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历史材料 >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2015-03-20

常德会战

常德,只是一个普通城市。如果你不是湖南人,也许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但是有一点你应该知道:在六十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有数以万计的生命为这个城市,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里有被有些史学界人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

前言

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区,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1943 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常德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战线之长,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为了挽救起必然失败的命运,悍然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11军5个师团和四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与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在以常德为核心的十几个县市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血战。

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常德是湘西北门户,沅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川贵物资集结中心,1939年初,日寇企图南下,开始轰炸常德。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麦,豆子,高粱等物,虽采取了紧急措施,前后仍有 600多人死亡。

在常德会战中,负责保卫常德城的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最后几乎全军阵亡,但给日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其战斗力大伤元气。师长余程万率部死守常德的战斗业绩,在我国抗日民族英雄的战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日寇进犯常德的目的

一是因为常德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镇,川贵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

二是为了动摇重庆国民党的抗战信心,以战逼降,达到所谓“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

三是为了歼灭国民党守军力量,摧毁第六战区根据地,夺取洞庭湖粮仓,达到以战养战和巩固中国占领区的目的。

四是为了钳制国民党兵力,迫使集结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东南亚盟军的联合反攻

在常德会战前夕,蒋介石电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第74军军长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随后,蒋介石又下达了“不成功,则成仁” 的训令,再一次命令74军57师死守常德,企图把日寇吸引到常德,在战略上对日寇造成威胁,以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辟战场。

双方参战兵力

日寇兵力

第11军,下辖5个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第39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计28个联队,还有飞行第44战队及伪军,共计10万余人。

日寇攻城部队:第3师团,第68师团,第116师团(包括毒瓦斯部队),共计4万余人。

国民党兵力

第六战区:第29集团军所属第44军,第73军,第19集团军所属第79军,第66军,第18军,第86军,第30军,第32军;第33集团军所属第59军,第77军,第74军,第100军。

第九战区:第99军,第10军,第58军,第72军。

总兵力:2个战区,计16个军43个师,共计21万余人。

常德守城部队: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总兵力计8529人(大部分为山东人),代号:虎贲。

二、大战前夕

1939年武汉失守后,日寇南下进攻,占领安乡,华容,石首一带,给湖南造成了紧张的战争空气,常德决战日趋明显。1943年4月,国民党第74军进驻常德地区。该军第57师驻守常德城,第58师驻守石门,第51师驻守桃源。

1943 年10月,第74军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将军召开会议,策定防御作战指导方案,制定了“以确保战略要点固守防御”为目的的防御作战计划。此方案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外围狙击战,以歼灭与消耗战为主;第二期为城垣守备战,严密封锁城垣,扑灭日寇破城企图;第三期为城内街巷战,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军,内外夹击,夺取胜利。

1943年11月,常德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民众生命安全,57师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员并强制城内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内不留一人。为了使市民迅速离开城区, 57师还派出士兵帮助市民搬运物资出城,并发布纪律文告,不许士兵收取分文报酬,告诫全师官兵严守军纪,如有违反,就地枪决。一个向市民索要搬运费的上等兵被当场处决。11月15日,市民全部离开常德城区。

1943年 9月27日,日本大本营以“大陆令第853号”下达命令,“准予进行常德作战”,28日,派遣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第11军于11月上旬发起此次作战,进攻常德及附近,摧毁敌人的战力。”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寇此次进攻目的后,制定了“以诱敌歼灭之目的,将敌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两岸后,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击,然后把敌人消灭在洞庭湖畔”的战略方针。

11月24日,日寇各军种形成了包围常德城郊之势,在飞机配合下,与国民党57师展开激战。

三、外围战斗

外围前哨战从11月18日日寇进犯徐家湖起,至23日河伏失守止,历经6天。

1、徐家湖狙击战

11月18日,日寇第68师团户田部队所属先头部队500多人,利用汽艇向徐家湖进犯,57师第169团第三营警戒哨两个排,转战30多里,击毙日寇200多人,打响了常德保卫战的第一枪。

2、河伏坚守战

日寇第116师团先头部队第120联队,加上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配合,向常德市郊河伏进攻。河伏守军系国民党57师第171团第2营,共500多人。11 月 20日,日寇步兵500多人,骑兵百余人,在三架飞机掩护下,与守军打了一天一夜,日寇一共发动7次进攻,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毫无进展。22日,日寇增至三千余人,集中大小炮十多门,对守军工事连续轰炸,紧接着采取整排整连波浪式密集冲锋的战术,对我阵地进行猛攻。守军官兵与日寇血拼肉搏,反复争夺,伤亡近三分之二。23日日寇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配合作战飞机已达12架,上午10时许河伏失陷。守军第2营营长袁自强殉国,全营500多守军阵亡,仅有少数几人侥幸逃出,但日寇也在此陈尸上千。

3、德山拉锯战

11月21日,日寇第68师团户田部队四千多人,分两路进犯德山,国民党守军原为临时配属57师指挥的第63师188团,团长在日寇进犯的时候擅自决定撤退,这样守军仅为57师169团3营 8连和188团余部。日寇集结于十倍守军兵力,发动多次进攻,经反复争夺,终因众寡悬殊,11月23日夜,德山失手,守军除100余人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德山失守后,使常德城守军失去犄角之力和退路,给守城战带来极大困难。

四、城基保卫战

11月23日,日寇第11军所属3个师团向常德城区全力进攻,国民党守军第57师也进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团守西门和江面:第170团守西北城角,第169团受东门兼东北角。

1、激战东郊

11 月23日,日寇第68师团所部五千余人,在九架飞机配合下,分五路每路各千余人,向常德东门进攻,守军57师第169团第1营死伤惨重,团长柴意新亲率预备队增援,才算暂时稳住阵脚。11月24日至25日,日寇116师团第133联队与驻守东门城郊的169团第2营发生激战,日寇伤亡惨重,当场击毙日寇 500余名,生俘7人,击落日机三架。使日寇攻城以来遭到了第一次较大的打击。11月26日,日寇步兵第109联队到达东门外,参与进攻,同样遭到惨败。

在这次战斗中,守军共打退日寇24次进攻,毙,伤日寇一千多人。26日下午,守军退守城后,据城垣一带防守。27日10时,东门的拉锯战达到高潮,六,七百名日寇向东门城垣发起了猛烈进攻,守军拼死抵抗,169团第1营副营长董庆霞和机枪连来汝谦连长带一排人冲出战壕,用手榴弹还击,炸死日寇100多人,董副营长,来连长为国捐躯,守军的无畏精神,令日寇胆寒,暂时停止了冲锋。

日寇参与进攻东门的军队先后达1万人左右,却没有取得进展,不得不转向攻击大河街,下南门。

2、固守大西门

11 月23日,攻下河伏的日寇第116师团步兵第120联队加上步兵第133联队等,共计一万五千多人,用大小炮几十门,开始向西郊全线攻击,逐步向大西门延伸推进。守军第170团第1营与日寇展开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第1营排以上军官全部牺牲,很多重伤失去战斗力的官兵,都用刺刀或步枪自杀成仁。

11 月26日,57师因战斗大量减员,全师包括伙夫,勤杂兵,警察都编入了战斗队伍,炮兵团因此时已无炮弹,大部分改编为步兵,参与大西门守城战。坚守在大西门城墙的有两位团长,一位是171团杜鼎团长,他率领的是第3营残部,加新编进的几十名勤杂兵和二十名警察,共100多人。一位是军炮兵团金定洲团长,他率领的是炮兵编的步兵40多名,和新编进的勤杂兵40多名,共90多人,整个大西门的守军已不足300人。就是这些勇士,无论日寇的炮火如何凶猛,毒气如何威逼,他们坚守的大西门始终巍然屹立。

11月30日上午,日寇又一次从正面向大西门发动猛烈攻击,57师师长余程万亲率特务连督战。到12月2日止,日寇始终无法攻下大西门。

3、鏖战北郊

进攻北郊的日寇,主要是以步兵第109联队和第133联队为骨干,另外配备有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和迫击炮第四大队,包括工兵,后勤部队共计一万多人,分东,西,正面三路向北郊进犯。国民党守军左路为170团第2营,右路为169团第3营。经过三天鏖战,守军伤亡超过百分之九十。

4、南城恶战

常德南面是沅江,也是阻止日寇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参与南面作战的日寇主要由第3师团第6联队主力,以及配属的野炮兵第3联队。11月25日,第6联队联队长在侦察途中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死。

11 月25日白天,日寇500多人,动用汽艇,民船20多艘,用炮火和四架飞机掩护,强渡沅江,57师第171团第3营猛烈开火还击,日寇船只被打沉一半,余下的退了回去。至26日,日寇共进行了四次渡江攻击,27日拂晓,城南外围阵地多处失守,城外守军撤退至上,下南门城楼,利用城楼及城墙坚固工事,继续狙击日寇。

11月27日下午,57师各部以成人自为战的局面。

11月28日,57师还有作战人员2400多人。

五、日寇招降

11月28日,日寇攻城死伤惨重,战果不佳,便展开攻心战,向守军空投招降传单。其只要内容如下:

一,日军已全面包围常德城,后续部队,陆续到达,57师将被全歼。

二,救援汝军之渝军,仅空城而已,无再前进之意。

三,你们快停止无益之抵抗,速挂白旗,则日军立即停止攻击。

四,57师官兵,宜速停止为师长余程万等人之名誉而战。

五,日军对居民并无敌意,日军爱护汝等。

余师长在招降传单上批语:

一,余受黄埔军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确信全师弟兄也是如此。

二,污蔑友军,且文字欠通。

三,四,忠贞传自领袖,光荣属于国家。

五,其谁欺,欺天乎?

六、城内街巷战

日寇在围城战中,接连在东,南,西,北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进展不大,陈尸遍野,后来,日寇通过侦察发现,守军过分依赖于外壕的阻碍作用,重视城门,局限于其附近的防守,而忽视离城较远地方的防卫设施,最终日寇选取了北门的东北角一线作为突破口。

11 月28日拂晓,日寇用大炮百余门和26架飞机,对北门城墙进行猛烈轰炸,同时施放毒气达三个小时之久,城基上下全部守军阵亡,守军被迫放弃北门,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巷战。57师剩余官兵把各条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条街道口处筑好巷战掩体,与日寇逐屋争夺,使日寇进城后,付出惨重代价,仍然进展艰难。

11月29日黎明,日寇照搬进攻北门的做法,先用炮火猛攻,然后才是步兵冲锋,到30日22时,东门所有房屋全部烧光,守军宁死不退,进行寸土寸血拼杀,节节与日寇同归于尽,使日寇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鉴于北门和东门连日被敌人突入,守军损失惨重的情况,11月29日,师长余程万连续发出两则求救电文,随即严令各部坚守战斗岗位,与日寇血拼到底!

