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滕县保卫战真实伤亡 滕县保卫战日军阵亡名单

滕县保卫战真实伤亡 滕县保卫战日军阵亡名单

非我族类 2018-02-06
\
 
  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战报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但相差40多倍还是非常的少见,在中国抗战史上,滕县保卫战的中日战报中就出现了这样荒唐的差距。究竟在滕县保卫战中,中日双方的伤亡数据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日军的阵亡名单中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按中方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在战后上报军委会的统计数据,此役,敌我伤亡如下: “毙伤敌军官佐320余员,击毙士兵1500余名,击伤士兵5700余名。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军占伤亡总数四分之三。”
  日军方面参加滕县之战的,是第10师团第33旅团(即濑谷支队)下属的步兵第十联队。据该联队战报称:3月8日—3月15日,阵亡4人、受伤10人;3月15日—3月18日,阵亡16人、受伤129人、失踪3人。也就是说,该联队在整个滕县作战中,共计伤亡不过162人。
  按中方数据,日军在滕县,伤亡达7500余人;日方战报,则称其伤亡仅百余人。差距若此,真相究竟如何呢?
  中方战报毙伤日军数据,已超出了日军此役参战兵力总数
  其实,只需廓清滕县之战中日双方交战部队的基本状况,即不难解开这一战报谜团。
\

日军第十联队滕县战役伤亡表
  先说日方部队。
  攻击滕县者,系日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即濑谷支队)。该部下属“步兵第十联队(约缺一个半大队)、步兵第六十三联队”,另有独立机枪大队、独立装甲车中队、野炮兵联队、临时山炮兵中队等,约上万人。不过,该部当时战线颇广,仅“以步一〇为基干部队,攻击滕县附近之敌”。
  通常来说,日军一个步兵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约3500人。但缺了“一个半大队”的步兵第10联队,配属和临时配属了大量炮兵,使其攻击滕县时的最大兵力达到5000人左右,拥有重机枪32挺、轻机枪72挺、火炮七种合计54门,但无战车,飞机仅用于侦查。
  如此,自可知,孙震之战报,所谓毙伤日军7500余人,实际上已经超出日军此役参战兵力总数,当属浮夸。且其战报声称“与我交战之敌为第十师团全部,及第一〇八等师团一部,共约29000余,骑兵1500余名……战车40余辆,飞机经常以几架或十几架之编队,轮番向我投弹”云云,更与事实不符。
  再看中方部队。
  滕县守军,可区分为分外围部队与守城部队。外围战于3月14日拂晓开始,次日下午防线即被突破。16日黎明,日军开始攻城。滕县城中,原本仅有三个师的师部和一个旅的旅部,经紧急征调,至3月15日夜,才增至约2500余人。加上滕县县长周同的保安团和武装警察,“城中共有武装力量3000余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尚不满两千人”。
  有鉴于此,困守滕县的将领王铭章、陈离等,均认为“川军兵力少,武器装备太差,只能协同汤恩伯兵团作战,不能硬挡一面”,一再请求孙震将所部作为汤恩伯兵团的“配合”、“协同”、“策应”力量来部署,反对固守滕县。王铭章且在电话中力陈:“滕县兵力只有一个团,又无重武器,没有胜算,不能死守。”但孙震的回复是:“我的命令是这样,守不住在你。”17日夜,守城部队不支,开始突围,“官兵争相夺路,秩序很乱”。18日午后,滕县失守。
  另据守城部队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给孙震的汇报,该师参战官兵3714人,战死111人,负伤166人,失踪476人。据外围部队124师370旅给孙震的汇报,该旅参战官兵5352人,阵亡657人,负伤347人,失踪37人。该师372旅给孙震的汇报,参战官兵2216人,阵亡177人,负伤292人,失踪32人。按此种伤亡比例推算,可知孙震所谓“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亦属虚言。
  至于实际毙伤日军数据,可供参考的中方第一手数据是:第370旅旅长吕康向孙震汇报的是“毙敌约七八百人”;第372旅旅长曾苏元向孙震汇报的是“毙敌寇约六七百人”,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向孙震汇报的是“击毙敌共约千余名”。但这些数据,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分,最典型者,如作为守城主力部队的第122师,据其汇报,自身伤亡不足300人,在武器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如何可能以少胜多,“击毙敌共约千余名”?若该敌我伤亡数据为真,滕县又怎么会在不足三天的情况下失守了呢?可见,此役中方战报,前线将领先注水,高级长官再注水,最终才有了军委会拿到的日军伤亡数据竟超出了日军参战总兵力的荒唐之事。
  另一方面,反观日军战史称:在滕县“遭到意外的顽强抵抗,……敌人是四一军(四川军)的第一二二师、第一二四师,约七千人。”则其此役整体伤亡,当亦不止百余人。
关键词: 滕县保卫战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