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张元干】张元干诗词_张元干墓

张元干

人物简介   张元干是北宋政治家、词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担任过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等职,曾力抗金兵。张元干与张孝祥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两宋之际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能诗、能词、能文,《贺新郎》是他的代表作,也正因这首词他被秦桧陷害除名削籍,客死他乡,时年约70岁。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为张睦九世孙。张睦生三子庑、膺、赓。在今福州庑居等候官职,膺、赓迁月洲乡。元干是张膺第八世后裔。祖父张肩孟,字醇叟,宋皇祐五年进士,官至朝奉郎,歙州通判。父张安道(族谱为几道),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曾在邺县为官。
  读书时期
  张元干早年丧母,十四五岁随父在任,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应和,辞藻可观,满座惊叹,人称之“敏悟”。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张元干到江西南昌向东湖先生徐师川请教诗词句法,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潘子真、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诗社活动,饮酒赋诗作乐,受到江西诗派影响。
  广泛的社交和创作的才华,使青年时代的元干崭露头角。22岁时又跟父亲到汴京入太学上舍生,学业和诗词创作均大有长进,有名声。作有《菩萨蛮》等词,以清丽妩秀的韵致,显示出早年词作格调,获得人们的称赞。宣和二年(1119年),张元干即释褐入仕,任开德府教授,授文林郎。
  抗击金兵
  宋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李纲任亲征行营使负责京都防务。张元干为行营属官。金兵渡过黄河围攻京都(今河南开封)。危急时刻李纲挺身而出,坚决抗金,力谏死守。张元干抗金激情澎湃,立即上《却敌书》,投入李纲指挥的京都保卫战。张元干随李纲冒矢雨亲临城上指挥杀敌,打退金兵多次进攻。战斗异常惨烈,金兵遭重大损失后,知李纲守城有备,于同年二月退兵,京都得解围。为此,张元干写《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诗,欢呼胜利。
  壮志难酬
  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是为高宗。宋高宗起用李纲为宰相,张元干被召回,官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充抚谕使。李纲为相后,廉政为政,张元干则积极配合李纲。高宗与主和派打击、排挤李纲,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建炎三年(1129年)秋,张元干目睹国势日削,南宋王朝仅存江南一隅,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表达对李纲抗金斗争的支持。张元干也遭朝廷奸臣之谤,幸汪藻援救得以免罪。绍兴元年(1131年)春,江南战火渐息,高宗帝定居临安,无心收集失地,以求“苟安”,并任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闽。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孙近等主和卖国之权奸为“群羊”,表达自己请缨无路之悲愤。李纲在福州上疏反对朝廷议和卖国,张元干得知李纲上书事,又作《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反遭陷害
  绍兴十二年(114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过去曾上疏反对议和,并请斩奸臣秦桧、孙近等以谢天下,被奸臣诬陷,贬谪昭州(今广西平乐),又遭秦桧等诬陷,再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监广州盐仓。当时,胡铨在福唐(今福建福清)闻谪命,即由福唐出发,经福州时,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为胡铨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桧,张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狱,削除名籍。
  出狱之后
  出狱后,张元干又来到苏州,”然而他归期难定,依旧浪迹江湖之上,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左右,白发苍颜的元干又重来临安。张元干滞留临安,羁寓西湖之上,不仅与幸存的旧友刘质夫相遇,而且结识了年轻的周德友、张孝祥等人,并为周德友所藏苏养直诗帖题《跋尾六篇》。
  此后数年,他又在吴越一带漫游。绍兴二十七年(1157),举杖登上垂虹桥,依栏远眺,感慨万千。这年夏天,他又漫游浙江嘉兴。两年后的中秋,他再到吴江,旧地重游,那已是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了。所以他在《上乎江陈侍郎十绝》的小序中深情地说:“辛亥休官,忽忽二十九载,行年七十矣。”此后的行踪就不能确知了,也不知卒于何年何地,大概是客死异乡了。
 
张元干诗词
  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景色,歌颂祖国的美丽江山;有抒发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误国的奸臣;有写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等情况,他的著作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称赞。
  “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开拓了词的境界,赋予词以新的生命,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
 
张元干的送别词《贺新郎》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南宋诗人张元干所做的一首词。上片感时,对中原故国横遭掳掠、南宋朝廷的昏庸腐败无能,忧心忡忡,抒发了对金国统治者猖狂侵略、南宋统治者卖国投降的—腔悲愤;下片赠别,抒写离情,追忆往事,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和共同的爱国情怀。
  该词采用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既悲国事,又悲远别的心情,体现了当时南宋仕者普遍的悲愤心情。
 
张元干墓
  “长乐猴屿发现一古墓,可能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墓,”昨日,记者接到报料后,来到了长乐猴屿乡的屏山风景区探个究竟。
  在该风景区入口一雕像后看到了这个古墓。墓顶是十三块条石直列式封盖,中间一块高脊,向两边逐级下降以利排水。墓碑石料是全块石“小生帽”形制,中央刻字部位一尺见方,阴刻的字模糊不清了,很难用肉眼看清。
  墓顶已整体下陷。墓周围受到破坏,墓埕等石构件已散失一部分,并发现了盗洞。
  在场一文史工作者认为,这墓可能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词人张元干的墓,因为张元干又名棣萼。
 
后世评价
  《宋史翼》有传曰“长乐张元干,字仲宗,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今传于世,名《芦川集》,凡百六十篇,而以《贺新郎》二篇为首。”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他的词风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早年词作,风格清新、婉丽;南渡以后豪放、悲壮,风节凛然。”
  张元干的词作,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的词风,将词的内容更紧密地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对很多优秀词人都起了重要的影响。开拓了词的境界,赋予词以新的生命,开启了南宋词人的创作道路,其词的题材和风格,对后来的辛弃疾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愧为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