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岭战役遗址位于大别山麻城市福田河镇小界岭山上,如今仍有几处遗址被留了下来以供后人瞻仰。小界岭战役中有很多人的英雄应该被铭记,不少国军名将都是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比如孙连仲、池峰城、宋希濂等。
小界岭战役遗址
小界岭战役遗址位于大别山麻城市福田河镇小界岭山。1938年8月至12月,武汉会战爆发,国民革命军孙连仲、宋希濂等部在小界岭一带喋血抗战,现有抗战司令部所在地遗址三处,战壕和炮坑、抗日将领的坟墓和碑文多处,著名的有白果树指挥部。
小界岭战役参战将军
孙连仲(1893-1990)字仿鲁,河北雄县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抗日名将。1914年入
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历任班连营团长。1924年秋任卫队旅长。1938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任大别山防线第三兵团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3月去台,初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6年1月退役。1990年8月14日,在台湾病逝,享年97岁。
张金照(1902—1970)河南郾城阴县赵乡姬留村人,字辉亭。1930年中原大战担任第30师88旅旅长。1938年2月任第30师师长。1941年任冀察战区游击指挥部独立旅旅长。1949年1月参加北平解放运动。1955年当选郑州政协委员,著有《第三十师增援台儿庄作战片段》。1970年因高血压病逝郑州。
吴鹏举(约1893~1975)河南周口人。西北军出身。1928年10月任第25师旅长。1930年10月任骑兵第4师团长。1933年1月任42军独立第44旅团长。1936年7月升任旅长。1942年7月任暂编第36师副师长。抗日战争期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47年11月晋升陆军少将,于次年退役,后闲居四川。
池峰城(1905—1955)又名凤臣,字镇峨,河北景县人。1920年7月从军。1929年2月任第31师91旅183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3月升任第30军军长。1945年11月任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1949年1月曾配合北平军统起义。同年4月因“历史遗留”问题被逮捕入狱。1955年3月16日病逝狱中。1983年北京市公安局为其平反。
陈瑞河(1904—1962)原名荣光,安徽合肥人,抗日名将。1932年任第87师259旅518团团长、36师106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36师副师长、师长。1939年11月任75军副军长。1940年7月任71军军长。1942年3月任14集团军第9军军长。后挂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1946年退役经商。1962年10月7日逝世。
宋希濂(1907年-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抗日名将。1925年随军参加讨伐滇桂叛军之役。1938年获华胄荣誉奖和奖状。1942年率部参加滇西反攻之役。抗战胜利后,宋希濂获国民政府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的棕叶自由勋章。1964年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2月13日,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黄樵松(1901—1948)河南尉氏人,号怡墅。1922年5月参加冯玉祥西北军。抗日战争期间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底任第30军副军长。1946年6月任整编第30师副师长。1948年11月因策划太原起义事泄,被
阎锡山逮捕押赴南京,28日被枪决。
钟松(1900—1995)别号常青,又名松根,抗日名将。1925年,任黄浦五期入伍生连连长,参加过南昌、蚌埠、徐州、济南战役。1937年,任陆军独立20旅旅长。参加上海“八·一三”中日会战,授于华胄荣誉勋章。1938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53年,任“浙江省政府代主席”。1968年退役。于1995年3月7日在在荷兰逝世,享年九十六岁。
沈发藻(1904—1973)江西大庾(今大余)人,字思鲁,抗日名将。1925年9月军校毕业后任第1师中下级军官。1935年5月11日叙任陆军工兵上校。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26日调升第2军副军长。1948年1月调任陆军装甲兵编练总处中将处长。1959年退役后聘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67年出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3年2月4日病逝台湾台北。
钟彬(1900—1949),广东省兴宁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31年任第87师团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88师师长、中央军校汉中分校主任。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46年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整编26师师长。1948年八月任陆军第九训练处处长兼第109军军长。1949年11月被俘虏。1949年12月底在北京景山关押期间跳崖自杀,终年49岁。著作有《龙陵会战史》。
萧之楚(1897—1959)山东荷泽人,号景湘。1924年9月任第15混成旅营附。1925年2月任国民2军第8混成旅营长。1927年4月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1师第1旅旅长。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率部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1945年10月任第7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6月退役。1949年去台。1959年病逝台北。
田镇南(1889—1974)河南项城人,号柱峰,抗日名将。1921年任湖北督军署谘议。1933年8月任第42军副军长。1936年1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45年10月任第4绥靖区副司令官。1949年10月逃台后任“总统府”上将参军、国策顾问等职。1974年12月病逝台北。
王修身(1901—1960)河南项城人,字新民。1920年从军。1928年10月任特种兵师第2旅旅长。1936年6月任第32师师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参加随枣会战。1941年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1950年12月退役,任邮政总局顾问。1960年12月病逝台北。
陈永(1894—)山东荷泽人。生于1894年(清
光绪二十年)。1935年4月17日授少将衔。1937年7月代理国民革命军驻广西部队第44师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26军44师师长,参加过武汉会战。1938年5月10日晋中将衔。
冯安邦(1885—1938)山东无棣人,字化民,抗日名将。1910年从军。1913年起任副排长、北洋陆军第7师排长。1924年起任国民1军副营长、团长。1930年任第27师80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娘子关战役。1938年参加
台儿庄战役,曾因战功获青天白日勋章。1938年11月3日空袭殉职。1940年9月追认为陆军上将。
曹福林(1891—1964)河北景州人,抗日名将。1912年入北洋军陆建章部左路备补军。1938年6月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曾率部转战山东、河南和湖北等地,参加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枣宜会战。1946年内战爆发后任第四绥靖区副司令长官。1952年10月退役。1964年6月9日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