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捻军起义的时代背景 捻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捻军起义的时代背景 捻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非我族类 2017-08-04
\

捻军起义
  捻军起义是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一场轰轰烈烈农民起义,它的规模和影响力仅次于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起义的爆发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其历史意义非凡,是研究中国近代战争史不可错过的一场战役。
  捻军起义时代背景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中国北方就有捻子活动。一八五二年(清咸丰二年),安徽淮北地区的涡阳、蒙城、亳县一带遭到大旱,入捻的农民逐渐增多。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爆发于黄河、淮河流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清战争。在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捻军起义历史意义
  爆发于皖北地区的捻军起义战争,历时18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团练十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捻军在长期抗清作战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流动战法,常能克敌制胜。但捻军领导者政治目光短浅,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军事上实行流寇主义,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后期又将军力分为两支,作战指导盲动,致被清军各个击破,全军覆没。为此后1911年的武昌起义提供的宝贵的经验。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