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简介 蒙古西征胜利的原因
山南慕北 2015-09-21
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简介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先后进行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是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蒙古第二次西征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摩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
蒙古西征胜利的原因
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在战术上注重学习汉人的军事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