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数学之谜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数学之谜
英国一位名叫约翰·泰勒的人,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更是金字塔的发烧友,对金字塔有很多惊人的发现。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首先,他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
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于周长的比,因而用底边的2倍来除塔高,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他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的比例。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斯密斯教授的支持。
1864年,史密斯在实地考察胡夫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更多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奥秘。如,塔高乘10的9次方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也就是说,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他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仍是个未解之谜。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
金字塔底正方形的边长*2÷金字塔的高,恰好约等于3.14,也就是π。
上行通道和水平面夹角是26°,而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2°,恰好是26°的两倍!
底周长*塔高=圆周:半径。
金字塔的重量×10×10的15次方=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的高×10×10的9次方≈1.5亿千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塔高的平方=金字塔侧面三角形的面积。
胡夫金字塔底边长230.36米,为361.31库比特(埃及度量单位),大约是1年的天数。
胡夫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延伸至无穷处,正是地球的子午线,这条纵平分线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了两半,也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而底面正方形对角线延长,则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塔的中心刚好位于各大陆引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