28日巷战开始,守城部队只有2440人,到11月30日,则不超过1800人,到12月2日,城内守军只剩下三,四百人。战至2日晚,仅剩文庙与中央银行两个孤立据点,守军不满200,师长也端着机枪上阵,援军未到,已处于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

七、守军突围

战至12月2日20时,57师8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仅剩下文庙与中央银行两个孤立据点和西南城一带城墙和街巷,占据着一条师部通往沅江的唯一通道。从11月26日起,国民党各路援军开始向常德城郊靠近,并且一直与日寇在城郊进行激烈战斗,可惜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日寇防线,守军决定组织突围,迎接援军。

12月3日1时,师长余程万紧急召开57师团以上军官会议,研究决定趁夜向沅水南岸突围,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转进。城内由169团少将团长柴意新率残部51人,牵制日寇,掩护伤兵,继续坚持巷战,迎接援军的到来。

守军于12月3日2时以后开始渡江突围,用5艘无桨小木船,借风力渡过沅江,因船太小,无法装满所有人员,也有不少抱着木板过江的。过江后分几路撤退,炮兵团回官庄留守处,军炮兵团此次配合57师作战的,有炮兵3营和团辖高机连,共有官兵近千人,包括被俘逃回者,仅生还9人,其余全部阵亡。余师长渡过南岸后,即遇敌哨兵,余师长率兵20余人,且战且走,不久就被敌人冲散,余师长左右仅剩下两人,又因左腿旧伤复发,已无法行走。正在急困中,遇见自城中疏散逃避在此的一些市民。战前余师长经常在城内巡视,很多人都认识他,虽已是蓬头垢面,无复人色,但人们还是认出了他。各家闻讯,皆杀鸡宰羊,犒劳这位民族英雄。晚间市民自动放哨,侦察敌情。其他突围人员,也有同样遭遇,突围成功者,少之又少。

余师长突围后,留守牵制日寇的柴意新团长,扼守最后一个据点,与日寇死拼,至12月3日4时左右,率领残部向日寇阵地冲锋,不幸中弹牺牲。

常德城于12月3日8时沦陷,日寇占领常德后,因中美空军对城内进行猛烈轰炸和袭击,加之城内所有建筑为炮火所毁,无隐蔽之处,日寇大部队于当日下午撤至城郊村落,只留少量部队在城内警戒。

八、收复常德

在常德会战期间,虽有四万多日寇包围常德城,进行激烈的攻城战,但也有20余万国民党军队在常德外围与10多万日伪军进行激战。

在西北一线作战的部队国民党74军第51师和58师(师长张灵甫),以及100军第19师和63师,始终把企图进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师团牢牢牵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师团长被打死。

国民党部队以十分惨重的代价向常德继续进军,12月11日,日寇开始全线退却。日寇第11军于14日12时10分,向派遣军总司令部发电请求撤退,第11军19日开始撤退。

九、常德会战结束。

1、双方兵力损失

据国民党参战部队上报阵亡数字:第六战区损失45000人,第九战区损失1500 0人,第五战区损失3000人,共计丧失6万余人,并有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

日寇损失:国民党统计的数字为四万多人,日方公布的数字为:战死1274人,负伤2977人。据分析双方公布的数字都有水分,比较可靠的估计为1万多人。

十、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常德会战结束后,国民党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纪念坊的四根水泥钢筋方柱之间的上方架有三块横匾:正中是蒋介石所题“天地正气”,左侧为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右侧是白崇禧题写的“旗常炳耀”。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基座四方刻有国民党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题词,碑身正面为王耀武所题“陆军第74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公墓落成当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军代表举行了隆重集会,数十匹驰骋疆场的白马也参加了这次集会。

十一、守军主将介绍

余程万 在常德会战期间任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8师师长,广东省台山县人,生于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2月毕业。1927年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是最早进入少将官阶的黄埔生第二人。1943年晋升中将军衔。

余程万为人机智沉着,精明干练,是一个儒将,他治军严明,指挥作战的特点以“坚守著称”。因常德失守,少数没有突围的部下被迫竖起了白旗,蒋介石闻讯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将余程万押送重庆按军法处决。后经常德在重庆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幸免一死,从轻发落,被判徒刑两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余程万刑满释放。

1949年,余程万任国民党第26军军长兼云南警备总司令,1957年流落香港,被匪徒开枪击杀,时年55岁

1943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浴血奋战,与此同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以及中缅边境组织了大型会战。常德会战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次战役。

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开始,仅常德一地的保卫战,日军就先后投入约3万兵力,300余门火炮。

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坚守16昼夜,予敌重创。在50余天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日军虽然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但中国军队二线兵团随即展开反攻。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

会战以日军的被迫退却而告终。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给日军重创,同时在战略上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当年11月18日至12月3日,中国守军57师8000余名官兵面对装备精良的三万余名日军,苦守16昼夜,战至几乎弹尽粮绝仅余百人,重创日军五千余人,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称为“常德大捷”。

罗斯福曾向蒋介石仔细询问了常德守卫部队的番号和主将姓名,并在自己的备忘录上作了记录。”专门研究过这段历史的怀化学院罗玉明教授告诉记者,开罗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听到常德保卫战的消息,无不表示欣慰。

西南“粮仓”屡遭空袭

“此一役对中国而言,是证明其士兵之作战能力;对其盟友而论,亦足证明中国虽处于极大困难之中,尤能渡过难关,击退敌人。”——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街道上空空的商铺突然燃起大火,全城防空警报凄厉响起,瓦片上空传来“哒哒”的机枪扫射声。

在常德县城读书的贾家训熟练地边观察地形边穿梭于自家周边的大街小巷。在一堵倒塌的墙壁下,贾家训找到了弟弟,他的腿已被石块压住难以抽身,正哭个不停。

“飞机一旦阵形散开,那就说明它要开始扫射了。千万别往人多地方跑。”2005年6月23日,79岁的贾家训向记者回忆起了在常德躲避空袭的经历。

那次空袭,贾家训的弟弟在废墟中捡了一条命,可整个常德县城伤亡群众4000余人。之后,贾家训回到学校,发现课程中多了一门《战事常识》课,课程教给学生如何躲避空袭、预防毒气……

“为躲避空袭,每天大清早,商人和百姓吃完早饭就清理一些重要的物品,跑到郊区躲起来,等到一天的轰炸平息,下午5点多再回到城里做生意,直到晚上10点多钟。”

满大启时年19岁,对当时被称为“跑警报”的场面记忆清晰。

1943年,躲避空袭已成为常德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百姓们把钱、账薄等重要物件装在袋子里,从早到晚不离身地背着。这个袋子被人们叫做“警报袋”。

罗玉明教授认为,日军空袭常德是为发动常德会战作准备。当时的常德被称为中国的粮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常德成了拱卫西南大后方的屏障。他分析,“日军进攻常德,一方面是为了消灭第六战区主力,威胁重庆政权,牵制和破坏中、英、美三国军队反攻缅甸的计划;另一方面是觊觎滨湖地区的粮食,劫夺其物质资源,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中国军队保住了常德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中缅公路。”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教授韩隆福这样看待这场战役的意义。

不愿流亡的百姓

“这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破的砖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这个曾经有过16万人口的城里寻一未经摧残的东西,实在难乎其难。”——《纽约时报》

“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鬼子进屋,我就一剪刀捅死他。”1943年11月,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手举剪刀,向前来劝其疏散出城的县警察大队分队长陈光圻表示不愿离家。

老人家的话让陈光圻感动,但他最后不得不强制老人撤离。

1943年11月,57师师长余程万根据形势判断,守城一战不可避免,民众没有必要作无谓的牺牲,于是跟常德县政府协商,将全城居民完全迁出。

现年84岁的老人陈光圻回忆,封城前几天,警察在城内逐一进行排查,如果夜里发现哪家有灯光,就用粉笔在门上画个记号,第二天派人劝说这户居民撤到城外。

除了转移民众,中国军队还把常德北门外的房屋拆倒,造成开阔地,便于射击。

57师170团副团长张庭林的勤务兵顾华江称,护城河浅的地方也被钉上了竹钉。

当地民众非常支持这场战役,许多人不愿置身事外。

陈光圻回忆,一位50多岁的老人主动和他联系替军队当船夫。因年纪大几乎遭拒,老人很不高兴地嚷嚷:“我水性好,不管上来多少鬼子,我都能把船搞翻,让他们到河里去喂王八!”

满大启一家接到撤离常德的通知后,全家老少9口人没有太多言语交流,默默地将衣物、被褥等简单打理,背上包袱便向斗姆湖方向流亡。一路上,难民队伍越走越大。

开战前一天夜里8点多,县长戴九峰带着秘书、保镖、伙夫等20多人开始了最后一批撤退。此时,常德城内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街道上已经见不到百姓,“只有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军用电话线”。

以颊撞颊的殊死战

“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11月18日,日军开始攻城并动用毒气,此时的常德城,火海毒雾,如同炼狱。

由于前线伤员不断,17岁的顾华江从勤务兵变成了一名卫生员。60年后,回忆这段经历,顾华江屏住气息,不断搜索尘封的记忆。

“弟兄们,我这个师长对不住大家,你们挂彩,连饭都吃不饱。”57师师长余程万知道城内粮食不足,一进卫生队包扎所便向伤员致歉。伤员们一脸激动,不知如何应答。

在包扎所外,余程万看到一间破房子里有4桶花生,便问,这个营养好,为什么不拿给伤员吃?有士兵回答:“进城前有命令,没有经过允许,谁也不能动民财民物。”余眼眶一下红了,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先煮给伤员们吃了,等把鬼子赶出去后,别忘了再来照价补钱就是。”

11月26日晚9时左右,日机向城内投下几十个照明弹,常德城如同白昼。一小时不到,日军枪炮如山崩地裂般地全面轰击,发起了总攻。当晚,总伤员人数高达400余人,卫生队彻夜忙个不停。第二天,敌人在30余架飞机掩护下,又向各阵地攻击,顾华江所在的包扎所侧房被炸毁。

11月29日,全城转入巷战,170团坚守常德南门,整整一天没来得及吃饭。卫生队决定给前线士兵送食物和水。顾华江挑了一担水,踏着废墟,躲着弹雨,赶到阵地时只剩了半桶水。

战士们急不可耐地舀水喝,另外两个卫生员把煮熟的花生逐个分给士兵,每人几把。战士们一个个手握手榴弹,左手把没去壳的花生往嘴里塞。

顾华江至今难忘这样一个镜头:有一个呆在坑里的兄弟受了伤,还没喝完水,看见敌人往上冲,手里又没有枪,只有手榴弹,只见他一声不响地握着两枚手榴弹,等一伙敌人冲上来离我们约20米远的时候,他拉开两根导火线,冲了上去,与四五个鬼子同归于尽。

至12月1日,守军终因力量悬殊,防线越来越收缩,除大西门、兴街口、水星楼、上南门外,全城所剩据点悉数被日军占领。顾华江和他的队友拆除了担架竹竿,将一边削尖,制成竹标枪,以备不时之需。

当晚12时许,日军偷偷架三架云梯准备爬城进攻水星楼,此地是全城最高点,一旦被攻下,57师师部就暴露在枪口下。

“我们守在城垛上,上来一个,对着脸刺一个,鬼子们哇哇叫着跌落下去,大都没了命。那一次,我们刺了12个鬼子。“62年过去了,顾华江回忆起这一幕,依然觉得十分解恨。

余程万“独活”?

