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华人共同的黑色记忆,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忘过去,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2014年2月,南京市下发通知明确“南京大屠杀史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申遗工作由市申遗工作办公室总负责,由市档案局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牵头。同时,南京市档案馆首次向媒体公开了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
183卷档案分为大屠杀暴行、掩埋尸体、市民呈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立慰安所等方面,都是民国南京市政府留下来的。大部分为原始件,为“孤本”、“珍本”,不仅具有独特性,而且具有稀有性。
“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旨在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中国已有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2014年6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已经收到了中国将日本强征慰安妇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计划)的申请。
2015年10月4号到6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在阿布扎比召开会议,审议南京大屠杀申遗。此次申遗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资料还包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幅日军暴行的照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女士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以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珍藏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实景的原始胶片及摄影机。此次申遗是对日本企图对“神风特攻队”申遗的有力回击,无论是否成功,都表明了中国在维护历史真相上的坚定立场。
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但另一份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
至此,在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346份文献和文献集合中,来自中国的已达到10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和平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以及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