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汤恩伯在滕县保卫战坐观王铭章师血战而不救的说法来自九十年代的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此后,这个说法在国人之中广为流传,而真正的历史却也因此被掩藏。笔者这样说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关于汤恩伯的这种说法其实纯属无稽之谈。那么,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呢?
现在很多人都指责汤恩伯救援滕县缓慢,坐视王铭章将军的部队全军覆没,其中以李宗仁骂的最厉害。自然,对民国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李宗仁和汤恩伯是死敌。当年就是拥有兵权的汤恩伯釜底抽薪,守上海不守南京,导致南京的李宗仁这个代总统彻底垮台。李宗仁对汤恩伯切齿痛恨,各种不爽也可以理解。笔者根据中日双方各个部队的战斗详报,简单描述各支部队的行动和表现,就可以完全澄清这种荒谬的言论。
第一, 滕县保卫战打响时,汤恩伯兵团先头部队甚至没有赶到战场。
川军打响滕县保卫战,是1938年3月15日。
战后川军第22集团军的战斗详报描述,可以证实这一点:1938年3月15日“集团军奉委座及长官李(李宗仁)电令,以滕县为津浦北段要点,关系全局,务应竭力死守,支持时间,以待增援。”
因川军战斗力差,兵力少,一开始就难以阻挡日军锐利攻势,节节败退。15日当天午时,滕县外围阵地界河、龙山等重要阵地均告失守。第122师童旅长所率王振文团增援滕县,却遭遇日军第63联队袭击,被冲散撤退至官桥收容整理。
至15日夜,日军第10联队所部完全包围了滕县周边,王铭章师长只能孤军死守了。同时,濑谷支队的第63联队已经越过滕县,向县城以南的临城枣庄前进,以阻挡增援滕县的国军。
那么,此时汤恩伯的第20军团在哪里?
根据第20军团战斗详报,3月14日下午14时14分李宗仁来电,要求调汤部第85军至滕县附近,作为川军第22集团军之预备队。同日夜21时,
蒋介石电话通知
汤恩伯军团长,调其第85军至徐州战场,务必于3月17日拂晓前在滕县以南的临城集结完毕。
从这一系列的来电可以看出,汤恩伯的部队是被临时拉进的台儿庄战场。而且,他们是在战事开始后,才被通知加入,是相当被动的。蒋要他们从河南商丘紧急乘车经过徐州,然后北上救援滕县!谁都知道,商丘距离徐州就有200公里,徐州距离滕县又有100多公里,总长度为300多公里。
根据当时的交通和运输情况而言,汤恩伯兵团主力能够在17日赶到滕县以南就是奇迹,更别说15日和16日了。
在15日滕县被团团包围之时,汤恩伯军团的部队压根就没有进入滕县附近,那就谈不上增援!
第二, 滕县保卫战激烈进行期间,汤恩伯军团主力根本没有赶到战场。
汤恩伯第20军团下辖的3个军,13、85、52军。此次增援的85军,下辖第4师和第89师,都是汤部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也是中央军第一流部队。
不过,徐州一带地形很不适合防御作战,都是一些低矮丘陵,非常适合日军发挥火力的优势。此次参战的日军最为精锐的甲种第10师团,战斗力惊人(第10师团在菲律宾吕宋岛和美军激战到日本投降半个多月后,才放下武器)。国军最顶尖的中央军部队,就火力上也远远无法和第10师团抗衡。那么,即便是防御作战都不见得挡得住日军,更别说主动进攻救援滕县了。
16日,汤恩伯军团第4师先头部队,不顾一切赶到临城以北的虎山一带,与日军第63联队尖兵中队遭遇。面对强大敌人,战斗经验丰富的该营官兵沉着应战,将日军击退并占据虎山一线阵地固守。此时第89师先头部队舒荣旅一部,才刚刚赶到临城,就得知日军已经绕过滕县向南移动的状况。第89师先头部队立即派出一部,向官桥附近搜索前进。
