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简介_李世民的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

人物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7]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玄武之变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的儿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吴王李恪: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齐王李佑: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
  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李世民的妃子
  皇后:长孙皇后
  妃嫔:
  韦贵妃韦珪
  杨贵妃
  燕德妃
  郑贤妃
  徐贤妃徐惠
  杨妃隋炀帝女
  阴妃
  杨婕妤
  韦昭容韦尼子
  萧美人
  武才人武则天
  崔才人
  萧才人
  王氏
 
李世民怎么死的
  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此说也有一些间接的史料为证,何况唐承魏晋之风,服食丹药很流行,诸多唐帝均有此好。李世民服丹当非异事。
  不过舍此之外,亦不乏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李世民在贞观19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加之乱食丹药导致身体更加虚弱,遂于三年另八个月之后终于驾崩了。
 
李世民墓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
  昭陵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余座陪葬墓;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历史评价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柴荣:“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太宗之从谏近乎圣。”
  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赵弼:“传三百载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长孙之贤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汉以来皆莫及也。实天之时,四夷入仕及朝贡者数百人皆痛哭剪发势面割耳流血洒地,非有得于华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康熙帝:“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