“人类的持久战争是有限度的,当战至最后的300将士,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报国于他日……假如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保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埋葬于废墟之下,泯灭而无闻于世。”——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

84岁的老人吴荣凯在腿脚利索时,会从乡下步行20多里,到常德公墓坐坐。“跟战友谈谈心,和他们比,我幸福多了,”泪花在他的眼眶中打转。

常德保卫战打响时,吴荣凯是57师169团上尉书记。

负责传达团长柴意新的各项战斗命令。

在这场战斗中,57师师长余程万一战成名,著名作家、报人张恨水将余程万比做唐朝“安史之乱”时守雎阳(今商丘)的张巡,并在重庆《新民报》上赞扬余程万师长的固守。但战后,舆论对“全师阵亡何以独活”的质疑使余程万深感委屈。

当时身为团部机要员的吴荣凯回忆,1943年12月3日凌晨,余程万来到169团团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余程万要柴意新团长率仅剩兵力突围,与从德山方向赶来的援军会合。柴决意不从,理由是余是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如果突围成功,再组织部队反攻有很强的号召力,其他部队可以服从指挥;另一个理由是,紧急关头部下应该掩护长官突围。

余程万最终同意了柴意新的建议。此时,柴意新以不再需要书记官传达军情为由,把吴荣凯推到第171团团长杜鼎全面前,让杜鼎全一定要把吴荣凯带出去。

“我哭着求柴团长把我留下,他就生气地说,我留下是拼命了啊,你还年轻不能留下,走吧!”这是吴荣凯最后一次听到柴团长的指令。

吴荣凯告别柴团长,从常德笔架城处强渡沅水,“抱住一根杉木柱头游到沅水南岸”,上岸后向南急行,穿越一片棉花地才走出日军占领范围。而此时,柴意新率领剩余几十名官兵从北正街华镜玻璃厂方向向日军阵地发动猛冲,直至战死。

171团杜鼎团长战后回忆,攻入城中的日军在街巷中被中国军队的交织火网与果敢逆袭大量杀伤,尸体拥塞巷中,妨碍进攻,日军的后续部队则乘夜间突入,抢收尸体,清出道路。日军施放大量催泪与窒息性毒气,巷战中的日军也奉命大肆渗透纵火,全然不考虑可能危及到自身的进攻部队。

“倭冢”的由来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纽约时报》

“他说我年轻,他那时也才30出头,刚刚结婚7个多月。”

12月9日,吴荣凯随赶到的援军光复常德城,在打扫战场清理战友的遗体时发现了身中4弹的柴意新,柴是四川南充人,死后被追授为中将。被发现时全身军服已被鲜血渗透。

常德会战结束后,74军军部战炮营排长熊孝先回到常德城时,几乎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子,连瓦片也被烧成了红色,到处是尸体,大多数残缺不全,翻开瓦片就能看到断手断脚,空气中飘散着尸体的恶臭。此后一个多月,熊参与修建常德公墓,带人四处收集麻石条,把文庙前一只两米多高的石狮子一步步挪到公墓。

常德县长戴九峰回城后下令调集大批民工带着竹竿进城,用竹竿绑成担架抬尸。

陈光圻则负责掩埋日本人的尸体。

“当时,老百姓争抢着抬中国人的尸体,没人愿意抬日本人。大约十来天,战场才清理完毕。”陈光圻回忆,他们在大西门外的如意粉店后面挖坑,“民工们抬来一具死尸就在城门上画‘正’字,普通的士兵扔在一个大坑内,七八具高级军官的尸体被单独掩埋,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倭冢’。”

公开资料显示,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常德保卫战,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廉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沉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沈崇诲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淞沪抗战。

因此,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

 

太原会战

1937年9~11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太原地区的作战。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 9月21日,日军第5师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汽车被毁百余辆(见平型关战斗)。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忻口会战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阎锡山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12日, 卫立煌调整部署: 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 控制云中山; 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 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10月13日,板垣指挥5万日军向忻口进攻,以第5师为左翼,主攻南怀化;以混成第15旅、堤支队(相当于营)为右翼,进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大泉支队(相当于营)担任内长城二线守备。 第5师集中飞机30余架、重炮 40余门、战车50余辆掩护步兵猛攻;中央兵团据险扼守,士气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岭连日鏖战,南怀化阵地几失几得,战况惨烈。10月16日,中央兵团实施反击,争夺南怀化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奋勇督战,以身殉国,相继由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9军军长王靖国接任中央兵团总指挥,始终坚守忻口阵地。

其间,八路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 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战。19日夜,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日军在忻口伤亡2万余人,作战不利,日华北方面军于22、27和29日先后增调3个团驰援,始终攻不下南怀化,乃转攻大白水。忻口会战正酣,晋东娘子关失守,日军西进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

娘子关防御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 正面为第 17、第30师,左翼为第14军团,右翼为第3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阎锡山急令增援晋北之孙连仲率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组织多次反攻,歼日军一部,但未夺回旧关。21日,日军第20师师长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师一部增援,继续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进攻娘子关,掩护第20师左右两个突击队向南运动。第20师辎重部队行经七亘村,先后两次遭八路军第129师伏击。26日,日军左突击队约4个营经测鱼镇南侧突破第3军防线,绕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是日全线撤退,日军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向西追击,并击退第41军的阻击,11月2日占寿阳。日军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军第20师直属队在广阳山地又遭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各一部的伏击。

 

太原保卫战

11月4日,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决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以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刚增援的第13军推进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以第35军等残损的7个旅担负城防。然而两线撤退的部队尚立足未稳,日军即跟踪而至,部队秩序混乱。5日东路日军占榆次,6日北路日军进抵太原城垣,7日两面日军协力攻城。战至当晚,守城官兵仅存2000余人。8日夜日军突破城垣,傅作义率部突围,9日太原沦陷。

此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

 

徐州会战

1938年1~6月 ,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 、安徽 、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19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

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武汉会战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在徐州失守后,即调整部署,先后调集约130个师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30余艘,共100万余人,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武汉。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挥所部负责江北防务;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指挥所部负责江南防务。另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今北京一汉口)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杭州一株洲)向粤汉铁路(广州一武昌)迂回。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攻取武汉,另以一部沿长江西进。后因黄河决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长江两岸进攻。6月初,第6师从合肥南下;波田支队(相当于旅)由芜湖溯江西进,向安庆进攻。守军第26、第27集团军节节阻击。12日波田支队攻占安庆,继续沿江西进。13日第6师攻占桐城后,转向西南方向进攻,17日陷潜山。至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在江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区。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调整战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2、第11集团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以第11集团军沿长江两岸主攻武汉;第2集团军沿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日军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共9个师、1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和2个野战重炮旅、2个战车团,航空兵3个飞行团各型飞机300余架,海军第3舰队各型舰艇120余艘,共约25万人。另以华中派遣军直辖的5个师分别担任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警备任务,以巩固后方,保障此次作战。

长江南岸地区作战 第九战区以第1兵团在鄱阳湖西岸地区,第2兵团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码头镇之线组织防御。日军第11集团军主力沿长江南岸地区进攻,7月23日,波田支队在九江东面的姑塘登岸。守军第2兵团以第70、第64军等部协同第8军实施反击,由于日军第106师继续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队沿长江西进,8月10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进攻。第3集团军在第32军团增援下奋力抗击。后因日军第9师加入战斗,守军力战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师和波田支队继续沿长江西进,同时以第27师向箬溪方向进犯。第30集团军和第18军等部在瑞昌-武宁公路沿途地区逐次抗击,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军第27师攻占箬溪后,转向西北进攻,18日陷湖北辛潭铺(属阳新),向金牛(今属大冶)方向进犯。在此期间,守军第31集团军和第32军团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区节节抵抗沿长江西进的日军,至9月24日,码头镇、富池口(属阳新)先后陷落。第2兵团组织第6、第54、第75、第98军和第26、第30军团等部在阳新地区加强防御,战至10月22日,阳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继失守,日军第9师和波田支队向武昌逼近。

当西进日军进攻瑞昌的同时,第106师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守军第1兵团第29军团和第4、第8军等部依托庐山两侧及南浔铁路北段的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挫。8月20日,日军第101师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突破第25军防线,攻占星子,协同第106师企图攻占德安,夺取南昌,以保障西进日军的南侧安全。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军等部协同第25军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马回岭地区与之激战,双方成胶着状态。9月底,日军第106师第123、第145、第147团和第101师第149团孤军深入,进至德安西面万家岭地区。薛岳指挥第4、第66、第74军等部从侧后迂回,将其包围。日军第27师一部增援,在万家岭西面白水街地区被第32军等部击退。10月7日,中国军队发起总攻,激战三昼夜,多次击败日军反扑。日军由于孤立无援,补给断绝,战至10日,4个团大部被歼。史称万家岭大捷。

长江北岸地区作战 7月24日,日军第11集团军第6师从安徽潜山向太湖进攻,相继突破第31、第68军防线,至8月3日,先后攻占太湖、宿松、黄梅(属湖北)等地,继续西进。第五战区第4兵团以主力在湖北广济(今梅川)、田家镇、浠水地区准备迎击日军,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固守黄梅西北一线,调第21、第26、第29集团军由潜山、黄梅西北山区南下侧击日军,至28日先后收复太湖、宿松。第11集团军和第68军乘势反攻,未果,退至广济地区,协同第26、第86、第55军等部继续抗击日军。第4兵团令第21、第29集团军自黄梅西北实施侧击,未能阻止日军,至9月17日广济、武穴相继沦陷。接着日军围攻田家镇要塞。第4兵团以守备要塞的第2军并加强第87军一部固守阵地,以第26、第48、第86军在外围策应作战,攻击日军侧背,激战旬余,终因阵地被日军优势火力摧毁,伤亡甚重,29日田家镇要塞失守。日军继续进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占黄陂,直逼汉口。

大别山北麓地区作战 第五战区第3兵团以第51军和第19军团第77军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区,第71军在富金山、固始(属河南)地区,第2集团军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区,第27军团第59军在河南潢川地区,第17军团在信阳地区组织防御。8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从合肥分南北两路进攻。南路第13师于29日突破第77军防线攻占霍山,向叶家集方向进犯。第71军和第2集团军在叶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带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抵抗。日军第13师受挫,得第16师增援,9月16日攻占商城。守军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窝地区,凭借大别山各要隘,顽强抵抗,至10月24日,日军逼近麻城。北路日军第10师于8月28日突破第51军防线攻占六安后,强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进占固始,继续西进。第27军团第59军在春河集(属固始)、潢川一带组织抗击,鏖战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军第10师突破第17军团第45军阵地,攻占罗山,继续西进,在信阳以东地区遭第17军团反击,被迫撤回罗山。日军第2集团军以第3师增援,协同第10师向信阳进攻。10月6日,一部迂回信阳以南,攻占平汉铁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军第2集团军攻占信阳,然后沿平汉铁路南下,协同第11集团军进攻武汉。

