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
赵灭中山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赵国不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连成一体,领土的扩张也使国力强大起来。
赵灭中山之战背景分析
赵国方面
当时赵国除了有强秦的威胁外,中山国也是赵国的一个心腹之患。中山自魏文侯时期复国后,便雄据在河北中部一带,几乎将赵国一分为二。在赵武灵王即位以前,就依持齐、魏两国的支持,侵略赵国,成为赵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所以当时的赵武灵王有感而言:“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赵武灵王除了有胡服骑射的改革计画外,还打算发动消灭中山的战争。
中山国方面
初期的中山国采行中立外交,在
马陵之战後便改为与齐、魏结盟以对抗赵国。魏国犀首(即公孙衍)发起倡议“五国相王”,“千乘之国”中山国称王之事引起齐国的不悦。燕国因子之而发生内乱,齐国率军入侵,中山国也背弃了同盟,率军北略燕国。齐国入侵燕国的行动,引起了中原诸国强烈反对。中山国因侵燕与燕国结恶。在中原其他国家中也被孤立了,使得中山国外交处境日益坚困。
中原方面
此时的中原局势,齐国方面,孟尝君成为齐相后,便策划著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齐宣王写信给楚怀王要求合力组织攻秦,楚国就和齐国相合。但在公元前307年,秦昭王新立,因秦君的母亲是楚人,楚国于是和秦国联姻结盟。魏、韩两国因秦国的攻势与齐国联合,并于公元前301年及前298年向楚、秦发动合纵战争。楚国因楚怀王外交失当而陷入内外交困的情况。至公元前298年以后又形成了秦、赵、宋与齐、韩、魏的对峙局势,齐、秦双方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灭中山的事。而北方燕国因公元前313年齐国入侵而国力大衰,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国力逐渐恢复。
中山国虽然在初次大战中顺利击败赵国和燕国的入侵,但正如蘇秦所言:“中山乃“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经不起长年战争的破坏和消耗,所以自公元前305年起,战争形势就急转直下。中山国的灭亡,一方面结束了白狄鲜虞族二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使赵国强大起来,为赵秦在战国晚期的激烈对抗建立了必要的条件。所以《战国策·秦策三》有言:“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