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
乾淳之治是发生在宋孝宗执政期间出现的太平盛世,宋孝宗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励精图治,最终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乾淳之治”。
为什么叫乾淳之治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具体措施
政治方面
宋孝宗吸取
秦桧长期位居宰相,形成盘根错节势力的教训,大大缩短了宰执的任期。孝宗时刻提防宰执发展个人势力,结成朋党。孝宗还十分严格地遵守外戚不预政的“ 家法” ,成功地防止了如同后来韩侂胄、贾似道以外戚擅权揽政的局面。在宰执集团内部的宰相与执政的关系上,
宋孝宗也力图使参知政事成为牵制宰相的力量。
军事方面
在军事上,整军兴武,宋孝宗在五年间,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还积极选拔将领,自己也学习骑射。南宋的军队战力有很大的提高。
南宋的政局需要不断的扩充军事力量,在内地和边防增招兵员,但是鉴于当时养兵费用浩繁,宋孝宗大胆改革军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兵制。“籍民家三丁取一,以为义兵,授之弓弩,教以战阵,农隙之时,聚而教之。”义兵制的实质在于寓兵于农。义兵既不脱离生产,又不荒废教阅,既壮大了军事力量,又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当时四川地区共有义兵5.3 万人,与等额官军相比,每年节省财政开支六七百万。采取义兵制也是迫于当时国家的需要,一方面军事力量不足难以抵御外侵,一方面国内经济尚需发展,民不富裕,财政压力大,因而只能采取此种能稍稍两全之策。像选拔文官一样,宋孝宗非常重视军事人才的选拔,要求各地荐举将领不受等级和数量的限制,经武举考试合格者,还必须到军中涪熟军政7年,枢密院设置诸军大小将领的花名册,以备随时抽验考核。
经济方面
改革财政
宋孝宗为了恢复北宋中期的盛况,首先从整顿内政入手,安定民心,改变以往赈灾方式,就是社仓法。又改变盐钞,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宋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减冗官,又严格控制萌补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员儿子即可当官的情况没有了。对官吏还经常考察实际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职。
发展经济
注意发展经济和文化发展经济,首先在于减轻人民负担。宋孝宗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注意实效。
兴修水利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勉农桑,尽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而且注重水利的实效。
改革纸币
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隆兴元年(1163),即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增加其权威性,以促进其流通。宋孝宗对会子十分关心。由于政策恰当,保持了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
轻徭薄赋
宋孝宗在位时期,也是南宋政治上最清明,经济、文化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宋孝宗不仅慎选官吏,注意吏治,还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文化方面
发展文化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
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
文化繁荣
理学的发展政治的相对清明,学术思想比较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带来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兴盛与发展。孝宗朝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南宋的著名学派差不多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朱熹,就是在此时逐渐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形成集理学大成的学派。
反理学的主要学派是陈亮、叶适的功利学派。
文学与教育文学方面,如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主要活动期都在孝宗朝。
如何评价乾淳之治
宋孝宗
后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钱淳之治可以说是宋孝宗一手缔造的,宋孝宗在这段时间内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他知人善用不避前嫌,有意提拔人才,不顾人才的出身贫寒,所以使得国家各个方面得到了整顿,并且他也打击贪官,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得南宋在这段时间内,国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其实不只是后代的历史学家,南宋当代的历史学家对乾淳之治的评价也很高,认为这是大宋光复的前兆,很多资料都表明这段时间宋朝的形势有所改观,而且宋孝宗是难得一见的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一心都放在百姓上,所以百姓富裕五谷丰登,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粮食把粮仓堆满却还放不下的情况。
还有人认为乾淳之治发生的时候,社会民生富裕,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繁荣,对外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对内没有发生过任何一次民族起义,可以说老百姓安居乐业,而统治集团也是兢兢业业的,所以钱淳之治是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也是一次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清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