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但也涌现出诸子文化,百家争鸣。那么发生在该时期的鞍之战,它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贵族文化?
晋国大将
韩厥追上齐顷公的战车后,把身穿锦袍绣甲的逢丑父认作了齐顷公。逢丑父诈称口渴,对身边的齐顷公说:“丑父可去为我取水。”齐顷公借机逃遁。逢丑父被韩厥当作齐顷公带至晋军大营,晋军主帅郤克曾出使齐国,认识齐顷公,见了逢丑父,知道上当了,就要杀逢丑父。晋军主帅郤克说:“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于是就放掉了逢丑父。
在“鞍之战”中,逢丑父“代其君任患”,固然是君子,而晋军主帅郤克不愿意杀害忠于君王的人,“赦之以劝事君者”,亦很有君子风范。这说明双方主要将领均看重忠义,认为忠义比一时的胜负更重要。人们常说“春秋无义战”,从宏观上来说确实如此,春秋时期的战争多是诸侯之间的争利之战、争霸之战。但就战争的小细节而言,春秋大义依然存在。这种大义就是一些诸侯及其将领身上所体现的君子风范和人性魅力。他们知道战争的限度,知道在绝对重要的战争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道义力量。
还是在齐晋鞍之战之后,齐顷公战败回国,他的卫队要为他开道,一个女子故意挡着路,问:“在这场战争中,国君免于遇难了吗?”卫队中有人回答:“免了。”她又问:“锐司徒免于遇难了吗?”有人回答:“也免了。”这个女子说:“国君和我父亲都免于遇难了,那我也就不敢有更多的乞求了。”说完就跑开了。齐顷公觉得她很懂大义,就派人查问,原来她是辟司徒的妻子。为了表彰她对国君和父亲的关爱之情,齐顷公就把石这个地方封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