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 张学良为何对热河抗战态度消极

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 张学良为何对热河抗战态度消极

非我族类 2017-12-29
\

 
  除了汤玉麟,张学良也是热河抗战中重要的组织者和指挥官,所以这场战役最后的失败和张学良有很大的关系。张学良对待热河抗战的态度一直是消极的,他实施的错误军事战略成为热河抗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热河抗战的失败汤玉麟和中央都要负很大的责任。
  热河抗战失败的原因
  其实开始如果按照蒋公的说法,先派部队把汤玉麟搞掉,再火速清洗掉他在热河的势力,控制住他的部队防止投降和哗变,同时得到热河民众的支持。
  之后再把东北军,汤玉麟部和中央军,西北军晋军等主力部队二十五到三十万人开往热河中北部集结,在热河南部再保有一二十万的机动部队,随时开往支援。
  而当时关东军可以用在热河的日军最多只有二个师团五万人左右,其他必须防备苏联人,国内的部队又不可能短期内抽调过来。
  兵力上八对一或者十对一,再利用热河的复杂地形和老百姓的支持,最惨的结果恐怕也是支持三四个月,迫使日本坐下谈判。如果打的好还会有取胜的可能。就算打输了,也可以逼迫日本一较为宽容的条件和中国谈判,不至于像后来打到平津门口才被迫谈判,这样还是能够保住热河省的大部分领土的!
  况且就算热河丢了,此时也可以再集中兵力到热河南部的长城一线固守,一旦作战时间拖到五到六个月以上,没有长期作战准备的关东军方面就很难支持了/毕竟占领东北时间较短,各方面没有成熟,还有义勇军的后患。此时停战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的,谈判的条件对中国方面也会有利的多!
  可惜,历史上做事后诸葛亮是没用的。历史也没有假设!
  当时热河军队全线崩溃,张学良本应该亲自赶到前线力挽狂澜,但是张学良听说日本特务机关已经派出杀手在热河等他,于是犹豫再三,不敢擅自到热河!
  山海关一战说明东北军并非不能打,热河抗战失败的如此丢人,完全是高层指挥官无能和热河省主席长期失政造成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下三点:
  一、张学良的错误军事战略
  为保存实力,并不把大部分主力开入热河省,而是把非嫡系部队放到一线。而一线部队战斗力差且不可靠,最终在日军的冲击下迅速溃败,张学良的后方主力还没有来得及增援,就全线崩溃了。
  况且早就知道日军要进攻热河,却迟迟不作战前部属。直到日军进攻前夕才紧急编组部队,这种准备的仓惶和无力实在是让人痛恨!
  二、汤玉麟的无能
  汤玉麟部下二个旅先后投敌,二个旅未战哗变,整个会战中,汤玉麟部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动摇了全线的部属。
  汤玉麟在热河的无恶不作,也让中国军队在热河失去全部群众基础,导致火速的溃败。
  三、中央也有一定的责任
  关键在于对于张学良的态度。张学良此人是一个才能平庸的军阀,虽然不和日本勾结,但是能力实在太有限,赶不上其父张作霖三分之一,不足以作为一个戍边大将。其能力连其后保住绥远的傅作役也不如!
  张学良此人私心又重,不愿放弃权力!
  中央如果想根本改变东北华北抗战形式,根本上说还是要果断使出强有力手段,迅速收拾掉张学良,夺取东北军的军事指挥权,组织华北抗战。
  但是,中央显然咕唧张学良在华北的势力,不敢随便动手!老萨实话实说,张学良虽然对不起东北老百姓,但是对东北军战士还是对的起的,一直真心把他们作为子弟兵看待。所以张学良一直受东北军的爱戴,直到之后东北军下层军官为把张学良从南京救回来甚至发生内部兵变,杀死了军长王以哲!
  另外就是没有处理好第四次围剿和华北的关系。
  就当时来说,既然已经制定了全面消灭中共的计划,或者不能消灭也要把其打出中国的核心区域,比如说打到后来的陕北,那么就应该火速执行。况且华北的情况如此严重,围剿就必须速战速决,全力集中主力迅速扫荡苏区,尽快解决。
  但是第四次围剿使用的是碉堡战术,从第四次围剿到第五次围剿成功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期间又因为华北的战斗,被迫停止了第四次围剿的步伐!
  其实就华北来说,日军可以使用兵力不过二三个师团,最多10万人,伪军战斗力则不值得一提。东北那时候还有30万,配合西北军,晋军,加上几个师的精锐中央军总数可以达到40万,守热河还是可行的。
  但是由于张学良的无能,白白丢掉了利于防御的热河省,让中国军队只能在长城和日军硬拼硬打,结果是损失极为惨重!
  中央开始没有能够控制住张学良,之后为了收拾张学良的烂摊子又被迫停止第四次围剿,实在是得不偿失!
  张学良为何对热河抗战态度消极
  但是张学良对于中央部队的进驻顾虑很多,对于他来说,中央军和日军没有本质的不同。中央军如果进入热河和日军开战,无论最后谁获胜,热河的地盘最终也不会落到他张学良的手里,这是他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一番讨价还价后,张学良最终允许宋哲元,商震等人的晋军,西北军开入华北平津一带作为支援。因为热河不是他们的地盘,这些战斗力较弱的杂牌军队短期是无法站住脚的!
  但是张学良对待热河抗战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
  一是张学良自然也明白热河省的重要性