中国军队由于处处设防,分兵把守,且未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破坏对方交通线,因此,未能重创日军。在日军已达成对武汉包围的情况下,为保存力量,中国军队不得不于10月25日弃守该城。日军26日占领武昌、汉口,27日占领汉阳。

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日军承认伤亡共3万余人),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10月,中国军队为确保长沙抗击侵华日军的作战。日军为巩固武汉占领区,消灭中国第九战区部队主力,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4个师、2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赣北、鄂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5个军、1个挺进军,20余万人,企图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以逐次抗击、侧击战法消耗日军,诱敌至长沙附近包围歼灭。

赣北作战。集结于奉新、靖安一带的日军第101师主力、第106师一部9月14日向高安、铜鼓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49、第32、第58、第60军英勇阻击。因日军主力迂回至中国4个军的后方,守军被迫撤退至锦江及宜丰等地。19日,日军第101师一部攻克高安后,主力协同第106师西进,被第74、第58军等部阻于大塅(属铜鼓)、黄沙桥(属修水)等地。21日,日军为集中兵力西进,放弃高安。中国军队乘机反攻,收复高安,攻克上富、甘坊。10月3日日军分途后撤,至13日退守靖安、奉新原阵地。 鄂南作战。集结于通城地区的日军第33师9月21日南犯,突破第20军第134师王牙尖、麦市阵地,27日攻占龙门厂后,主力沿长寿街向献钟攻击,在第79军猛烈抗击下,于10月2日回撤,经渣津东攻修水支援第106师,遭守军第8、第78军夹击,于6日由三都经九宫山退向通城。中国军队10月上旬收复献钟、修水。

湘北作战。集结于岳阳地区的日军第6师与奈良支队(相当于团)9月18日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守军第52军奋力抗击,反复争夺。23日,日军在炮兵、航空兵协同下,并施放毒气,强渡新墙河。上村支队(相当于旅)一部在新墙河口的鹿角、九马嘴登陆,从侧后迂回攻击,堵截守军退路。守军第52军因中毒人数较多,被迫撤至汨罗江南岸阵地,与日军对峙。同日,上村支队另一部乘舰经洞庭湖至汨罗江口的土星港、营田登陆,配合主力作战。26日,日军猛烈向汨罗江南岸攻击,守军第37、第52军奋战竟日,后放弃汨罗江南岸阵地,诱日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设伏区。28日,日军第6师、上村支队遭到伏击,损失严重。同日奈良支队攻陷平江,30日与第33师在献钟附近会合,东进受阻。这时,日军由于补给困难,伤亡增多,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势,于月底相继北撤。第九战区令第52、第37、第4军等部实施正面追击和侧后围堵。至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此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挫败日军的战役企图,予敌以有力打击,并为尔后的长沙会战积累了经验。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10月,中国军队第二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

日军为解除中国第九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企图在汨罗江以南长沙以北地区消灭第九战区主力。1941年9月,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4个师、4个支队、2个飞行团及海军一部,共11.5万人,分两路向长沙发动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2个飞行大队,共30余万人,利用有利地形与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企图诱敌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以北地区予以歼灭。

9月7日,集结于岳阳西南的日军第6师一部,为掩护新墙河方向主力展开,向大云山地区攻击,遭守军顽强抗击,受挫。后增调第40师、荒木支队(相当于旅)支援,激战至17日,大云山得而复失,退回西塘。17日夜,日军第3、第4师和第6师主力、早渊支队(相当于旅)在新墙河北岸全线展开。18日拂晓,在炮火掩护下,强渡新墙河,从荣家湾、新墙、潼溪街等处突破南岸守军阵地。守军第4、第20、第58军与日军激战后,以少数兵力迟滞日军,主力转移至双石洞、洪源洞一带侧翼阵地待机。同时,日海军陆战队和平野支队(相当于营)乘军舰10余艘、汽艇200余艘,由岳阳经洞庭湖向青山、芦林潭等处进攻,从右翼威胁长沙。19日,江藤支队(相当于营)留守新墙河南岸,抵抗侧翼守军。日军主力速向汨罗江挺进。是时,第九战区令第99、第37军于汨罗江南岸阻止日军;令第26、第10、第74军分别向瓮江、捞刀河、浏阳方向急进,准备从右翼包围日军。此电文被日军破译。21日,日军强渡汨罗江后,改正面突破为侧翼包围,向东迂回,包抄中国军队。23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分别于浯口、瓮江地区围攻第37、第26军;26日,又于春华山、永安市地区攻击第74军,中国军队损失严重。日军继向长沙、浏阳河方向进攻。28日,早渊支队攻入长沙。29日,日军第3师一部抵株洲。为策应长沙作战,中国第三、第五、第六战区23日起分别对各自当面日军发动进攻,有力地牵制了日军行动。第九战区的鄂南、赣北部队也向当面日军实行袭扰。29日,第九战区预备队和增援部队第72、第79、暂编第2军等6个军进入长沙外围,在敌后的第4、第20、第58军亦尾敌南下。日军陷于南北夹击境地。加之后方运输线遭到中国军民破坏,补给困难,10月1日下令北撤。第九战区部队全线反击,跟踪追击与超越追击,给日军以杀伤。9日,日军越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

 

豫湘桂作战

1944年4~12月,中国军队在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

1943年,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遭失败,使南洋(东南亚)各地军队的海上交通线受到威胁。日本大本营为保持本土与南洋的联系,决定打通从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同时摧毁沿线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国派遣军使用累计约51万兵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共约100万兵力进行抗击。

豫中会战 1944年4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12集团军共5个师又3个旅 、1个飞行团 (飞机168架)、第1集团军和方面军直属部队各一部,共14.8万余人,在第11、第13集团军各一部配合下,以攻占平汉铁路(北京一汉口)南段为目标,向郑县(郑州)、洛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8个集团军1个兵团共17个军约40万人,在第八战区和空军(飞机156架)各一部支援下,以第28集团军依托黄河南岸既设河防阵地抗击日军;第4集团军在河南汜水县(今并入荥阳)、密县(今新密)间山区构成防御地带,进行坚守防御;第31集团军集结于禹县(今禹州)、襄城、临汝(今汝州)地区,待机歼敌。18日,日军第37师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从中牟新黄河(今贾鲁河)东岸向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河防阵地发起攻击。19日,日军第110、第62师由郑州黄河铁桥南端向第28集团军第85军邙山头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后,至23日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汜水、密县。25日,日军第13集团军以2个旅由安徽正阳关、凤台攻向阜阳,作出向河南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30日,日军第12集团军以3个师又2个旅向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月1日失守。日军第12集团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6日分别撤往伏牛山、韩城。至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第27师,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集团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在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同日晚,日军第1集团军以8个营从山西垣曲(今古城镇)强渡黄河,攻占河南英豪、渑池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东西分进。至14日,与西进日军击退第36集团军和刘戡兵团,包围洛阳。18日,日军菊兵团(第63师一部)攻击洛阳,守军第15军配属第94师依托城防工程,顽强抗击一昼夜,使敌攻击受挫。华北方面军令第12集团军司令官指挥第110师一部、坦克第3师主力、骑兵第4旅和菊兵团攻击洛阳。守军孤军奋战至25日分路突围,洛阳失守。在日军第12集团军主力西进后,第五战区第55军、第十战区豫南挺进军等部,向平汉铁路南段实施袭击,一度收复确山、漯河等地,以牵制日军。6月2日,第一战区主力、第八战区一部发起反击,战至中旬,将日军逐至陕县、洛宁、嵩县、鲁山一线,双方对峙,会战结束。

长衡会战 1944年5月,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8个师、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以攻占湘桂铁路(衡阳-来宾)为目标,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15个军)另2个军共约40万人,在空军(飞机181架)、友邻战区支援下,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27日,日军以5个师由湖南华容、岳阳、湖北崇阳沿湘江两岸和湘赣边山区分三路发起攻击,以3个师集结于湖北监利、蒲圻待机。另以1个团又5个营进至江陵以南松滋河沿岸进行牵制,以掩护军右翼。防守新墙河的第20军予日军中路第68、第116师以持续抗击后,转至湖南平江以东山区待机。防守崇阳东南山区的第72军、挺进纵队对日军左路第3、第13师逐次阻击,迟滞其行动。防守益阳的第73军抗击日军右路第40师。6月1日,日军中、左路强渡汨罗江,突破河防阵地后,分路向捞刀河、浏阳河进攻。守军第37军采取边抵抗边后撤的战法,撤至浏阳附近山区待机。至14日,日军相继攻占沅江、益阳、浏阳。16日,日军第34、第58师、第68师一部攻击长沙城区。第4军坚守至18日下午,伤亡殆尽,长沙失陷。第九战区为阻敌深入,保卫衡阳,从20日起向日军发起反击,至27日,将日军左、右路分别阻滞于醴陵、湘乡;对日军中路在渌口、衡山间虽给以打击,但未能阻止其南进。28日,日军第68、第116师攻击衡阳。守军第10军(4个师)依托工事以正面和侧面火力掩护,连续实施反冲击,战至7月2日,予敌以重创,迫其停止攻击。11日,日军第68、第116师得到增补后,以15个步兵营、12个炮兵营第二次攻击衡阳。守军以固守阵地与机动防御相结合,加强阵地间的互相支援,实施短促近战和反冲击,战至20日,迫敌再次停止攻击。其间,被阻滞于湘东山区的日军第3师先后在醴陵、茶陵、安仁遭重创。后在第27、第34师和第13师一部支援下,战至月底,始突破围阻。

8月4日,日军第11集团军集中4个师第三次攻击衡阳。守军抗击至8日,伤亡惨重,且孤军无援,被迫放下武器,衡阳陷落。会战结束。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日军侵占湖南衡阳后,为准备进占广西桂林、柳州,以第11集团军6个师又1个旅,于29日由衡阳沿铁路向湘桂边界推进;以第23集团军2个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于9月6日由广东清远等地沿西江向广西梧州进攻,另1个独立混成旅由广东遂溪向广西容县进攻。10日,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奉命指挥第11、第23集团军、第2飞行团(飞机约150架)和第2遣华舰队一部,共约16万人,在南方军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为目标,向桂林、柳州进攻。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14日,日军第11集团军攻占全州,随后调整部署,准备攻击桂林。22日,日军第23集团军陷梧州,至10月11日相继攻占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战区鉴于全州地区日军尚无行动,遂调整部署,将所部编组为桂林、荔浦、西江3个方面军,南宁、靖西2个指挥所,以大部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击破西江方面之敌。21日,第64军配属桂绥第1纵队向进占桂平、蒙圩之日军独立混成第23旅实施反击;另以第135师等部向平南、丹竹攻击,策应反击。战至28日,日军第23集团军主力逼近武宣,中国军队遂停止反击退守武宣。与此同时,日军第11集团军突破桂林、荔浦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主力于11月4日进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进攻。7日第四战区将3个方面军编组为左、中、右兵团,集中兵力保卫桂、柳。9日,日军第40、第58、第37师和第34师一部,向桂林城发起总攻。同日,日军第23集团军第104师、第11集团军第3、第13师突破中央兵团的防御阵地,攻向柳州。11日,防守桂林城区的第31军大部牺牲,小部突出重围,桂林陷落;坚守柳州城区的第26军伤亡过半,奉命撤离,柳州失守。随后 ,日军第3、第13师沿黔桂铁路 (都匀-柳州)向西北进攻;第23集团军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宁)向西南进攻,24日占南宁。28日,日军南方军第21师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至12月2日攻至贵州独山,遭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撤回广西河池。10日,日军第21师与第22师各一部在绥渌会合。至此,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中旬,双方逐渐形成对峙,会战结束。