就在汤恩伯先头部队,到达滕县以南的临城附近之时。16日,滕县城外围阵地川军拼死抵抗,战斗激烈超出了日军所预期。但川军战斗力毕竟较弱,武器装备奇差,加上兵力太少,很快就支持不住。16日滕县的战况非常危急,川军万万不能再坚持1到2天了。
第三,滕县保卫战进行期间,赶来救援的汤恩伯军团先头部队自身难保。
就在日军第10联队,计划17日对滕县发起总攻的同时,濑谷支队的另一支精锐,第63联队与奋勇增援滕县的第89师先头部队遭遇。
根据一般军事常识,滕县附近一定有日军重兵,汤恩伯第85军应该在全部集结完毕后,才能北上进攻救援滕县。为什么?因为日军火力强大,即便是汤部中央军也需要有兵力上至少一到二倍的优势,才能实现火力的均衡。简单就是一句话,兵力上没有优势,汤恩伯部队擅自进攻就等于以卵击石。
但此时滕县战况危机,汤部援军焦急万分,无法等待主力赶到再北上救援。于是,第89师先头部队紧急北上,两军在滕县以南、临城以北的附近的津浦线上发生遭遇战。
日军利用第89师立足未稳的机会,借助坦克开路,向第89师发起猛攻。汤恩伯第89师没有修筑工事,陷入巨大被动中,浴血苦战。先头部队第533团第3营营长侯克少校战死,第1营营长李家埻重伤。刚赶到临城一个营,在火车站就遭遇日军突袭。营长严以重刚刚下车后,立即组织部队反击,不幸中弹牺牲。
第89师被日军凶猛的攻势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很大,自身难保,哪里还有能力去北上救援滕县?
在第89师侧翼的第4师先头部队,相对要好些。他们在16日与日军尖兵部队遭遇,立即抢占了山地。17日,他们虽遭遇日军猛烈袭击,仍能固守阵地阻止日军南下。不过,他们也就只能勉强守住阵地而已,也根本不可能救援滕县。
当天,汤恩伯将军鉴于我军兵力少且分散,为了避免被日军各个击破,不得不下令部队放弃临城,向临城以东的山区撤退集结,准备下一阶段战斗。
显然,无论按照基本军事常识,还是有正常智力人的理解能力,汤恩伯的部署都是完全正确的
第四, 滕县城破之时,汤恩伯军团主力根本没有赶到战场,谈不上救援。
为避免陷入胶着的巷战,在短时间内一举攻克滕县,日军第10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决意等待重炮部队到位,以重炮火力压制并轰垮城墙。于是,日军定于17日向滕县城发起总攻。17日晨,日军开始以重炮轰击滕县城,县城东、南面城墙相继被轰塌。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滕县发起总攻。经过短暂激烈的巷战,日军于当日占领滕县城。41军代军长、122师师长
王铭章将军力战殉国,最终未等来援军。
3月17日,滕县失守,王铭章将军战死,而救援滕县的89师先头部队在16日刚刚赶到战场,16日17日两天以少量兵力和日军血战,自身难保,损失惨重,被迫暂时后撤。此时滕县已经沦陷。可以说汤恩伯的部队已经尽了全力,无奈敌人攻势太猛,速度太快,实在无法救援。
滕县城破的第二天18日,汤恩伯电文中提到“连日作战,第4,89师阵亡营长3员,伤2员,伤团长1员,伤亡连排长20余员,士兵2000余,89师因仓促应战,伤亡较大。”虽然第4师暂时将日军阻击在虎山一带,也独木难支,无法阻挡日军南下的铁蹄。
经过以上的梳理,大家可以看出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在救援滕县上,汤恩伯已经尽了全力,根本没有任何坐视杂牌部队血战而不救援的行为。
反而,仓促派上战场的89师还未集结完毕,便遭遇日军突袭,一天之内全师伤亡团营长高达6人。大家可以想想看,这一天的战斗有多么惨烈!
救援滕县的汤恩伯的第85军,此战总伤亡高达两千余人,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固守滕县的川军(注第22集团军滕县附近作战,伤亡失踪总数为2415人)。
如果这都能说成是汤恩伯见死不救,那萨沙和璿两个研究战史的傻瓜,也只能哑口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