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萍浏醴起义为何被史学家称为“辛亥革命的预演”

萍浏醴起义为何被史学家称为“辛亥革命的预演”

非我族类 2017-08-31
\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说其“重大”是因为其规模确实大,说其为“预演”是因为它爆发于辛亥革命之前,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其组织者为同盟会革命党人。即使它最终失败了,但仍对中国革命有着积极的鼓舞作用。
  1906年12月,在湖南的浏阳、醴陵和江西的萍乡地区首先爆发了号称“革命军”的大规模会党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因1906年是农历丙午年,故又称“丙午萍浏之役”。
  萍浏醴一带,向来会党众多,且和自立军、华兴会有过密切的联系。1904年,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次年,哥老会首领马福益被清政府杀害,会党群众亦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好在会党的组织基础并没有被打乱,马福益旧部肖克昌、龚春台、李金奇等在矿工和农民群众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他们都对清政府的残暴镇压深感愤慨,积极扩大力量,准备重新起义。
  1906年夏,黄兴派刘道一、蔡绍南等返湘整顿会党。蔡绍南通过同乡魏宗铨与龚春台等会党首领取得联系,进行革命宣传,联合当地各派会党组成了“洪江会”,推龚春台为首领。洪江会成立后,发展迅速,会员很快增加到10多万人。
  这年,湖南大水,萍浏醴地区灾情严重,龚春台、蔡绍南等召集各路头目会商,决定发动起义。1906年12月3日,龚春台部会众二三千人在麻石竖旗起事。10天之内各处会党首领先后举兵,拥有会众2000余人的姜守旦也在浏阳响应。起义军很快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义军得到群众的支持,很快发展到3万多人,震动长江中下游。
  这次起义明显地反映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但是,在组织上还没有脱离旧式会党起义的弱点,仓猝举事,各股蜂起,号令不一,事前缺乏严密计划,起事后又没有迅速出击的战斗方案。清政府急忙调集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军队5万多人四面围剿。起义军仅凭从地方团防局夺来的两三千支枪,和清军英勇奋战多日,交战20余次,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肖克昌、廖叔保等首领数十人牺牲,龚春台辗转逃往长沙,数千群众被杀。
  清政府借此在长江中下游大兴党狱,大肆杀害会党首领和革命党人,长江中下游的革命活动遭到严重挫折。然而这次起义的影响是重大的,它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增强了革命党人武装反清的信心,被史学家称为“辛亥革命的预演”。
  刘道一牺牲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黄兴哀恸至极,黄兴边哭边说:“我每次谋划革命活动,就数道一考虑得最为周详。他不仅懂日语,还精通英语,又有辩才,将来是外交方面的绝好人物!可这次他竟牺牲了!”随后,黄兴挥毫写下一首悼念刘道一的诗,以寄托心底的哀思。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黄兴所作的这首挽诗笔力遒劲,词意沉重,倾注了他对亡友刘道一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黄兴手迹的挽诗由刘道一胞兄刘揆一装裱、珍藏,并先后邀请梁启超、章士钊等志士友人在挽诗周围题跋,从而使这份哀思沉重的挽诗更增添了凝重。
  后来,孙中山也挥毫赋诗,表示深切的哀悼:“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