此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于战略指导失误,战役指挥失当,致使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空军基地、场站被毁。日军尽管达成作战企图,却无力保障大陆交通线畅通,也未能阻挡美机空袭日本本土。由于分散了兵力,为中国军队反攻提供了条件。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至6月,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是为枣宜会战。

宜昌是武汉和重庆间最大和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为进入四川的咽喉,其西即为地势异常险要的三峡,因而宜昌实为战时陪都重庆的门户,并且是沟通大江南北各战区的后勤补给枢纽,在宜昌东北方向隔汉水相望的是重镇枣阳。1939年底,中国军队主动发动广泛作战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日军遂决定实施报复作战,于4月中旬调集重兵,企图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枣(阳)宜(昌)地区。

为阻止日军进犯,第5战区确定分为左、中、右3个集团军,采取分路挺进敌后袭击日军,主力向两翼外线转移,相机与日军决战的方针,并调集6个集团军,计21个军56个师兵力参加作战。会战前后分为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和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两个阶段,由于中国军队的奋勇抵抗,日军遭受沉重打击,战役几起几落。

第一阶段,从5月1日至下旬,以枣阳为中心的作战。中国军队激烈作战,甚至达成了包围日军的预定战略计划,为了阻敌逃窜完成围歼日军队任务,中国第33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一部深赴敌后,误入日军包围,日军对张部展开疯狂的攻击,企图打开缺口,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牺牲。张自忠将军屡立战功,一心抗战,为抗日战争中集团军总司令牺牲者之第一人,他的牺牲,是中国抗战的重大损失。日军随后展开反扑,再陷枣阳及其以北一带。中国军队退守。

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至6月24日以宜昌为中心的作战。日军占领枣阳后,损失惨重,已无意再战,但担心完不成既定作战计划会失去“皇军的面子”,决心继续实施第二阶段宜昌作战。经反复争夺,在再次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于6月12日攻占宜昌,但中国军队收复了中间地带,使日军成为孤军深入的状态。日军认为已经保全了“面子”,决定撤退,16日,日军将宜昌的军事设施破坏一空后撤退,中国军队随之跟进宜昌。不料日军日军大本营因德国打败了法国而激起疯狂的热情,命令日军据守宜昌,业已退却的日军突然回兵,于24日再陷宜昌。此后,日军无力继续进攻,战事渐止,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新的对峙。

枣宜会战历时近两个月,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战役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以张自忠将军为代表的中国爱国军人伟大的抗战精神给日军以强烈震撼。

战役的失败也给正面战场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丢失了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富裕的产粮区,日军在宜昌修建飞机场对重庆等大后方地区狂轰滥炸,加上欧战的不利形势,种种因素的综合,极大影响了重庆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悲观消沉局面,而这正是日本迫降政略中最希望看到的。宜昌会战后是中国抗战最危险的时期。但同时,在这种形势下,激烈全国抗战士气、推动抗战继续前进的重任进一步落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敌后战场上。

 

随枣会战

中国第5战区在湖北省西北随县、枣阳地区进行的抗击侵华日军的战役。1939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中国各战区发动“四月攻势”,积极袭扰牵制日军。第5战区从东、西两面向平汉铁路南段进攻,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主力,由湖北移驻枣阳,加强了第5战区的实力,使日军侧背受到威胁。 为此,华中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3、第13、第16师及骑兵第4旅,由信阳、应山、钟祥一线向桐柏、随县、枣阳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围歼第5战区主力部队,以解除困扰。 中国第5战区司令长官制定了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持久消耗日军,伺机反击的方针,准备挫败日军的进攻。

5月1日,驻钟祥、京山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向钟祥以北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即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方向突击。中国守军顽强阻击,并不断以襄河西岸的部队渡河侧击北犯日军,但终因日军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未能阻止其进犯。8日,日军占领枣阳10日,再占湖阳镇和新野;12日,又夺取了唐河,并一度占领南阳。此时,驻应山方向日军第3师主力发起进攻,连陷吴家大店、徐家店。4日,日军与中国守军第84军激战两昼夜后,又夺取了塔儿湾阵地。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高城为日军占领。5日,日军第3师一部向天河口市发起进攻,并于两天后夺占天河口。8日,高城日军向厉山阵地发起进攻,守军第84军与敌展开激战。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见进攻发展顺利,遂令驻信阳的第3师第29旅向桐柏进攻。12日,该路日军攻陷桐柏。在各路日军先后占领桐柏、高城、三阳店、唐河、新野一线,即将合围桐柏山、大洪山守军主力的形势下,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令第31集团军主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由豫西南下,向唐河、新野一带反击,同时,命令在大洪山、桐柏山担任游击任务的第39、第13军向唐县镇、枣阳攻击,牵制日军西进,命令襄河两岸部队堵截日军退路。13日,中国军队增兵南阳,先后克复唐河、新野。15日,各路援军发起攻击,经三日激战,重创日军。日军因苦战多日,疲惫不堪,遂向东南退却。19日,中国军队收复枣阳。23日,收复随县,随枣会战结束。此役,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此役毙伤日军13000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

 

忻口会战

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两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但由于国民党指挥无方,作战不力,终于失去了忻口、太原。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指挥部集中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具体兵力部署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军及第十四集团军等部组成中央兵团,由卫立煌副总司令指挥,负责守卫蔡家岗、灵山、南怀化、阳明堡一线阵地;以第十八集团军(除一二零师)、第七十三师、第一零一师等部组成右翼兵团,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守卫五台山一线阵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师及独立第七旅等组成左翼兵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防守黑峪村迄阳方口一线阵地;以第三十四军、三十五军和第六十六师等部为预备队,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在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 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10月 1日,日军千余人向阳明堡进攻,与中国第十九军一部发生激战,并侵入阳明堡。2日,在飞机、大炮配合下进攻崞县。4日,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从崞县以西迂回,向原平镇猛攻。此时,从平汉路石家庄调来的卫立煌部还没有赶到,由五台山向忻口转移的晋绥军两天后才能到达,形势十分危急。为使主力部队有充裕时间集结忻口与敌决战,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中国守军死守崞县、原平,以待后续部队到达、5、6两日,日寇集中炮火对崞县中国守军猛烈轰击,阵地几乎完全被炸。第十九军第四零七团官兵伤亡极为惨重。7 日,围攻崞县的日军增加到五、六千人。日军以飞机20余架、野重炮30余门对县城狂轰滥炸 6个小时,北城墙被毁,第四十一团伤亡殆尽,敌人乘机突入。东西城墙守军奋勇夹击,与敌人展开巷战肉搏。入夜,中国守军各级军官亲自率军堵击敌人,日军有增无减,局势无法挽回。8日,王靖国军长不得不率余部突围,崞县陷落。

原平镇守军为姜玉贞第一九六旅。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结,第二战区长官部命令他“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从10月 1日起)”。在部队由代县向原平转移的途中,日军已经在背后追赶了。在距原平还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与敌第十五混成旅接火,且战且退。在原平镇外,姜玉贞命令所部构筑工事,死守铁路和公路。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飞机、重炮、战车的配合下,向原平发起猛攻。姜玉贞亲临指挥,敌人多次进攻被打退,姜旅伤亡日益惨重,阵地逐渐缩小,日军形成对原平的包围态势,最后,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内。到第 7天,日军从城东北角突入,占领城的东半部,与姜旅隔街相抗。这时,姜玉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当即表示:“誓死抗战,无令不离斯士。”10月 8日崞县失守后,大量日军围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攻占。此时姜旅的五千人,还只有二、三百人 ,被围困在城东北角 ,但将士们毫无惧色,在姜玉贞率领下与敌展开巷战,短兵相接,逐院争夺。一直坚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务。之后,姜玉贞率余部突围,不料,在城外被敌炮弹击中,以身殉国。此次战斗,姜玉贞旅与敌血战10天,以劣势之军抗击强寇,几乎全部壮烈殉国。11日,日军占领原平。

崞县、原平失陷后,忻口完全处在日军直接攻击之下。忻口位于同蒲路要地忻县以北,右靠五台山脉,左依宁武山脉,两山之间是一片河谷,河谷中有一座数十米高的土山,山上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10月1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重新调整部署,调傅作义的预备兵团加入中央兵团作战,与敌继续在忻口一线作战。13日,日军调集五千余兵力,在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下向忻口中央阵地——南怀化猛攻,试图实施中央突破。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怀化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中国守军虽身陷焦土,仍英勇杀敌,激战至深夜,阵地13次易手,终于将突入南怀化之敌包围歼灭。14日,日军增兵数千,再次猛攻南怀化阵地,中国守军与日寇展开更为激烈的战斗。右翼中国守军第十五军与敌战至傍晚,将日军一部赶至灵山脚下;左翼第十师则将敌一部击溃,收复了旧练家庄等地,但南怀化主阵地陷于敌手,防线上出现破口,拉锯战愈加惨烈。

10月15日,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歼灭敌人,收复中央阵地,调第九军、第二十一师等部约 5个旅兵力在中央兵团总指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的指挥下,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攻。中国军队从正面出击,从三面围攻敌人。在阵地前,郝梦龄军长对士兵讲话:“先前我们一个团守这一阵地,现在我们剩下一百多人,编成一个连,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我出发前,已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全体士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然后挥笔疾书:“站在哪里,死在哪里”八个字,晓谕全军将士。16日凌晨 2时,反击开始。在郝梦龄的指挥下,中国军队连克几个山头,到5时许,天色微明,郝梦龄急于赶到第5旅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官兵们告诉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敌人火力封锁十分危险,劝他写书面命令派人送去,郝军长说:“瓦罐不离井口碎,大将难免阵前亡。”说罢毅然向前沿阵地奔去,在穿过离敌仅二百米的阵地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接着独立第五旅旅长郑连珍也阵亡殉国。郝梦龄军长原率部驻扎贵阳,国难当头,请缨北上。此前他对妻子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与敌人拼。”当他率部途经武汉与家人告别时,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更爱我们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写下遗书,让孩子们日后拆阅。他写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在忻口阵地前沿,他对军官作战前动员,他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在决战前夕他给妻子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梦龄以身殉国,实现了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夙愿。郝梦龄牺牲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以示褒扬。1938年 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称赞郝梦龄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由于忻口中国守军的勇敢作战,日军自10月13日开始进攻忻口中央阵地,到10月底,双方激战半月之久,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些地区。

