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是清朝著名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同为清朝中期四大书法家。永瑆的书画造诣颇高,著有《听雨屋集》、《诒晋斋集》等作品,封爵成亲王。然而永瑆品性存疑,他的嫡福晋是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女、大学时傅恒的女儿,堂堂千金嫁给永瑆却吃不饱穿不暖,即使乾隆多次训斥他都没有用。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永瑆生于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生母淑嘉皇贵妃金氏(时为嘉贵妃)。永瑆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永瑆嫡福晋富察氏是大学士傅恒之女,永瑆嫡母孝贤皇后侄。嘉庆四年正月,仁宗命在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故事,亲王无领军机者,领军机自永瑆始。二月,仪亲王永璇罢总理吏部,并命永瑆俟军务奏销事毕,不必总理户部。三月,和珅以罪诛,没其园第,赐永瑆。七月,永瑆辞总理户部三库,允之。八月,编修洪亮吉上书永瑆,讥切朝政,永瑆上闻,上治亮吉罪。语在《洪亮吉传》。十月,上谕曰:“自设军机处,无诸王行走。因军务较繁,暂令永瑆入直,究与国家定制未符。罢军机处行走。”永瑆尝闻
康熙中内监言其师少时及见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作书,永瑆广其说,作拨镫法,推论书旨,深得古人用笔之意。上命书裕陵圣德神功碑,并令自择书迹刻为诒晋斋帖,以手诏为序。刻成,颁赏臣工。
十八年,林清变起,永瑆在紫禁城内督捕,上嘉其勤劳,免一切处分及未完罚俸。二十四年正月,加其子不入八分辅国公绵{勤心}郡王衔。五月,祭地坛,终献时,赞引误,永瑆依以行礼。上以永瑆年老多病,罢一切差使,不必在内廷行走,於邸第闭门思过,罚亲王半俸十年。绵{勤心}亦罢内大臣,居家侍父。二十五年六月,绵{勤心}卒,赠郡王。有司请谥,以非例斥之,著为令。仁宗崩,有旨免迎谒。语见仪亲王传。十月,命曾孙载锐袭贝勒。道光二年十月,上还自行在,永瑆进食品十六器,以非例却之。三年三月,薨,年七十二,赐银五千治丧,谥曰哲。载锐袭郡王。绵(勤心)及载锐父奕绶并追封如其爵。咸丰九年,薨,谥曰恭。子爱新觉罗·溥庄,袭贝勒,加郡王衔。
永瑆书法
精于书法、善纂、隶体,曾书写裕陵圣得神功碑,作《拨镫法》,论述悬腕作书之法。富于藏书,因家藏有陆机真迹《平复帖》,遂名其藏书处为“诒晋斋”,另有“看云阁”、“听雨屋”,所藏多宋元旧刻秘籍,宋元代的书画,为一时之冠。藏书以经、史、子、集编次为目。曾题诗有“锦轴牙签富自夸,深居也说积书家。空巢未肯从东野,拈买犹须叹浣花”。藏书印有“皇十一子诒晋斋印记”、“皇子永瑆之印”、“成亲王”、“校理秘文”、“皇十一子永瑆鉴赏古书真迹珍藏之印”、“诒晋斋印”、“皇十一子”等。刊刻有《诒晋斋法书》。著有《诒晋斋诗文集》、《诒晋斋随笔》、《仓龙集》、《听雨屋集》等。
对其书法的评价,有杨翰《息柯杂著》谓:“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
爱新觉罗·永瑆福晋
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也即其嫡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女。
据闻永瑆为人刻薄吝啬,富察氏生活艰苦,除了被永瑆没收嫁妆外,又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学士千金,又是皇室福晋,竟然吃不饱,穿不暖。
一日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下令烹马代膳,“是日即不举食,其吝啬也若是”。
乾隆帝多次训斥之,永瑆却本性不改,一切如故。故昭梿对永瑆有“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护卫多以非罪斥革。”、“受人欺诈”、“逢迎权要,其上眷稍有衰者,即骂詈之”等劣评。
永瑆为什么没当上皇帝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
嘉庆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最初也确实没有把他列入考虑范围。但老天似乎总是故意与乾隆过不去,嫡次子永琏、嫡七子永琮相继夭亡,其他皇子也大多英年早逝。到了永琰出生的时候,他的14个兄长中有8个已经死去,就连深受乾隆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几年后早逝,诸皇子中可供乾隆选择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从剩下的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皇十一子
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成为乾隆皇帝为数不多的儿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永琰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在大清国力日益衰减的情况下,按说由永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颇有主张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事实上,乾隆却把皇位传给了永琰。
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话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选嗣标准。朝中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乾隆对永琰的态度和用心,就连当时来京的朝鲜使者也多次向朝鲜国王汇报:“永琰为人持重、度量豁达,最为乾隆皇帝喜爱。”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还有一个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