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宋元崖山海战未解之谜

宋元崖山海战未解之谜

山南慕北 2015-09-17
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
  发生于公元1279年的崖山海战,南宋灭亡,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壮烈悲叹,蒙古铁骑一统天下。从今天来看当时的崖山海战,似乎存在未解之谜?
  一、为何选择崖山作为驻地
  崖山位于今新会区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故又名崖门。仅从地势上看,两山夹一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廷在此设立根据地御敌,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看似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当时流亡的宋廷人数,可靠的说法为“犹计二十万”。研究者指出,在宋代的募兵制下,军队移屯往往拖带家眷,在国之将亡的极端情况下这种情况应当有增无减。因此,在二十万人中,军队应有几万人。这二十万人的后勤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在福建和广南东路各地被元军相继占领的情势下, 后勤供应还须仰仗海南岛。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海上交通不如陆上和内河交通安全,存在供应中断、二十万人将不战自毙的危险。
  如果追踪一下流亡宋廷在广东沿海的移动路线,会发现另外一个让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流亡宋廷一度在更南方的湛江海面硇洲岛上驻扎,如今岛上仍有宋廷修建的行宫、书院等遗址存在。可以推测,如果不是有长时期驻扎的打算,宋廷绝不会在师老兵疲的状态下,大兴土木。但宋军于此驻扎不久就掉头北返,前往崖山。从行军路线上看,这是迎向元军追兵的“逆行”之举,而且从季风的角度看,也是逆流、逆风。这种古怪的举动是为什么呢?
 
  二、战船和兵力占优为何仍惨败
  从人数上看,即使考虑到20万南宋军民中有大量非战斗人员,军人数量也当有数万之众,与元军相比可能还是占据优势的。从战船数量上看,宋军“大舶千余”,虽然不可能全是战舰,但元军只有420艘参战,大舰更不如宋军。故从兵力上分析,宋元两军应该差不多,而就战舰数量而论,宋军肯定占有优势。
  根据史料记载,此次海战的兵器主要是“弓弩、火、石”,元军方面一度利用俘获的乌疍船“载草灌油,乘风纵火”,但并不成功。于是最终决定战斗走向的就是最单纯的刀剑砍杀和弓弩互射。然而,宋军以哀兵决死之态迎战,虽然在人数和舰船数量上占优,面对元军的追击部队,依然战败。
  从战船数量上看,宋军“大舶千余”,虽然不可能全是战舰,但元军只有420艘参战,大舰更不如宋军。
 
  三、战略上的严重失误
  宋军在陆地上难以抵挡元军,但在海上则未必如此。南宋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水上军事武装和一套相对完善有效的江海防御体系。对于海战,元军的经验并不充分,宋军则有之前对金人胶西海战大胜的战例。
  然而,宋军统领张世杰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看似奇怪的错误,他不派兵扼守出海口,而是自掘坟墓一般被动地退守崖山海港。
  决战之日,元军分四路进攻,宋军战船以大索相连形成一字阵,导致其不受攻击的部位只能按兵不动,坐视不救,而其受攻击的部位,元军却占有优势兵力。如果张世杰果断下令,砍断大索,使宋军得以展开兵力,改被动挨打为主动还击,这次海战史尚有改写的可能。但直到最后关头,他方才砍断大索,率十余舰突围,后在海陵岛溺水身亡。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