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起义和琼崖革命 琼崖革命精神内涵
非我族类 2018-01-25
琼崖起义和琼崖革命
琼崖即海南岛。1927年9月23日,中共琼崖特委响应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暴动的号召,发动和领导了椰子寨战斗,揭开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的序幕,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发端。这一天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人民军队的诞生日。在国民党第二次“围剿”时期,冯白驹带领红军100多人在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只剩下26人突出重围。
1939年2月,日军在海南登陆后,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定安的翰林、岭口等地撤退,而冯白驹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在琼山县潭口狙击登陆的日军后,立即转入琼山的道崇、咸来、树德一带,创建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在1940年底的“美合事变”中,独立总队坚决反顽抗战,多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在反“蚕食”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内,坚决执行“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主力部队向琼西南(即澄迈、临高、儋县、昌江等)地区发展,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1946年春,琼崖内战全面爆发,琼纵干部战士,听党指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英勇反击,打退了国民党46军的疯狂进攻,保卫了解放区和民主政权。1947年,“两会”(琼崖党的五大、琼纵首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琼纵军事上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琼崖纵队为了加速海南岛的解放,于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国民党军发动了秋、春、夏季攻势,琼崖纵队发展到1.5万人。
在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外援极少的孤岛上,琼崖纵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战胜了强大残暴的敌人,最后于1950年有力地接应和配合野战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取得了琼崖革命的伟大胜利。琼崖纵队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功绩,创造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琼崖革命精神。
琼崖革命精神内涵
孤岛奋战的精神。琼崖革命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海南岛四面环海,琼崖革命根据地远离党中央和军队主力,不但面临着反革命势力在陆地上的重重封锁,而且还面临着来自海上的重重包围,琼崖人民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可能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因而,在海南岛坚持革命斗争,比其他革命根据地更为困难。琼崖党组织曾与党中央长期“失联”,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仍然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持孤岛奋战,保存革命火种,最终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妇女革命的精神。琼崖妇女在琼崖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演了闻名天下的“红色娘子军”一幕历史活剧。琼崖妇女的革命性强,革命意志坚决,与琼崖历史文化和妇女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海南岛地理环境特殊,近代琼崖男性大都会外出谋生,女性除承担全部家务外,还必须承担家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生产劳动,是家庭生产和生活的支柱。琼崖女性从事高强度、高消耗的户外劳动,不仅锻造了她们能够承受繁重劳动的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她们自立自强、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琼崖女性在革命斗争中承担的角色比较复杂,不但从事后勤、医疗卫生、宣传和生产自救等辅助性的工作,而且在更多的时候抛弃了女性的性别角色,与所有男性同胞一样,直接参加一线战斗。
民族团结的精神。琼崖革命在长达23年的斗争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多条统一战线,但几乎所有的统一战线中都有两支重要的力量:琼侨和少数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琼侨与祖国和家乡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利用海外的有利条件,积极支援琼崖的抗日战争。琼崖少数民族在党组织的宣传和动员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配合或直接参加战斗。1943年王国兴带领黎、苗族人民举行了著名的白沙起义;1948年仅白沙、保亭、乐东3县就有2 000多名黎、苗族青年参加了琼崖纵队;在1949年头两个月,乐东就有1 800多名黎族青年参加琼纵和随军支前队伍。
实事求是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内战,党中央提出把包含海南在内的南方八省区武装力量全部向北撤退,要求琼崖武装力量全部撤到山东。当时,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冯白驹认为,琼崖国民党反动当局已经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准备,封锁了琼州海峡,如果强行北撤就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歼灭。冯白驹和琼崖特委研究后,决定一方面向中央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坚持进行自卫反击。随后,中央肯定了琼崖地方党组织的决策。全面内战爆发后,广东省委认为,广东即将进入黑暗期,为了保存实力,要求琼崖纵队全部南撤越南。这一次,冯白驹和琼崖特委研究后认为,南撤和北撤一样,部队有被敌人消灭的危险,而且会失去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直接向中央报告。毛泽东亲自批示:“你们的意见很对,你们应该坚持斗争,以占领整个海南岛为目标。”
关键词: 琼崖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