个写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上世纪60年代前,闵子骞墓规模还很大,当时墓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墓堆封土直径有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尊。但后来“文革”时,整个墓区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烧砖瓦。
闵子骞墓,位于范县东南22公里闵子墓村,冢高1.5米,周长8.4米,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地濒临黄河,时被冲毁,范县历代官吏、儒生曾多次捐资修整。据《范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县令陈奎初曾出资修墓建祠。清
嘉庆十四年(1809年)县令唐晟秀修墓祠,墓傍植有翠柏,山东督粮道孙星衍部撰《重修闵子墓》碑文。墓北原有闵子坊,一九六六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
历史评价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孝哉,
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则有颜渊、
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闵子骞有没有被人家说闲话,和孝或不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他可能在外面一本正经,言行都十分慎重,回家后使父母生气,令父母伤心,外人也未必知晓。没有人非议他的父母兄弟,为什么凸显出闵子骞的孝心呢?因为他并没有盲日地听从父母兄弟的话,以致做错事而连累了父母兄弟,受到他人的异议。儒家说孝,只有说孝心、孝道、孝行,并没有说孝顺。因为加上一个顺宁,很容易引起凡事都应该顺从的误解。事实上合理的当然要顺,若是不合理的,就不能顺从。盲目顺从,把责任推给父母兄弟,当然是不孝。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