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蒙古西征欧亚为何所向披靡?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蒙古西征欧亚为何所向披靡?

山南慕北 2016-08-24
\

蒙古西征
  历史上蒙古帝国西征一共有三次,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十几个国家,又建立了四大汗国,可以说蒙古帝国西征欧亚所向披靡。
  蒙古西征灭了多少国家
  灭了11个国家建立了4个国家。
  从蒙古帝国的扩张来看,成吉思汗时期: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攻打西夏。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1218年,蒙古大军灭掉西辽政权。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代国王投降。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所以在蒙古帝国三次西征的历史上,成吉思汗统帅的第一次西征最远打到了乌克兰首都基辅。而第二三次西征都是由成吉思汗的子孙率领的。
  窝阔台时期: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拔都的部署是分兵三路,北路侵入波兰、西路攻匈牙利,南路渡多瑙河入意大利,直指威尼斯。出兵后不久,大破波兰及日耳曼联军于利格尼兹,接着,面队欧洲各国组织起来的自救联军,蒙古大军依然所向披靡,擒杀联军统帅亨利二世。拔都再进而攻陷匈牙利及俄罗斯。——这场震古烁今的大战一直杀到奥地利和匈牙利,血染多瑙河,堪称封建战争之最。1242年窝阔台的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归争夺汗位的继承。这是蒙古大军所到最西的地方。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
  蒙古西征为何所向无敌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
  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
  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
  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
  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