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谢灵运】谢灵运简介_谢灵运的诗

谢灵运

人物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称谢灵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谢瑍之子,生母刘氏。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刘宋时代,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代表作有《山居赋》。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人物生平
  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上虞区),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
  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玡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军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义熙二年(406年),谢灵运出仕。
  义熙三年(407年)改任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
  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自杀,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
  义熙十一年(416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
  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五百户,任太子左卫率。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宋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任命他为秘书监,始不肯就任,经光禄大夫范泰的催促,于元嘉八年(431年)就职。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
  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谢灵运被会稽太守孟顗告发[6]  ,他上书申辩[7]  。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遣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
  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颇信佛教,生得一副美须,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菩萨佛像。唐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将维摩诘菩萨佛像之须,剪取一半,以备斗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绝[8]  。
  
人物评价
  总评
  谢灵运半身像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钱钟书认为他“每以矜持矫揉之语,道萧散逍遥之致,词气与词意,苦相乖违。圆海(阮大铖)况而愈下。”
  毛泽东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
  历代评价
  谢玄:“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
  梁钟嵘《诗品》说谢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如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萧纲《与湘东王书》说“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批评当时文坛“酷不人情”之弊,说是源自谢灵运的影响。
  沈约《宋书》:“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世之知音者,有以得之,知此言之非谬。如曰不然,请待来哲。”
  李延寿等《南史》:“灵运才名,江左独振,而猖獗不已,自致覆亡。人各有能,兹言乃信,惜乎!”
  唐释皎然誉之为”诗中之日月“,“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敖器之: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朱熹:“晋人诗惟谢灵运用古韵,如‘佑’字协‘烛’字之类。”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谢诗“芜累寡情处甚多”。
  喻文葵《考田诗话》:“情真语挚,不愧古人立言,陶诗之所以独有千古,非三谢之所能及在此。”批评谢灵运诗不如陶渊明诗有“真情”。
  毛泽东:“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
  钱钟书:“每以矜持矫揉之语,道萧散逍遥之致,词气与词意,苦相乖违。圆海(阮大铖)况而愈下。”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