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 马克思为什么否定天平天国运动?
山南慕北 2016-08-2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主要来自于农民阶层,由于自身的弱点和局限,能力缺失并不奇怪,若能在与清王朝的斗争中加强学习,自我约束,依然是强大不可战胜的,更致命的硬伤是他们内心不断膨胀并且不加节制的欲望。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建立政权之后,考虑最多的并非如何治理好这个新兴国度,让天国的子民安居乐业,而是将夺来的财物据为己有,建造宏伟奢华的宫殿王府,娶纳更多年轻美貌的妻妾,肆无忌惮地享用无数农民起义者用生命和鲜血换取的战争果实,他们为了长期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建立起了比封建王朝更加深严的等级制度,“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高呼万岁千岁,否则必受严惩,王侯均可世袭。
对权力的追求和淫乐的欲望,使得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从农民战争的英雄人物蜕变成了统治人民的新权贵。他们宣扬平均主义,反对财产私有,但自己却占据了大量财富;他们提倡“一夫一妇”,甚至一度不许男女混住,连夫妻都不允许同居,但是他们自己却妻妾成群,洪秀全正式的妻子有88位之多,幼天王洪天贵才年仅八岁便有了四个妻子;举事阶段他们高擎反对封建礼教的大旗,但是成事之后,骨子里还是希望通过三纲五常来巩固领导集团的各种利益。无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口号多么响亮,但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让他们渐渐失去民心,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利益集团内部争夺更加激烈,集团内部矛盾层出不穷,分裂成了常态。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来自于群众,但很快便脱离了群众;贫困时高呼众生平等,但富贵时却强烈追求特权;受压迫时反对封建礼教,但掌权时又希望通过等级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破坏了一个旧世界,但他们却缺乏足够的诚意和能力来为老百姓建设一个新世界;凡此种种,是人性欲望膨胀使然,更是阶级局限能力缺失所致。每每重温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总是令我扼腕叹息。
太平天国运动因反对封建王朝的压迫和剥削而蓬勃兴起,又因其领导者们不断膨胀而不知节制的欲望,以及领导能力和学习能力缺失而最终走向衰亡,其经验弥足珍贵,其教训发人深省。以史为鉴,我中华民族方能长兴不衰。
马克思为什么否定天平天国运动?
一些书上的观点是这样写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持续十四年,纵横十八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严重动摇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英勇地抗击了外国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使西方列强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
但是这样的观点却遭到了马克思的否定,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要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他是怎样否定这场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的,他的否定究竟又有什么真实的根据呢?
不用多说,人们也知道马克思是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否定,最早和最彻底的来自马克思本人。
翻开历史资料,人们不难看到,在这场战争的初期,马克思曾经满腔热情地赞颂太平天国运动。他在1853年《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马克思在九年之后,也就是1862年,当他深入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真相后,便在《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中深刻地指出:“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马克思在这里给太平天国运动一个准确的定位,那就是毫无建设性的破坏。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清王朝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纵观太平天国发生、发展,一直到灭亡的历史,应该说马克思的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到了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楚显示,他们跟清王朝是没有多大差别了。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兵没几天,连一个县城都还没占到,立足未稳,就迫不及待自封“天王”。才打进一个名叫永安的小城,在强敌围困之时就大封诸王,并向全军下诏,封官许愿。从广西一路杀出来,大凡攻占一地,来不及逃走的青壮年一律被胁迫参军,否则斩首。刑罚也极为严酷,斩首之外有五马分尸,最恐怖的是“点天灯”。所以进南京前他的队伍一下子从数万人变成了十多万人。
两年之后,太平军进入南京就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一次,杨秀清手下的缉查人员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太平天国的人员,严刑拷打投入大牢之后,没几天就全部斩首,弄得整个南京城一片腥风血雨。不但如此,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还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太平天国的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天条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所谓“点天灯”,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鸣锣聚众,讲说道理,宣布罪状,然后当众行刑,令观者惊心怵目,自然俯首听命,而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种恐怖统治,完全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归于失败。
当时太平军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有一首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故宫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说:“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修建天王府,并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女人女病倒,并有打人杀人事情发生。一次,洪秀全曾亲自责骂修天王府的妇女,并把挖湖的女监工杨长妹踹得吐血,然后逼迫她们在冰冷的季节必须完工,完不成就要斩首。她们和家人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即便是太平天国的女官,其地位也是十分的低下,仅以众所周知的太平天国的女书记官傅善祥为例,即可想见太平天国妇女的地位和当时状况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傅善祥,金陵人,自幼习学文史,为远近闻名的一代才女。太平军定都南京后,她被掳入军中,杨秀清见她习书善写,用为女书记官,一直在东王宫中掌文书。当时傅善祥年轻貌美,深得东王宠幸,但她不满太平军的作为,在批阅文牍之时,曾屡骂诸首领猪狗不如。杨秀清得知傅善祥辱骂自己,不仅勃然大怒。便以傅善祥吸食黄烟为罪,将她逮捕下狱,并让她戴枷在女馆前示众。受到摧残之后,万般无奈之下,傅善祥亲笔向杨秀清写一封书信,写尽了人间哀怜之情。这使杨秀清想起来了过去傅善祥对自己的一腔柔情,才赦免其罪。一代才女,天国女官,尚且如此,其他女子的地位和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这些罪恶行径引得民怨沸腾,成为影响政局稳定的重大因素。太平天国从深得民心、所向披靡、定都天京,到大失民心、危机四伏,民众大批逃亡,前后仅有几个月工夫。太平军进城前,南京原有人口二百六十万万人,仅到了九个月后的当年年底,天朝顶天侯衙核查登记人口时只剩下十五万人,其中老弱男子四万人,妇女十一万人。而妇女减员之快尤为惊人,10月份全城女馆尚有二十三万人,到年底核查登记的人口,两个月中妇女即减少十二万人。与金田起义时“姊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的妇女参军盛况相比,自称小天堂的天京简直像人间地狱,妇女们非死即逃,甚至参加暗杀和组织暴乱的行列。妇女们的境遇,直接动摇了民心、军心。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但胡乱杀平民、可疑分子,而且还自相残杀。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和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密谋杀死杨秀清。韦、秦二人不但杀了杨秀清,还杀了他的家人及部属两万多人。更令人愤怒的是,洪秀全假装惩罚韦、秦二人,诱骗杨秀清的城外部属入城,竟然将诱骗前来九千六百多太平军将士全部杀害,尸体皆投入长江。
洪秀全把南京变成一座大的集中营和宗教场所,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和神权的思想钳制。动辄以各种酷刑伺候。人民没有任何的权利,生活极其痛苦。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却躲在深宫里花天酒地,抽鸦片,玩女人。南京城1864年被清军攻破时,所剩军民不足十五万,而天王府后宫佳丽就有两万。所以说,太平天国的灭亡是不足为奇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