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惊呆你!

黑丝的知识在西方国家,1、纯黑丝,非透明的:代表的是去参加葬礼这种比较严肃、庄重的活动;2、透明的,非渔网的:代表的是娱乐场所的工作者,可以摸,但不能上床;3、渔网的:代表的是性工作者,而且网眼越大,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越多。在中国,可能具有中国特色的意义。

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打清朝皇城,大清子民竞相扶梯相助。当时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不下20万。清廷和联军比例约10:1。装备上,联军有的滑膛枪清兵一样不缺,而重武器还不如守城的清兵多。然而清兵逃了个精光,留下了穿布衣长衫的百姓,也留下了这张真实的民众竞相扶梯相助联军的照片。情况真会这样吗?

【马背上的Godiva夫人】英国考文垂博物馆著名的油画,是城市名片。英国统治者Leofric伯爵为筹集军费,决定征收重税。善良的伯爵夫人Godiva向丈夫请求减税,伯爵说,若她**围城走一圈,就同意减税。第二天夫人真的一丝不挂,骑在马上.。居民为尊重夫人,当天全部关门闭户,街道上空无一人。

【犯人为何都是午时三刻行刑】古代午时约合现代中午11至13点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12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的时候.古人认为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而杀人被认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纠缠判其死刑的官员、监斩、开刑刽子手等.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能压抑鬼魂不敢出现

【古代帝王最“雷人”的死法】春秋时期,晋景公有天刚要吃饭,突然肚子不舒服,去了趟茅房。侍从左等右等,饭都凉了,还不见回来,到茅房去找,发现君王掉进茅坑,淹死了。以文笔简洁有力著称的《左传》,仅用一句话描写此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北宋科学家沈括遭家暴:经常被悍妻打骂】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改革家。这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却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甚至经常遭遇“家暴”。妻子张氏不顾孩子们的磕头告饶,对沈括照打不误,某次还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梦溪笔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问世的。
【风流才子之谜:真实秋香年长唐伯虎20多岁】提起唐伯虎,人们眼前会浮现出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特别是他“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专家考证说,秋香确实被“点”过,但不是唐伯虎,因为真实的秋香比唐伯虎大20多岁……
屈原不姓屈,姓芈(mǐ)姓,他的后代也不姓屈,姓熊。之所以管他叫屈原,是因为他死的屈, 屈原是同性恋,他爱的是楚王,失意悲伤是因为楚王变心……第一个提出屈原是同性恋的是国学家孙次舟,他的观点得到了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和闻一多的支持。

女名叫安-德纳姆,生在美国堪萨斯。18岁的安在异族通婚非法的年代嫁给了一个非洲黑人留学生。后来,安和丈夫离婚成了单身母亲,她靠食品优惠券生活,是美国医保系统受害者,在重病时恳求保险公司赔付。然而她的孩子,图片里装扮成海盗的小孩,日后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参加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举夺得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第二名(榜眼)提为状元.据传康熙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