在正面守军顽强抗击敌人的同时,我左右两翼兵团则在五台山及宁武山区对日军后方不断袭扰。10月14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与独立第七旅配合,一举收复宁武县城。15日,该军又在广灵、灵丘一带歼敌百余人,并收复广灵。19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歼敌百余人,炸毁飞机20多架,使猖狂的日军在忻口会战中损耗了空中优势。我左右两翼部队对敌人的袭扰,尤其是第十八集团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迫使日军以相当兵力回守后方,有利地支援了忻口正面的战斗,正是这种有效的配合,在10月底之前,日军虽多次发动进攻,但忻日阵地终未能被其攻破,而且中国军队还能数次发起反攻,歼灭敌人。

日军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甚微,于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进攻。驻守在正太路娘子关隘口的中国守军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所部。自10月11日开始,日军与中国守军在正太路及娘子关周围地区进行战斗。14日,中国守军在娘子关附近得到孙连仲所部的增援,立即对进犯之敌进行反 ,当日即毙敌数百名。15日,又将侵入关沟之敌1500多人大部歼灭,并于次日拂晓发动全线进攻,与敌血战肉搏,痛歼敌军。但到19日,日军援兵大量增加,并得到飞机、火炮的有力配合,中国军队虽继续奋勇战斗,终因力量悬殊,逐渐转为劣势。26日,娘子关遂被日军攻陷。娘子关失守,忻口中国守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况。11月 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不得已下令忻口守军撤退,保卫太原。洒满中国上将鲜血的忻口于当日被日军占领,战事转向太原。

 

湘西会战

1945年4~6月,中国军队在湖南西部地区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战。

日军中国派遣军为占领并摧毁芷江空军基地,打击中、美空军,维护华北、华中主要交通干线的畅通,令第20集团军司令官坂西一良指挥第116、第47、第34师,第68、第64师各一部,在第5航空军一部支援下分别由邵阳、东安等地向湘西进攻。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确保芷江空军基地,指挥第4方面军、第3方面军一部共7个军19个师,在部分中、美空军支援下抗击日军。主要部署:第4方面军以一部防守邵阳西郊和新宁等地,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抗击,主力置于武冈、洞口、新化之间,待机与日军决战。第3方面军第26军守备城步、龙胜等要地,阻止广西日军增援;第94军集结通道、靖县地区,配合第4方面军作战。新编第6军空运芷江为总预备队。日军于4月中旬发动进攻。邵阳方面,第116师和重广支队(以第47师1个团为基于)从11日起分四路西犯,至月底在守军顽强抗击下,被阻滞于洋溪和放洞(黔阳东)、江口、洞口一线。东安方面,关根支队(以第68师第58旅、第34师第217团组成)于4月15日起分由资源(属广西)、东安向武冈方向进犯,17日攻占新宁。一部于27日进攻武冈,被守军所阻;另一部经武阳向瓦屋塘及附近的茶山地区攻击时受挫。何应钦鉴于日军主力已进至预想决战地域,除令正面各军继续奋力阻击外,令第18军星夜由常德等地南下至六都寨(属隆回)地区,第94军主力由长铺子(绥宁县治)向武阳地区急进,南北夹击日军。此时,坂西一良察觉到进入洞口、武冈等雪峰山区的部队有被分割包围的危险,遂于5月4日下令将主力撤至山门、洞口和花园附近待机。关根支队在撤退中屡遭第3方面军堵截和围攻,大部被歼。第4方面军于5月8日开始全面反攻,在空军有力支援下,将第116师分割包围于山门、洞口等地。日军遭严重打击后突围东窜。坂西急令第47、第34师主力先后于邵阳、新宁地区投入战斗,掩护部队后撤。中国军队分路追击,至6月7日,日军退回原阵地。

此战,中国军队选择决战地域适当,正面阻击、两翼包抄和分割包围战术奏效,歼日军4000余人。

 

南京会战

1937年11月13日至12月13日,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及附近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 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南北交通枢纽。

津浦、京沪、京芜铁路在此衔接,公路四通八达,水路以长江为主,溯江而上可直达武汉、重庆,顺江而下直通上海。南京城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地势险要,历来是军事要地。外围有乌龙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方山、牛首山等,构成一道弧形的天然屏障;城郭有幕府山、只、紫金山、雨花台等制高点,可控制交通要道;市区城墙坚固,又有护城河环绕,市内地形略有起伏,有8座小山可作防卫依托,便于据险防守。

