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日本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正渐渐倒退

日本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正渐渐倒退

新之助 2015-12-11
\

南京大屠杀纪念碑
  与今天中日两国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态度差距巨大不同,上世纪70年代,南京大屠杀一度曾是日本主流社会公认的事实。那么,当年有良心的日本学者曾经怎样勇敢地承认事实?如今的日本又为何会从原本正确的认识上步步退却呢?
  未成铁案留隐患
  有观点认为,日本右翼之所以时至今日还敢于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翻案和挑衅,说到底其实是东京审判留下的一桩遗憾。
  与今天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1945年东京审判开始前,南京大屠杀不仅不为许多日本人所熟知,甚至很少被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所提及。有关日本陆军在南京的暴行,直到东京审判时才被详细地公之于众。
  对于南京大屠杀,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最初主张共造成43万人遇害。不过,由于国民政府在审判前对于这一问题的准备并不十分充分,中方代表所列举的证据中留下了不少漏洞(比如著名的“崇善堂问题”),这些漏洞不仅为后来日本右翼翻案留下把柄,也使得中国后来所主张“三十万以上”的受害者人数,自始至终没有被法庭所采信。在最终的判决书中,远东军事法庭采取了折中的态度,认定:“据估计,在最初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周围被杀害的非战斗人员在20万以上,发生强奸案两万以上。”而与之相矛盾的是,法庭对松井石根本人的判决书则说:“数千名妇女被强奸,被杀害的人数在10万以上。”中国国民政府当时对这个明显的矛盾,竟然也没有提出异议。中国后来“30万以上受害者”的主张,从一开始就没有被日本所接受,对于日本民众来说更是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可以说,中日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知,从那时起就产生了分歧。
  最接近和解的年代
  虽然东京审判为南京大屠杀日后的论争埋下了最初的祸根,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争论没有越出法庭之外,更很少进入日本公众的讨论范畴。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这桩旧案才因为一篇报道引爆了日本舆论界。
  1971年,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获准来华进行采访报道。身为日本资深左翼记者,本多在访华的四十多天内,先后访问了广州、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寻访日军暴行的旧迹和幸存的受害人。1971年8月末起至12月,本多胜一将此行的记录以《中国之旅》之名在《朝日新闻》连载发表,系统地向日本民众重现了旧日本帝国在侵华时代对华的暴行。该报道登出后,曾在日本引发空前轰动。因其影响力巨大,该报道在连载结束后,在第二年以单行本的形式由朝日新闻社出版。这本书在发行后10年内就重印了26次,成为日本当时少见的长期畅销书。
  值得一提的是,记叙南京大屠杀的《南京》一文,最初只是《中国之旅》这个系列报道中的一篇,但却唯独该篇在日本引发了剧烈争论。作者在报道中对于日军南京暴行的严厉批判,刺痛了当时正在缓慢复苏中的日本右翼。1972年,日本右翼刊物《诸君!》刊发了《南京大屠杀的虚幻(まぼろし)》一文。该文被公认为是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论调的“开山之作”,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虚构派”也由该文得名。
  讽刺的是,该文的作者铃木明在时隔三十多年后曾经发表过一篇澄清文章,指出媒体当年对该文的解读其实有误,“まぼろし”一词在日语中除了“虚构”还有“迷”的意思,他写作该文的本意,其实是想指出南京大屠杀难以考证,而非对其进行否定。也就是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即便日本的右翼势力,其实也不敢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仅敢于对证据进行有限的质疑。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舆论界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态度,与当时一批日本左翼历史学者的努力不无关系。早在本多访华前,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就曾在1967年出版的《近代战史之谜》中专门辟出一章论述南京大屠杀事件。1972年,借日本舆论关注该问题的热潮,洞富雄出版了《南京事件》一书,该书是被国际社会承认的第一本系统论述南京大屠杀的专著。1984年,洞富雄、藤原彰、吉田裕、笠原十九司等二十多名力图证明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学者、记者成立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以该协会为主轴的“大屠杀派”一度在和“虚构派”的争论中占了上风。这种环境的塑造,为当时正处于“蜜月期”的中日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助推。
  西风压倒了东风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大屠杀派”与“虚构派”之间的攻守之势却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易位。2000年,“虚构派”成立了旨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学会”。该学会的会员学者近年来在日本的各大媒体上频繁抛头露面,向日本民众宣传南京大屠杀的“非真实性”。而与之相比,曾经居于强势地位的“大屠杀派”却逐渐走向式微。尤其是洞富雄等老一代研究者去世后,该派别近年来甚至陷入了“无人掌旗”的困局。
  日本学界、舆论界的这种急速转变,不能说没有政治干预的影子。上世纪90年代之前,执政党的自民党政治家很少参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争论。1994年新生党羽田孜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首次公开发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结果,他在就任11天之后因此言论被迫辞职。此后,不断有日本政客不惜豁上自己的政治前程挑战这一高压线。而在日本长期执政的自民党,虽然表面上并未逾矩,但却积极与“虚构派”互通声气,其成立的“南京问题委员会”及参众两院超党派“检证南京事件的真实之会”,都致力于吸纳“虚构派”或“中间派”的学者,“大屠杀派”在日本逐渐陷于边缘化。
  目前,日本学界在经历“大屠杀派”和“虚构派”长达四十年的反复争夺之后都出现式微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间派”的兴起。“中间派”又称“中屠杀派”或“小屠杀派”,该派别学者承认屠杀的存在,但认为“非法被杀”者的人数有待考证。这派观点目前恰恰成为日本政府所支持的所谓“主流意见”。“中间派”的领军人物,极受安倍政府青睐的东京大学教授秦郁彦原本是“大屠杀派”支持者,但近年来的学术观点却与“大屠杀派”渐行渐远,转而致力于证明“被害者四万人”。秦郁彦观点的转变正是日本主流社会对于南京大屠杀认识的一个缩影。
  不过,虽然在数字上一再缩水,今天的日本主流社会,依然没有退却到敢于否认南京大屠杀本身。按秦郁彦本人所说:“(即便是)4万人也已经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了。”只不过,遥想上世纪70年代前辈们的良心与勇气,今天的日本学者实在已经退步太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日本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