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徐盛(177-228),字文向,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由
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
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黄武年间,徐盛病逝。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人物生平
以少胜多
徐盛年轻时,由于遭遇战乱,从家乡莒县迁居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吴侯孙策去世后,弟弟孙权继承其位,任用徐盛为别部司马,率军五百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并担任柴桑县令,以抵御黄祖的入侵。
黄祖曾派儿子黄射率领数千人攻击徐盛,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兵力抵抗,杀伤黄射的部队千余人。其后开门主动出战,大败黄射,黄射被击退后再也不敢前来侵犯。
后来孙权加徐盛为校尉、芜湖(今属安徽)县令,又因为徐盛讨伐临城南阿(今安徽青阳南)一带的山贼有功,加徐盛为中郎将,督校兵。
濡须奋战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徐盛随孙权攻打合肥,在撤军之时遭到魏将张辽的奇袭,在混战中,陈武战死,徐盛和宋谦都负伤后退,潘璋这时正好在他们后面,便驰马上前,斩杀徐盛、宋谦军中两逃兵。原本往后退的败军看到这种情形,尽皆回到自己岗位戮力死战。凌统亲卫护著孙权来到逍遥津渡口,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南岸有贺齐的三千兵马在那边接应。贺齐将孙权安置好了,就领著解烦军杀进战局,拾到了徐盛因负伤而丢掉的长矛。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
曹操出兵濡须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徐盛跟随孙权一同迎击。当时魏军曾经大举进攻横江,徐盛率领诸将前往迎战,不料突然遭遇大风,吴军的蒙冲战船被吹到敌军岸边,诸将心中恐惧,不敢出战,只有徐盛单独率领士兵上岸砍杀敌人,敌军只得退走。风停后,徐盛率军返回,孙权对他大加赞赏。
洞口之战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孙权向曹魏称臣,曹魏派邢贞前往东吴,拜孙权为吴王。
孙权出都亭等候邢贞,邢贞脸上露出骄横跋扈的神情。吴臣张昭见状大怒,徐盛也十分气愤,对身边的同僚们说:“我们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巴、蜀,反而让主君和这个邢贞会盟求和,实在是耻辱!”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邢贞听说后,对随行人员说道:“江东有这样的将相,恐怕不会久居人下啊!”
之后,徐盛被加为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治今安徽潜山)太守,又得到临城县作为赏赐的奉邑。
公元222年(魏黄初三年),刘备率军来到西陵(今湖北夷陵),徐盛攻取了刘备的多处营寨,立下功绩。
同年秋季,魏将曹休出兵洞口(今属湖南),徐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敌,遭遇大风,吴军伤亡惨重,徐盛聚集残兵,与曹休隔江对峙。曹休命令将士乘船攻击徐盛,徐盛以少御多,魏军无法取胜,双方只得各自退兵。之后徐盛被加为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疑城之计
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魏文帝
曹丕率领大军南征,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在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诸将认为这样做没什么意义,但徐盛坚持己见,完成了一系列设置。曹丕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看到绵延数百里的围栏,心中惊疑,又见长江正在涨水,于是引军退却。诸将这才明白徐盛有先见之明,纷纷拜服。
徐盛于黄武年间(222-229)去世,其官爵由儿子徐楷继承。
历史评价
蒋钦:“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徐州先贤赞》:“以敦直、勇气闻。魏王出濡须,孙权每选出战者,盛常在前。”
孙元晏:“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当时将相谁堪重,徐盛将军最不甘。”
章如愚:”如程普、黄盖、
甘宁、
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未有不为守令之职者。“
刘咸炘:“程普最长,黄、韩从坚,蒋、周、陈、董从策,甘、凌、潘、徐则权所用也,
丁奉行辈最后。”
- 分享
- 腾讯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