战前态势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直接威胁上海守军的侧后安全。8日,上海守军在日军夹击下,开始全线撤退。日军为迫使南京政府投降,决定乘机发起追击,分兵两路向南京方向实施进攻。北路为日军主力,沿太湖南侧之京杭公路实施进攻,并以一部兵力直插芜湖,以阻击国民党军西撤,企图围歼国民党主力于南京及其附近地区。两路日军计20余万人,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北路为上海派遣军,由第3、第9、第11、第13、第16师团和重藤支队编成,由松井石根直接指挥;南路第10军军长柳川平助中将指挥。 国民党军为阻击日军进攻,决定以一部兵力扼守福山、苏州、嘉兴、乍浦一线(“国防一线”)既设阵地,不得已则退守江阴、无锡一线“国防二线”;以第10集团军6个师到宁国、广德附近集中,尔后对南路日军实施攻击,企图将其压迫至钱塘江附近而歼灭。与此同时,计划以第7战区一部兵力在龙潭一南、广德以北山地实施防御,并破坏交通、迟滞日军进攻,策应南京的保卫战。 至11月12日,太湖北侧地区为左倾地区为左翼军,陈诚为总司令,辖第15、第19、第21军;太湖南侧地区为右翼军,张发奎为总司令,辖第8、10、23集团军。此时,南京守军仅有教导总队、第36、88师和宪兵2个团、炮兵第团等部,共6万人,且不少是在上海激战后撤到南京整顿补充未完的部队。 11月20日,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南京警卫执行部改组为卫戍长管部,唐生智任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连同陆续从上海退回南京的第87师,第2军团之第41师、48师、74、66、86军等部,南京守军总兵力达11万余人。其主要部署:南京及其近郊为第36、87、88师、教导总队和宪兵部队守备,其中第88师在水西门、中华门至武定门及雨花台一线,第36师在玄武门、红山、幕府山、挹江门一线,并与幕府山要塞、狮子山要塞协同作战;教导总队在光华门、中山门及太平门、紫金山、麒麟门及天堡城之线,并以一部兵力坚守乌龙山要塞;第87试在通济门,光华门一带;宪兵部队在定淮门至汉中门清凉山地区。南京外围阵地为第2军团和第74、66、83军等部守备,其中第2军团在栖霞山、乌龙山地区,担负协助乌龙山要塞炮台严密封锁长江和阻击沿铁路两侧进攻之日军的任务;第74军在淳化镇、牛头山一带组织防御;第66军在淳化镇至凤牛山一线,并向句容派出警戒部队;第83军在凤牛山至龙潭一线,并向下属派出警戒部队。江阴阻击站 11月13日,北路日军发起了进攻。第3、第9师团沿京沪线西进;第11、13师团向太仓、常熟方向攻击前进;地第13师团及重藤支队从白茚口南岸登陆,向支塘、福山、兴隆镇进攻,企图切断京沪公路。与此同时,日海军一部溯江而上,配合地面进攻部队行动。13日晚,国民党左翼军撤至福山、苏州一线阵地。15日起,双方激站于常熟、兴隆镇、福山及沿江一带地区。19日日军以猛烈炮火和频繁轰炸突击守军,并以第13师、16师和重藤支队向常熟、福山等地实施进攻。守军不敌,遂向无锡、江阴一线撤退。24日,日军第9、第11、16师以多路进攻直扑无锡,并以秋山支队乘汽艇横渡太湖,突破守军第50军在太湖西岸的防御阵地,向常州迂回,以对无锡形成合围之势。无锡守军见势不妙不战而退。27日,日军进占无锡。国民党左翼军除一部退往常州外,主力向浙、赣、皖边区撤退。日军兵分三路继续攻击前进。其右路为第11、13师,向江阴方向实施进攻,遭守军103、112师及江阴要塞守备部队的顽强抵抗。中路为第16师,在句容以东击退了守军的反击,于12月5日攻占句容,6日抵达汤山以东地区,与守军第66师展开激战。左路为第9师11月29日攻占常州后继续向西进击,12月2日攻占金坛,6日占领天王寺,并突破守军第51师防御阵地,进至淳化镇附近地区。此阶段,江阴地区的战斗最为激烈。 江阴位于长江下游,地处上海、南京之间,与北岸之靖江相望。此处江面狭窄,仅宽2公里,南岸山陵起伏,地势险要,是长江的“大门”。早在8月13日凇沪抗站爆发后,国民党军即封闭了长江江阴下游的长山港江面,沉没了28艘装满石头的军舰和大型商船,组成了第一道长江封锁线,以阻日舰上驶。江阴要塞则充分利用有势地形,构造了坚固工事,组成了东山、西山、黄山、肖山、鹅山等8个炮台,计部署各种泡37门,其中有当时最先进的88毫米高平两用半自动火炮和150毫米加龙炮,另有2个守备营和工兵、通信各一个连。要塞司令许康,经常教育官兵,并以“一定要与江阴要塞共存亡”的口号激励部属,决心誓死守长江“大门”。此时 ,第103、112试奉命防守江阴地区,第102师2在要塞以东,第112师以一个旅和一个师直属队坚守江阴县城,主力在要塞以西及南地区,并与第103师相衔接。江北天生港地区由第111师防守,与江阴形成了犄角之势。守军斗志旺盛,严阵以待,准备迎头痛击来犯之日军。卫戍长官兼江防军总司令刘兴坐镇江阴,统一指挥作战。 11月27日,日军第13师团向江阴地区发起了进攻,以炮火向黄山炮台实施了猛烈突击。黄山炮台即行还击,东山、西山炮台同时射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激战中,日军还使用了瓦斯弹,由于守军炮台均在狭小的高地上,加上江风吹送,未造成严重后果。与此同时,第103、112师防守部队以火力杀伤地面进攻之日军,并展开了近战肉搏,经反复争夺,将进攻日军击退;入夜,双方形成对峙。深夜,第103师组成敢死队主动出击,利用夜暗和有利地形,秘密接近日军,以集束手榴弹炸毁其战车7辆.28日,日军未敢贸然发起进攻,仅以密集炮火向守军种地猛轰,从黎明一直持续到中午.29日,长江下游的日舰向江阴要塞实施了炮击,要塞守军以炮火还击,击沉了日舰3艘,伤其一艘.与此同时,地面进攻日军也发起了多次进攻,守军坚首阵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双方各有部分伤亡.激战中,第112师师长霍守义负伤,遂由第334旅旅长马万珍代理指挥,并根据上级命令,决定夜间组织突围.22时,第112师开始向西突围,绕过江阴城北,沿公路向西行进,在南闸镇以西地区遭日军火力封锁后被打散,之后,大部西撤,一部撤到江北. 30日,日军再次发起了进攻,第103师各部坚守,顽强抗击,并多次组织反击,有的阵地失而复得,双方死亡惨重.12月1日,日军陆海空三军联合向江阴地区猛扑,日机80余架向守军阵地实施了轮番连续轰炸,一时炸弹倾泻,火光连天,守军大部分阵地和工事被摧毁;而要塞部分国防工程和底下工事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有的已找不到钥匙,以至无法使用;加上双方的对峙,多为近战,使要塞重炮无以发挥优势, 而日军水陆并攻,,攻击愈激烈.情急中,第103师师长何知重将103师全师投入激战,官兵伤亡极为严重.入夜第103师奉命突围,向镇江方向转移.行至江阴,由于112师以突围,前后受敌,更增加了伤亡. 江阴阻击站,历时5昼夜,第103\第112师以及要塞守备部队顽强抗击了优势日军的进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氛. 广(德)泗(安)战役南路日军第10军于11月13日攻占了平望,19日占领嘉兴,尔后以一部兵力在沪杭线上对杭州,开展了进攻态势,主力则沿太湖南侧向西急进.国民党为巩固吴兴(湖州),急令第21集团军第7军先头部队占领升仙镇\大钱镇一线阵地,抗击日军的进攻.11月,川军,刘湘第23集团军奉命进至南京东南之溧水,溧阳地区集结待命.而后,安排布防在广德,泗安一线,以确保南京芜湖的侧翼的安全,并掩护上海守军的撤退,前线指挥官为陈诚. 24日,日军突破第7军防守阵地,,进而攻占吴兴,长兴等地.尔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分兵向泗安,广德攻击前进.26日上午,日军先头2个骑兵连向第23集团军一线防御阵地急奔而来,守军实施射击,日军仓皇逃窜.随后,日军第18师团主力在20余架飞机及坦克\炮兵的掩护下,向第145\146\148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守军官兵沉着应战,顽强坚守阵地.直至暮色降临,日军被迫撤退.27日黎明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日军再次向守军发起进攻,守军官兵再次退了敌日军的进攻.第146师事先在日军进攻路线两侧埋伏了近2个团,对溃退日军实施了两面夹击,日军在遭受重大伤亡的情况下狼狈逃窜.29日,日军第18师团在飞机和坦克\火力掩护下,集中主力再次向泗安方向发起了进攻.第145师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至14时,上中下泗安相继失守,师长饶国华指挥退至界牌一线继续坚守. 30日黎明,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主要方向指向了界牌.饶国华沉着指挥,并写下了遗嘱,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日军主力沿公路向广德进军,守军伤亡越来越大,饶国华,眼看日军攻势凶猛,如潮水涌来,拨出手枪自戕成仁.日军`随即攻占了广德.与此同时,日军第114师于11月28日攻占了宜兴;12月2日占溧阳,4日占了溧水.尔后兵分两路,一路回合第9师向淳化镇进攻,另一路指向秣陵镇.第6,第18师于11月30日在广德回合.之后,第18师团于12月7日占据宣城,10日攻占了芜湖,从而切断了南京守军的退路;第6师于4日攻占郎溪,5日夺取了水阳镇,随后绕道丹阳湖,于9日攻占当涂,10日渡过长江攻占了和县,并一举突破了守军乌江镇地区防线,向浦口急进.至12月6日,进攻南京各路日军,已进抵栖霞山,汤山,淳化镇,秣陵镇附近,对南京守军构成三面合围之势. 南京守城战 12月7日起,日军对南京外围防线发起攻击.淳化镇,牛首山一带为第74军防守,第51师占领方山至淳化镇一线阵地,第58师占领牛首山,军部在通济门外一村庄内.部队进入后发现许多国防工事用土埋着,有的上锁打不开.7日上午,守军正在抢修工事,闻日军已由句容向西急进.16时,日军先头与第51师警戒部队开始接火.8日拂晓,日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向淳化镇守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第58师也与日军开展了激战.国民党空军及苏联空军志愿大队迅疾起飞,向来犯日机发起反击,击落日机2架.守军官兵精神为之一振,激战至黄昏,阵地巍然不动.9月8时,日军集中主力,地空联合又一次发起攻击,并以一部兵力向方山迂回,威胁淳化镇的翼侧.经连续激战,守军伤亡惨重,淳化镇等地均遭日军猛烈攻击.南京外围经2昼夜激战,日军先后占领了栖霞山,汤山,秣陵镇等要点,守军被迫退色乌龙山,麒麟门,大胜关一线. 12月6日晚,蒋介石召集少将以上将领训话:南京是总理陵墓所在地,如今首都已是一座围城,保卫首都的重任交给唐生智将军,大家服从唐将军,正象服从我一样.我走后,也会调部队来策应.万一有什么不幸,大家也将成为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7日5时45分,蒋介石飞离南京去庐山.天亮后,日机飞临南京上空轰炸.8日,南京守军完成了城防部署:第88师在雨花台,中华门一线;第71军第87师在光华门,通济门地区;教导总队坚守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地区,第2军团坚守杨坊山,乌龙山一线及乌龙山要塞;第78军第36师 固守红山,幕府山,下关一线;第78军第156师在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外围部队撤退;第74军第51,58师撤回后防守河定桥之线;第103,112师向南京急进;第 66军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待命. 9日,南京守城站全面开始.7时起,日军飞机60余架在城内外实施了反复轰炸.日机还向城内投撒了松井石根致唐生智的"投降劝告书",向守军发出了最后通牒,限于10日前交出南京城.唐生智对此不于理睬,令各部严阵以待,誓 与城市共存亡.并指令第78军军长宋希濂指挥第36师沿江警戒,禁止任何部队渡江. 教导总队是南京保卫战中装备最好,实力最强,兵员充足的主力部队,兵力达3万余人,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为邱清泉.教导总队在南京驻防和训练达4年多,阵地坚固,地形熟悉,士气旺盛,当时被蒋介石称为"铁卫队",紫金山最高处为第一峰,次高峰为第二峰,东麓小高地为老虎洞.老虎洞地区战斗在8日午打响,日军集中炮火猛轰老虎洞,随后步兵发起了冲击.防守老虎洞地区的是教导总队第3旅第5团罗雨丰营,该营依托 有利地形和工事,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打击进攻之日军,给其以重大杀伤,日军被迫退回原阵地.9日拂晓,日军以第空火力向守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突击,并发射了燃烧弹和烟幕弹,守军阵地顿时烟火充天,日军随即发起了冲击.罗雨丰营顽强抗击,并在团主力侧击支援下,再次将进攻之日军击退.下午,日军利用有利风向,再次发射了大量燃烧弹和烟幕弹,并发起了猛攻,罗雨丰不幸殉职,全营大部伤亡,老虎洞遂失守.与此同时,从9日拂晓开始,日军从三个方向向南京发起了全线攻击。以部日军2000余人在10余辆坦克引导下,进至光华门外,并占领了大校场通光营房。此时,光华门附近仅有教导总队所属一部官兵,情急之下,守军迅速关闭了城门,并将沙袋堆到半城墙高,以堵截日军的冲击。日军将火炮推进高桥门附近,集中火力向城门轰击,城门很快被毁,并有日军100余人冲入。守军当即集中火力射击,将突入日军消灭,并以火炮向日军坦克射击,击毁1辆,日军被迫后退。待第87师增援部队到达后,迅即发起反击,将大校场日军驱出。 10日,日军主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二峰之线发起猛攻。日军第9师工兵在火力掩护下,以炸药爆破开路,先后两次突破光华门,100余日军敢死队一举冲入城内。守军适时发起反击,将日军敢死队歼灭,迅速恢复阵地。通济门守军也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顽强抗击了优势日军的进攻,后在第156师增援下,将进攻日军击退。入夜后,第156师挑选敢死队数十名,由城墙上用绳索悬吊下去,用汽油和手榴弹将潜伏在城门洞口的少数日军击毙,并乘胜袭击了占领通光营房的一部日军,将其驱逐,后在追击中,敢死队的勇士门全部壮烈牺牲。 另一部日军分两路在坦克引导下, 向教导总队防守阵地发起了攻击。守军首先以防坦克炮连奋勇迎击,击毁日军坦克2辆,迟滞了日军的攻势。午后,日军一部在3辆坦克引导下,向光华门门猛冲。教导总队第2团、军士营和防坦克炮一连发起了反击,在正面抗击的第87师掩护下,将其击退,并俘虏3人。15时,日军敢死队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推进到护城河一线;22时,日军10余人冲入光华门城门洞内。半夜,光华门守军将大量汽油撒向城门洞内附近,并投下火种,将城门洞内日军全部烧死。 11日,日军集中精锐猛轰中华门地区。中华外守军第88师一部被迫向城内撤退,由于守军混乱不堪,云梯和城门关闭部及,日军300余人一并抢入城内。罗卓英亲临第一线指挥,在中华门一带展开了激烈巷战,终将入城日军全部击毙。此时,东线日军向紫金山发起了猛攻,教导总队奋勇抗击,浴血奋战,使日军难以前进一步。另一部日军迂回大胜关、江心洲地区,袭击第74军翼侧,战斗异常激烈。14时,第88师主力防守的雨花台右翼阵地被日军突破,守军顽强抗击,固守阵地。 11日中午 ,唐生智接到顾祝同打来的电话,转达了蒋介石的命令,并要唐生智迅速赶到浦口,以接其撤离。唐生智表示:不能马上离开南京,撤退必须部署。22时,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接到命令:”如情势不能久守时,可相机撤退,以策后图。” 12日拂晓,日军以地空火力密集火力向各城门实施突袭,多处被毁,坚固城墙也被炸得城墙洞开,城内外已能通视。另有30余架日机在南京上空盘旋,炸药和传单同时抛撒下来,敦促守军将领投降。12时后,日军第9师攻占了雨花台主种地,第88师伤亡惨重。日军以重炮轰击中华门,并以部分炮兵向城内射击,尔后步兵发起冲击,一举突入中华门,另一部突入光华门;日军第16师猛攻教导总队防守阵地,迅速攻占了紫金山,继而突破中山门,进入城内;日军第13师一部突破第2军团第41师、48师防守阵地,尔后向乌龙山要塞发起了猛攻。被打乱了建制的守军关闭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迎着枪生上,以大无畏的精神阻击日军的长驱直入,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日海军舰队已驶抵乌龙山江面,并清除了水雷及其它障碍物;在当涂渡江的国崎支队已攻到和县,正向浦口急进。 17时,在极度危急中,唐生智召集罗卓英、刘兴及师长以上将领开会,宣布了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并队突围计划以及集结点作了指示;同时,令第36师负责掩护卫戍长官部渡江北撤。将领沉默不语,沉静在悲愤的深渊中。唐又说:“战争不是在今天结束,而是在明天继续,请大家记住今天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 入夜后,紫金山满山在燃烧,雨花台、中华门、通济门一带火光冲天,南京城陷入了极度混乱中。守军乘夜组织撤退,除第83军按指定路线绕栖霞山经句容向皖南突围外,其余各部除部分兵力誓不撤离外、坚持巷战外,均拥向下关,觅船过江,争渡逃命,因江边船只少,有的取门板制木筏,行止江中即被急流倾没;有的船只因超载而沉没,有的甚至为争渡而自相残杀;造成江边更为混乱。 13日晚,日军攻占南京,而后大肆烧杀淫掠,开始了持续3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被俘国民党守军和无辜居民被屠杀达35万人,全市房屋1/3被化为灰烬。这种世界历史罕见的大暴行,激起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仇恨。 评 析南京保卫战,以国民党军的失败而告终,日军仅用一个月即攻占了南京。国民党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蒋介石消极抵抗的错误战略方针的指导 早在凇沪抗战一爆发,蒋介石就采取了消极抵抗的错误方针,致使多年经营的吴福线、锡澄线等国防工程及镇江以西的山地都没有充分利用,使日军得以长驱直入,迅速直逼南京。当日军向南京方向发起进攻时,蒋介石先后于11月17、18日召开三次会议讨论的却时“守不守南京”得问题。 国民党内多数将领主张原则上不守南京,以保存力量为上,唯唐生智独执异议,主张坚守。18日晚开会,蒋介石开会才表示“完全不守是不可以得。”19日,蒋手令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正式命令24日才发出。25日,国民党政府机关都迁到武汉。29日,蒋介石装满作样地视察南京附近地区阵地,实际是等候德国大使陶德曼达到南京,12月2日,陶德曼会见蒋介石,表示愿意调解中日战争。南京处于危急之中,蒋介石却在幻想以“和谈”来结束战争,实在是战略上的失误。 国民党守军单纯防御,处处被动挨打 在凇沪会战中,国民党都采取一线配置组织防御,结果一处突破,即全线溃退。南京保卫战中,国民党并没有吸取教训,还是采取一线配置,即无防御重点和足够的纵深,又无强有力的机动力量。作战中,又是唯死打硬拼,不能抓住有利战机实施有力的反击,其结果只能是处处挨打。即使在南京附近的作战中,如果只用少数部队组织防守,而把大部兵力控制在外围,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国防工程实施广泛的机动作战,不但可以有效地不断歼灭日军有生力量,而且可以争取较长的时间。另外尽管蒋介石在离开南京前曾许诺要调部队来策应,但始终没有。 准备不足,仓促应战 上海失守后,国民党军曾希望于“国防线”,但“国防线”上却没有部队驻防。而从上海撤到“国防线”上的部队,既无接应,又无工事图,有的已找不到工事,所谓国防线形同虚设;加上日军跟踪追击,如入无人之境,致使国民党立足未稳即被击溃。南京守军部队,又大多上临时拼凑,大部分不熟悉地形,且大多是从上海溃退下来的部队,伤亡惨重,人员装备奇缺,未及整补,即仓促应战。 指挥不离,士气低落 上海失守,南京保卫战士气低落。唐生智虽慷慨陈词,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但当日军兵临城下,稍作周旋,即放弃10万军队不顾,首先过江逃命去了。 当然国民党中、下层军官和广大士兵以及个别高级将领,出自民族自尊和爱国热情,作战中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精神,为反侵略战争谱写了壮丽的颂歌。 另外日军在进攻南京的作战中,也反映了以下的主要特点: 战略上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 日军攻占了上海后,乘国民党军全线溃退之机,迅速包围南京。 战役指导上采取迂回包分进合击的战法 日军在攻占上海后,即以主力在北路向南京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在南路经广德向芜湖、当涂方向疾进,既保证了主力侧翼德安全,又切断了南京守军德退路。作战中,日军队设防坚固和守军兵力较强德要点,采取了先围后攻,先分割后歼灭德战法。如日军在进攻句容守军第66军警戒阵地时,以部分兵力实施正面进攻,主力则实施了穿插迂回,从而切断了守军的退路,致使守军在突围时蒙受重大损失。日军在进攻江阴要塞时,首先以地空火力杀伤守军和破坏阵地,并以一不兵力绕过守军防线,使要塞重炮威力大降。日军还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配备了1000艘汽艇和大量橡皮舟。 诸多兵种协同作战 进攻中,日军依仗其优势的武器装备,广泛使用空军,海军舰炮发挥了坦克、装甲战车的强大突击力,为步兵快速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由于日军兵力不足,虽包围了南京,但未能全歼灭守军,北路主力由于分兵渡江夺占了靖江、扬州等地,延误了时间,削弱了进攻南京的兵力;南路进攻日军兵力少,进攻芜湖、当涂后,又使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如由当涂兵力一部,经50里急行,到12月12日,傍晚赶到浦口,已无力给国民党军渡江北撤部队以有力打击,日海军未能及早赶到南京渡口封锁江面,因此守军得以从形成的“口袋”中逃脱。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集团军主力。

