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战史资料 > 长沙会战中薛岳是如何指挥作战的?

长沙会战中薛岳是如何指挥作战的?

新之助 2015-09-17
薛岳

薛岳
  讲到长沙会战,战神"薛岳"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此战的指挥官,也是抗战时期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国民党将领,可谓威名远扬。那么,在长沙会战中,薛岳是如何发挥他的指挥才能的呢?
  薛岳接掌第九战区是在1938年底。经过仔细分析,薛岳发现,日军要进攻长沙也并非易事。长沙以东及东北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等山脉,地形复杂,如果道路被彻底破坏,则崎岖难行。只要中国军队依据险要,重兵布防,日军插翅也难通过。因此,日军主力最有可能的主攻路线是从岳阳到长沙,但这条路线经过水网地带,须突破山岳丘陵及水网地带也很困难,此外,湘北地区水网密布,只要将道路破坏,日军"陷身其中,实无异自投罗网,弹粮运输皆为骡马是赖,机械化部队更无法运用"。薛岳认为,这样的地形"正有利于我处处设伏,猛烈夹击"。
  薛岳认为,不宜在第一线与敌决战,必须加大防御纵深,"依星罗棋布之纵深据点阵地,以均敌势;加大空间,节节抵抗,以均敌力;张罗四维,形成天炉,以熔解之"。因此,他在利用湘北有利地形修筑了新墙河和汨罗江两道防线,同时加强长沙防御,在岳麓山上增设炮兵阵地。薛岳决心:如敌进攻,则利用已设阵地,予敌消耗后,即有计划地向长沙和东面的幕阜山、九岭山转移;待敌进到长沙附近时,我集中大量预备队与敌决战,退到幕阜山、九岭山一带之部队亦同时攻击其侧后。这就是薛岳后来总结的"天炉战法"。鉴于南昌会战中,日军大量使用机械化部队和重武器装备,在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后,即快速向目的地挺进,致使中国军队措手不及的沉痛教训,薛岳于1939年4月号召湘赣战地民众"化路为田,运粮上山"。
  这两项措施的实施确实打中了日军的痛处。由于日军缺乏大型筑路机械,筑路能力相当差,即便能在短时间内赶筑简易少量公路,其承载能力也很弱。这样一来,日军不仅机械化部队和重武器的使用大受限制,战役后期前线部队的补给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由于道路全部被破坏和电台数量有限,日军的电台及其零部件运输不便。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截获的两封日军向后方催运弹药和给养的重要信件都是从击落的信鸽身上搜出来的。第九战区长官部正是通过这两份信件判断出日军一线部队粮弹告罄,做出了就地反击的决策,使整个会战得以反败为胜。这样的战绩即便称不上"战神",也足以使薛岳在国军将领中跻身一流。另外,薛岳还专门撰写了著名的论文《天炉战》,对会战期间的作战指挥、作战准备等八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阐述,对保障会战的胜利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 长沙会战 薛岳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