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七七事变一面守城一面媾和 七七事变胡适为何反对对日宣战

七七事变一面守城一面媾和 七七事变胡适为何反对对日宣战

山南慕北 2016-08-12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一面守城一面媾和
  1937年7月7日晚,北平西南卢沟桥。日本军队借口军事演习中一位士兵下落不明,向驻扎宛平城的国民党29军进行交涉。正在双方交涉之时,次日凌晨5时,日本军队突然进攻29军阵地。象征着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就此爆发。
  先来看蒋介石。29军的军长是宋哲元。宋哲元不但是29军军长,还担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河北省政府主席等重要职位。宋哲元在受到日军攻击后,第一时间以特级军报向军政部长何应钦进行了报告。北平市长秦德纯也给正在庐山牯岭别墅避暑办公的蒋介石拍了电报。蒋介石当即回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载:“彼将乘我准备未完时,逼我屈服乎?抑将与宋哲元之为难乎?迫使华北独立乎?”这似乎说明,当时的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七七事变的严重性。他猜测,日军“实无与我开战之利也”,因此,“我之决心应战,此其时乎?”日军已经从东三省一路打到北平了,他还在犹豫是否“应战“。
  8日下午6时30分,国民党外交部向日本使馆提出抗议,并保留一切合法要求。日本使馆强硬地拒绝了外交部提出日军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但饶是如此,国民政府仍然希冀像“九一八”事变一样,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因此,一种与日本方面保持联系。双方也一度达成了口头停战协议——只不过,7月10日,日军炮轰轰宛平城,使得战火重燃。
  面对日本人的尔虞我诈,国民政府除了“抗议”、“谴责”之外,似乎没有别的招数。7月12日,外交部长王宠惠再次会晤日本大使馆参赞日高信六郎,提出和平解决方案。该方案被日高信六郎一口回绝。
  此后,在日本大规模向华北增兵的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居然严令停止抵抗,放手让王宠惠与日本人谈判。王宠惠与日本人接触甚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对日益恶化的形势非常清楚。7月15日,他在行政院会议上建议国民政府尽快与日本正式断绝外交关系。王宠惠的建议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于7月17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此事。可蒋介石在会上表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种,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式,求得卢事的解决。”因此,会议决定,不宣布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
  在此后相当长的抗战中,蒋介石一直心存幻想,采取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事实上,哪怕在抗日的隆隆枪炮声中,蒋介石派出的特使,不间断地在香港与日本进行接触、谈判,一直至日本投降也未终断。
  七七事变后胡适为何反对对日宣战
  基于此种考虑,胡适在很长一个时期,甚至在七七事变发生后,依然反对对日宣战。他在当年8月中还作过并不止一次“和平的大努力”。但当这些努力并没有获得如愿结果时,胡适毅然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且决然暂时放弃自己心爱的学术专业,收回自己在新文化运动高潮时发出的誓言——“二十年不谈政治”、更不会介入政治,而愿为中国抗战尽力——即答应蒋介石的请求,代表中国政府到欧美各国宣传抗战,从事国民外交。1938年9月,胡适应允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从此以一介书生替国家进行战时外交,直到1942年离任,与抗战最艰难的阶段相始终。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