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革命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新之助 2015-11-18
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可以说是意义非凡。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即指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低洼地而言,包括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土地面积约为七八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在中世纪初期,曾是法兰克王国的中心。11 世纪后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分别隶属于德国和法国。15 世纪成为勃艮第公国的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王室联姻及继承演变,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16 世纪初又转属封建专制的西班牙王国。
早在13 世纪至15 世纪,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已发展起来,特别是呢绒业相当著名。进入16 世纪以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尼德兰17 省中,约有300 多个城市,因此有“多城市国家”之称。在北部七省中,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这里的毛、麻纺织业,造船业颇负盛名,航海业和渔业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荷兰的人口中城市居民约占半数。16 世纪中叶时,每年有1000 多条船从阿姆斯特丹和北方诸省出海捕鱼,各类鱼年产值为330 万杜卡特。许多大城市里,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阿姆斯特丹是北方诸省的经济中心,1548 年呢绒年产量达到10,938 匹,它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以及俄罗斯等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与西班牙则较少经济联系。农村中封建势力比较薄弱,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资本主义关系已经深入农村,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大富商和资产阶级手中,他们或者直接经营农场、牧场,剥削雇佣劳动,或者把土地租给佃户,收取货币地租,有些贵族也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
在南方十省,经济最发达的是佛兰德尔和不拉奔,早在14 世纪就出现了手工工场。到16 世纪,在纺织、冶金、制糖、印刷等工业中的手工工场更加普遍。其中毛、麻纺织业手工工场尤为发达。但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市场。南方各省的大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因而在反抗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在农村中,农奴制度也已经瓦解,农民变成自由的自耕农和佃农,资本主义农场也发展起来。
南方的中心城市安特卫普,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信贷中心之一。据意大利历史学家法?6?1吉查迪尼的估计,1560 年安特卫普单进口货一项的总值就多达31,870,200 佛罗林。欧洲各国在这里设立的商行和代办处约千余家,每日往来的外国商人有5000~6000 人。港口内有时同时停泊大小船只2000 余艘。城内国际性交易所大门前悬挂“供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使用”的标牌。
尼德兰人自夸说,他们在各国采蜜。认为北欧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沿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国、西班牙、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
但尼德兰各省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省份,特别是边缘省区如阿多瓦、那慕尔、卢森堡等,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农民对封建主不仅有土地依附关系,甚至还有人身依附关系。边远地区农奴制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