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法国王室与奥地利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大战,大战改变了参与王位争夺战的多个国家,有的国力大损,有的渔翁得利。
荷兰
荷兰共和国(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消耗大量国力,从签署《乌得勒支和约》后,得不偿失;尽管达到了联盟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阻止西属尼德兰落入法国手中,摆脱法国的入侵,但战争中荷兰的运输业和商业遭到巨大损失,其强大的海军也因军费不足而在战后不断裁剪衰落。这个海洋大国在三次英荷战争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后,经济负担过重(全欧税收最重的国家),国力明显衰退,逐渐在欧洲强国间的竞争中退下阵来。更重要的是爱国主义严重衰退,1702年废除半中央集权的联省执政之位。荷兰进入第二次无元首时期。荷兰宁愿让“海上马车夫”的荣耀丧失,也不愿艰苦地去和英国、法国竞逐商业垄断和海洋霸权,因此很快就不再被列入欧洲一流强权之列(1719年荷兰拒绝参加大国的和平会议)。
英国
英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第三赢家。利用战争,英国打击了法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彻底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强国地位,也间接削弱了另一个潜在商贸竞争对手荷兰(战争时与英国同盟),英国在海洋与商贸上已经占据主导,从而走上海上殖民强国之路,关键性的战果是获取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三十年黑奴贸易垄断权,以及西班牙海港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的占领,让英国的海军可以伸入美洲加勒比海与地中海,获取制海权与商贸权。可以说,在海上英国人取得了优势。
法国还必须驱逐被英国政府通缉的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其父詹姆斯二世在光荣革命被英国议会推翻,与之逃往法国),并承认斯图亚特王朝无嗣的安妮女王(詹姆斯二世之女)的继承者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法国也放弃对英国在加拿大北部哈德逊湾殖民地的主权要求,割让加拿大东部的阿卡迪与纽芬兰岛(著名渔场)给英国。
法国
西班牙王位最后被法国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法国成了西班牙王位继承的第一赢家,但战争结束后的《乌得勒支和约》规定了法国与西班牙永不合并。法国在这场战争里损兵折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统一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荷兰和西属尼德兰)的计划被摧毁。在此同时,寒冷的天灾与飙升的战费拖垮了法国的经济,饥民大量死亡更造成社会濒临崩溃,法国人口可能从2100万左右,下降到1712年的不足1900万;当《乌得勒支和约》公布后,法国人对结果严重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伟大的“太阳王”形象与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人民不再把国王比作太阳,“路易大帝”的称号更从此消失在法国人的言论与记忆中。
军事上,法国海军几乎全灭,海洋上已经被英国所压倒,陆军同样残破,不能再像30年前那样独霸欧洲;虽然法国大致上仍维持欧洲第一强国的地位(因为其他强国也伤疲不堪),但至少在十年之内,都只是“残破的”第一强国,也就是说路易十四的霸权并没彻底瓦解。等到1726-1743年,法国因为国力渐渐攀升,终于在路易十五在位时发动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8年)打败奥地利,重建了路易十四盛世时的欧洲霸权。
德意志诸邦
奥地利君主兼任神圣罗马帝国(包括奥地利和德意志诸国)皇帝统治德意志诸国(包括普鲁士)。神圣罗马帝国在三十年战争后,本已变得四分五裂,趋向灭亡,但这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却挽救了神圣罗马帝国,使得帝国内各德意志邦国独立的气焰稍为减少。而德意志最主要的邦国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则借由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行动,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那儿取得了国王的地位,继位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王国从此踏上强国之路。
奥地利
奥地利是第二赢家。借由这场大战,奥地利得到了西班牙的大部分飞地,在西属尼德兰与意大利南部获取领土,可以重新对法国之两侧形成遏制;而且不论是在帝国内部还是欧洲舞台上,奥地利君主国君主)的威望都大大的增长。奥地利君主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可以暂时抑制一下。奥地利大公国大公查理六世另外统治的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波西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独立的势头也大为减少。波西米亚的捷克人、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和奥地利的的德意志人以及其它的民族在查理六世的统治下团结紧密。1806年,
拿破仑战争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分裂并灭亡,但原来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不是德意志民族的波西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等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邦国奥地利大公国团结成了奥地利帝国。波西米亚和匈牙利正式归属奥地利管辖。
西班牙
衰落中的西班牙殖民帝国,丧失了本土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失去了欧洲大国的地位。同时因为战场发生在西班牙本土,造成人民的劫难,几乎每个城市都经历过你来我往的战斗。但是,本土虽然在战争中遭受极大的破坏,外敌的侵犯却团结了国民;原本折磨了西班牙上百年的地方分离势力,在战争的浩劫中亦被破坏,加泰隆尼亚和巴伦西亚这些亚拉冈王国的离心省分,其自治特权被极大地削弱,中央集权的政策因此能顺利推行。另外,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也从法国带来了更为先进的集权理念与技术,西班牙波旁王朝可以说是大破大立,在一片废墟之中,一个领土损失大半,但一个新的、更健康、更统一的西班牙已经诞生。
战术改变
17世纪末18世纪初火器取得重大发展,刺刀的发明,燧发滑膛枪代替了火绳枪,使火枪完全取代了长矛,使用火枪的步兵横队战术代替了火枪-长矛方队战术。火炮开始采用爆炸弹和霰弹,大大增强了杀伤力,采用了弹性悬挂的四轮马车提高了部队后勤补给的效率,交战各方开始进行大范围的机动作战和频繁要塞攻防战。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战争淘汰了
三十年战争后所沿用的火枪及长矛方阵战术,以攻击力更强大的持燧发滑膛枪的步兵横队战术取代。交战双方开始使用爆炸弹和霰弹,使得火炮攻击的杀伤力更为巨大。后勤补给的效率因为新科技的发明亦大为改善,使得持久战变得更为可能。而交战双方亦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机动战与城塞战,这种战争的模式直至
拿破仑战争时才有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