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双方兵力 三藩之乱中的八旗军
山南慕北 2015-09-22
八旗军
三藩之乱双方兵力
三藩之乱后双方兵力虽无确切统计,但从一些记载中仍可了解一个梗概。如吴三桂只在长沙、萍乡等处部署的军队就有7.3万人,吴将王屏藩进攻丙北的兵力有2万人以上,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清后,在平凉咽喉之地的虎山墩就部署了万余人抗拒清军;耿精忠反清后,他的部下拥有的兵力是:徐尚朝有“马步贼五万”,程风有7万人,郭应辅约有8万人;尚之信反清后,“广东高、雷、廉叛兵,合计约有十万”。仅据以上不完全的统计,可知变乱者的兵力不少于四五十万人。清军虽有四十万人,但除去镇守京师的11万人以及盛京和山东、山西、西北等地的军队外,用于平乱的兵力所剩无多。
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清廷只调遣了7万满洲八旗、察哈尔、科尔沁的兵马赴荆州、岳州防御吴军;增派1万名军队分赴浙江杭州、福建,加上福建原来驻扎的3.4万清军,可知与耿军作战的清军总数不会多于5万人。如果加上清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的绿营兵,那么清廷用于平乱的兵力估计也只有十五六万人。
三藩之乱中的八旗军
八旗在清朝初年号称“劲旅”,然而入关之后,随着战事的减少,军队的战斗力迅速下降,其衰败在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乾隆年间更是出现了检阅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可笑场面。八旗衰败之后,绿营成为清政府维持统治所依赖的武装力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营也日趋衰败,到了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和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起义时,身为国家正规军的绿营已经是不堪一用了。
具体表现有:
一、集体腐败导致的王朝政治周期性紊乱
二、人口增长导致的周期性土地危机及社会失序
三、承平日久导致的军事力量的周期性衰败
几乎所有新的王朝都是依靠武力来建立的,军队是历代王朝维持统治的基础。然而一旦盛世来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军队战斗力的维系便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现所谓的武备渐弛。更重要的是,历代王朝出于控制军队的需要,往往会采取“以文制武”的策略,把军事力量纳入庞大的官僚体系之中,其结果是导致军事力量本身的官僚化,而这就会进一步导致军队体制的僵化与内部管理的腐败化,从而使军队一步步丧失战斗力,由此历代王朝的军事力量也就很难摆脱周期性衰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