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淮海战役中的独轮车有什么作用 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

淮海战役中的独轮车有什么作用 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

山南慕北 2016-08-16
\

淮海战役
  对于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了七个兵团和两个绥靖区整整约80万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是精锐部队,尤其是“五大主力”中的第5和18军,兵力和装备可谓占据上风,可是最后还是战败。
  淮海战役中的独轮车有什么作用
  众所周知,像淮海战役这样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大量的后方补给。正是山东几百万人民用独轮车向前线运载几亿的粮食和大量的枪支弹药,完成了淮海战争的后方补给。但是后方运输路线的中转站是在山东的俚岛,军用物资全部是从大连出发的。那时整个山东都在国民党的阴影笼罩之下,被苏军控制的大连就像是一个孤岛,想要从大连运送出物品只有海路一条。
  指挥官决定将物资从大连运到俚岛,再从俚岛运到前线。那时候的俚岛非常的繁华,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没有引起敌人的警惕。独轮车一个个接一个地从俚岛出发,沿着乡间的泥泞路推到前线。运输人员的情况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临时民工。第二种是出夫,这是指有随军经验的村民。最后一种是受过一些训练的人员。因为从大连来的物资船时间不固定,所以不可能有人随地待命。通常都是一级一级地通知当地的地下党,动员群众运送。
  山东人民就是这样推着独轮车运送前线物资。在运送过程中,有很多的民工都牺牲了,再也回不到他们的故土。这就是淮海战役独轮车的联系。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