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的战争 持续整整三十年
浅草 2016-05-04
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起初是德国诸侯之间、诸侯同皇帝之间的一场内战,后来由于西欧和北欧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卷入了进去,从而成为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年。
战争主要还是起因于诸侯之间、诸侯同皇帝之间的矛盾。宗教改革后,诸侯势力不断增强,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后,新教与天主教势力几乎相等,七大诸侯中有三个信奉新教(勃兰登堡、萨克森和巴拉丁)。新教、旧教诸侯都无意遵守和约,常常为扩大地盘和增加财产,以宗教为借口挑起武装冲突。
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是1618年捷克人民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由德皇兼任,捷克只保有自治权。1612年,德皇指定耶稣会士斐迪南为捷克国王。1618年,斐迪南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集会,于是捷克国会提出了抗议,并拒不承认斐迪南为国王。1618年5月23日,在皇帝宣布新教徒为暴徒后,布拉格人民爆发了起义,他们冲进王宫,按照捷克人民惩治叛徒的习惯把两个钦差大臣从窗口掷入壕沟,这就是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了捷克起义和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三十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年);丹麦时期(1625~1629年);瑞典时期(1630~1634年)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年)。
三十年战争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地位,加深了德意志境内分裂割据的局面。它为法国称霸欧洲准备了条件,使西班牙的国力下降,瑞典的力量则大增,成为北欧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