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方面调整侵华方针,于次年9月发动了第一次
长沙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虽然结束了,但关于这一战究竟中日哪方是胜利方却一直存在争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间
第一次长沙会战(又称为“第一次长沙战役”、“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是指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
第一次长沙会战争议
从当时中国方面的宣传看,显然是将己方作为胜利者。但日军并不这样认为,冈村在其回忆录中,连把此次会战冠之以“长沙会战”名称,都认为是不准确的。他说第11军的作战原案中并没有一定要占领长沙,而是在赣江与湘江之间打击中国军队,顺利的话则视情况攻占长沙,因此,如何有兵败长沙一说?在他那里,这次会战被称为“赣湘会战”。
著名民国史专家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丛书·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一书中写道:“……此次会战,从日军进攻开始,至日军主动撤退告终,战场全局的主动权基本上操之于日方。战斗结果,两军都回到原有阵地。因此,就会战局部而言,双方未分胜败。但从抗战的全局而言,却是对中方有利。日军要消灭第9战区主力的目的未达到,反而消耗了自己不少兵力和武器,并退回原阵地。而中国方面判断日军将进攻长沙,为此作好了‘万一长沙不守’的多种准备,故将日军未能攻到长沙而退却视为胜利。”
当时在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任作战科长的赵子立认为:“此次会战,据实而论只能算是一个平局。”但这一仗使日军上层认识到国军不可侮,“中央直系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中坚军官强烈的抗日意识和斗志,绝对不容轻视,而且可以看出其中央的威令是相当彻底的”。但在日本军队的战争辞典里,与国军作战打个平手就等于是失败。当重庆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一浪高过一浪地庆祝“长沙大捷”、
薛岳等人频频在各界祝捷会上风光亮相的时候,日本方面的反应却是冷冷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