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中,日本方面船坚炮利,以至于国人有一个误解,一位这是日本之所以能够在
黄海海战中战胜中国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清军方面的武器装备并不输于日本,至少北洋海军的舰艇及武器装备数量和性能并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而且北洋海军炮弹匮乏的说法也是没有依据的。
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海军共拥有舰艇32艘,连同广东水师临时调赴北洋会操、归北洋海军指挥的巡洋舰3艘,总计35艘,总排水量4.4万余吨;航速最高者18节,最低者8节;舰炮240余门,主炮口径最大者305毫米,最小者100毫米;鱼雷发射管60具。而日本联合舰队共拥有舰艇29艘,总排水量4.5万吨;航速最低者10节;主炮口径最大者320毫米,最小者120毫米;鱼雷发射管47具。
可以看出,双方舰艇的艘数与总排水量几乎是相等的,日方的舰龄新于北洋舰队10年;平均航速日方略高于北洋舰队;舰炮门数,日方比北洋海军多100门,主炮口径基本相当,但日方舰炮射速略高;鱼雷艇与鱼雷发射管数量,北洋海军均高于日方。因此,北洋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并非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认为双方是势均力敌的。双方在战场上的决战胜负,其军事指挥水平与军队的素质之优劣则成为决定的因素。
过去许多评论称北洋海军炮弹匮乏,且质量甚劣,有的甚至夸大到极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当时官方的实地调查材料证明,直至黄海海战以后、威海卫之战以前,北洋海军各舰上尚储备有主炮305毫米炮弹共530余发,260毫米炮弹35发,210毫米炮弹430发,150、152毫米炮弹725发;营务处弹药库尚储存有305毫米炮弹260发,210毫米炮弹680余发,150、152毫米炮弹720余发。其中有穿甲弹,也有爆破弹,都是良好的战斗弹。笼统地所谓弹药匮乏论、劣质论,都是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