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为何到了1985年后才在中国变得广为人知
新之助 2015-12-11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可以说,在1985年以前,并没有很多中国人知道南京大屠杀。那么为什么在1985年以后才开始宣传南京大屠杀?
与内政外交政策有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并没有被中国政府放在眼里,“超英赶美”的目标才是关键,最主要的防范对象是“美帝苏修”。
而且由于蒋介石跑到台湾苟延残喘,没被彻底消灭,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灌输国民党蒋介石的残忍和反动。在纪念对象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被国民党屠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在南京被日本屠杀的普通平民和国民党士兵则很少有人理会。比如1950年,南京雨花台建烈士陵园,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比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建设早了30多年。
那么,雨花台是什么地方?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22年中,约有近10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
尽管 1951年 4月 8日的《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们怎么能够设想可以叫南京人民忘记1937年12月13日开始达1月之久的30万人的大屠杀? ”但是这种记忆是零星的,中国开始出现了集体“缄默”,就连南京人民也未必知道。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缅怀、纪念国民党屠杀的革命先烈成为热潮,日本战犯来南京也都被组织去雨花台给共产党员默哀。
受日本篡改历史的刺激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站了出来。 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高兴祖是新中国成立期间关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第一人。 1960年,高兴祖等4位南京大学老师带着7名学生在南京大学及周边的人群中进行调查。 1962年,高兴祖完成了书稿 《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这也是新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最早的书稿。但是直到1979年3月,才从油印本变成了白皮书,是内部出版物。
直到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对日本历次侵华战争的史实进行了多处篡改,把对中国的侵略改为“进入”,并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淡化或删改。在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中国学者在申报科研课题时正式提出了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
1983年,第一次提出了修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4年开始筹建,距离新中国成立35年时间。 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馆,爱国主义教育焦点告别了雨花台。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带有深意地说“没有日本否定历史,就没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