  即使不谈国家民族, 就说说张学良出于自己考虑,如果丢了热河,张也是自身难保的的,日本占领热河以后必然会很快进攻张学良在华北的地盘。此时的东北军已经丢掉了东北四省中的 三省富饶地域,还丢掉了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和大量的财富,东北军的战斗力也大大削弱,目前兵源粮饷都无法有效保障!如果再进一步丢了华北的地盘,张学良自 己也就要玩完!所以热河保卫战对于张也是必须要打的!
  二是东北军方面
  东北军士兵当时听从张学良的命令从东北逃到关内,立即被国内媒体骂得体无完肤!作为军人不能保护自己的乡亲,连普通东北军士兵也觉得无脸见人.东北人本身就是性格火爆,此时军内更是群情激愤,都要求马上回师和日军决战,打回老家去!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由于丢了东北的地盘,东北军的粮饷都无法有效保障。基层官兵的薪水减少了三分之一,还不能按时发放,官兵自己生活都成问题,养家更是别想了,军心浮动,怨声载道!
  张学良如果不打恐怕无法在东北军内服众!
  三是舆论方面
  当时国内舆论针对张学良的也很多,纷纷要求他守住热河省,将功赎罪!铺天盖地的舆论的压力,张学良也无法不重视!
  四是热河确实是防守的好地方
  热河的地形特殊,山地众多,易守难攻.日军的重炮和坦克比较难以发挥威力,飞机的空中掩护也比较困难,很适合东北军在这里打防御战。
  但是相反的是,张学良又认为热河保卫战不好打。
  一是张学良知道认为热河一带的地形虽然适合防守,但是这类高寒高原地带是最适合日本关东军发挥威力的地方(关东军的最初的目的就是对付西伯利亚的苏联军队,特长就是在高寒高原地带作战).后来关东军曾经和苏联军队在哈桑湖和张鼓峰交手,并没有落丝毫下风。
  东北军之前因为收复中东铁路曾经被苏联打的全线崩溃,真的打起来恐怕不是关东军的对手!
  况且用何柱国将军的话来说:热河虽然山多利于防守,但是山隘也多,无法面面俱到。日军很容易从各处突进合围.这就要求指挥官有比较高的战术素养.如果指挥不好,或者过于恋战,就很有可能被日军绕路到后方合围歼灭。
  如果张学良把本钱全部投进去和日本拼光了,最终热河又没有守住。自己就是鸡飞蛋打,丢了地盘又丢了本钱(军队)。所以张对到底投入多少部队去打,还是比较犹豫的。
  二是张学良知道热河的土皇帝,他爸爸张作霖的老弟兄汤玉麟除了年老昏庸以外,还和日军秘密勾结,很不可靠!但是出于各种自私的目的,张学良又不想根据中央的命令撤换汤玉麟或者把汤玉麟干掉!
  因为在张学良看来,汤玉麟还有利用的价值.况且汤是热河的地头蛇,并不太好对付!他和日军的勾结还可以作为张学良和日本的缓冲。
  三是张学良始终对中央保有戒心!一旦自己和日本拼了本钱,实力大损!而中央军又以增援为名,乘虚而入的进入他的地盘。他到时候恐怕是无力抵挡的!如果真是这样,怕就是赤壁之战的曹孙互拼的结果,二国各自损失大量兵力以后,反而被刘备乘机兴起夺取了荆州。
  综上所述,张学良认为热河抗战要打,但是自己不应该投入过多的部队,也不应该把自己的部队突入热河腹地。因为如果日军进攻热河的部队进攻迅速,自己的部队如果突入过深,有可能被日军合围在热河北部中部歼灭,这是张学良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张决定把汤玉麟的部队和部分义勇军放到热河北部一线来打头阵,自己的部队则在中部和南部设防。部队应该节节抵抗,以较小的损失退到热河南部和长城沿线!
  之后就是利用晋军,西北军或者中央军为主力进行反击,或许有可能获得热河抗战的胜利!
  这样既对全国有了交代,又保住了东北军实力,同时还有获胜的可能。
  出于以上的原因,张学良对于热河抗战总体比较消极,他的主力部队迟迟不进入热河!同时拒绝了蒋介石六个中央军师开进热河的支援要求。
关键词: 热河抗战 张学良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