3月19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占领奉新、村前后退回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歼灭罗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奇龄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奇龄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

参战各军在薛岳、罗卓英严令督导下,无有奋勇赴战。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李天霞萧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9时许敌军大至,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我军左翼,补充团当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民党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上午,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亦出动飞机70余架协虞,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

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于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酉时,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10华里,东西30华里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已置于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

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第11令官圆部求救,圆部立即命令人第33师团增援,并派其参谋长木下勇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就地指挥各部,掩护第34师团逃回南昌。

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失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 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

26日晨,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遂于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者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以竟全功。

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

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展开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之线,袭抚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乃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面市内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命令。

29日午,薛岳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是时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我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以掩护第34师团溃逃。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其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

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4月1日酉时,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战斗。

这一战役,重庆国民党军统帅部公布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各种火炮10门,步枪千余支,粉碎日军吹嘘的“攻必克”狂言,国民党军为抗日战史中难能者。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975年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一书字里行间透露了大贺茂此次冒险的狼狈相:“28日凌晨2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庙村西端遭到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在处理了火炮后,全体壮烈阵亡。”樱井师团掩护大贺退却,并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翌29日虽开始向后撤,但出发不久遭到据守尽,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现将这一战役国民党军和日军参战军队序列列下;

甲、国民党军队方面

第九战区司 令长官 薛岳

第九战区 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 罗卓英

副总司令 刘膺古

第70军 军长 李觉

第19师 师长 唐伯寅

第107师 师长 宋英仲

预备第9师 师长 张言传

第74军 军长 王耀武

第51师 师长 李天霞

第57师 师长 余程万

第58师 师长 廖龄奇

第49军 军长 刘多荃

第26师 师长 王克俊

第105师 师长 王铁汉

预备第5师 师长 曾戛初

第72军 军长 韩全朴

新编第14师 师长 陈良基

新编第15师 师长 傅翼

乙、日本军队方面

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参谋长 木下勇

第33师团长 (丙)樱井省三

第34师团长 (乙)大贺茂

独立混成第20旅团长 池田直三

第3飞行团 团长 远藤三郎

海军航空飞行队

雪峰山会战——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决战

二战进行到1945年初,法西斯德国只能是垂死挣扎,法西斯日本也已日暮途穷。日寇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日本本土被美中空军狂轰猛炸,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也早就开始了反攻。

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胜利很快就将到来,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法西斯日本还很凶恶,在中国的陆军还保持着它的强大,美国预测战争还很艰难,要打赢日本还须伤亡100万美兵。美国不得不积极策动苏联对日作战,为了使苏军参战,美国甚至不惜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满足苏联的无理要求,如答应中国的外蒙独立,答应战后苏联在中国东北有特殊利益。

日本一直想结束中国战事,从中国战区脱身,它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军事上击破蒋介石集团,因为在政治上双方的要求相差太远,难以达成协议。日军一直想攻下重庆,只是中国军队太难打,不能如愿。

1944年下半年,日本本土重要军事地带遭到美中空军的地毯式轰炸。1945年初,为了解除来自芷江、老河口的空中打击,威胁陪都重庆,再转而对付太平洋美军可能出现的沿海登陆,日本搜集兵力,决定进行老河口和芷江作战。

1945年1月2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召开“南京会议”,决定以第二十军为主力进攻湘西,夺取芷江;以第十二军、十三军各一部为主力,进行鄂北、豫西作战,夺取老河口。原计划是从“芷江作战”开始,后因二十军准备不遂,3月22日,鄂北方面先发动了进攻。日军在豫西、鄂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经中国军队英勇奋战,堵住了日军,后来双方呈胶着状态。

日军的“芷江作战”,中国称湘西会战或雪峰山会战。我认为称雪峰山会战比较合适,因为会战的主战场在雪峰山地区,即使按日军的主攻目标,也只是夺取湘西的芷江,而不是整个湘西,况且以日军的企图来命名整个会战是不对的。

日军的主攻方向是湘中和湘西南的雪峰山地区,湘北的桃江、安化只是由64师团和68师团一部协攻。日军的主攻方向又分三路,南路日军从桂北的全州(敌11军34师团)和湘南的东安(20军68师团关根支队即58旅团)出发,经新宁、武冈、绥宁攻洪江、安江,直指芷江。中路日军(20军主力116师团)从邵阳市周围的资江东岸出发,以湘黔公路为主经今隆回、洞口、安江或溆浦攻芷江。北路日军(11军独立混成86旅团和20军47师团重广131联队)从资江东岸出发,攻新化、溆浦或隆回北部直指芷江。每路又是以联队为单位多头并进,期望在多路突进中寻找中国军队的弱点,以期突破。

中国军队是怎样对付日军的呢?1944年日军占领宝庆(即邵阳)后,中国军民就开始做防御准备。破坏湘黔公路,在广大雪峰山地区挖掘工事,驻防要点,并进行整体防御规划。对付日军的是抗日的英雄部队——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74军,18军,100军,73军,这些部队从上海一直打到湘西,经历过主要的对日会战,久经沙场,屡次重创日军,令日军头痛。特别是74军,被普遍认为是抗日时最能打的部队。74军防守洞口为中心,溆浦龙潭、绥宁北部、武冈、新宁一线;100军防守以隆回为中心的新邵、洞口公路部分地方、新化南部、溆浦等地区;73军防守新化、安化、新邵地区,其193师则拨与74军守卫绥宁。汤恩伯的第三集团军26军守卫湘西南的绥宁南部及以西地方协助第四方面军防守。国军采用类似薛岳“天炉战”(长沙会战三次战胜日军)的战法,利用雪峰山优越的地形,前松后紧,节节抵抗,以空间换时间,不断消耗敌人,在抵抗中寻找敌人的主攻方向和弱点,调整兵力,最后阻住敌人和消灭敌人。国军的方针是正确的,广大官兵英勇作战,特别是前沿要点,敌众我寡,我军往往只有一个连或一个排的兵力防守,有几个地方甚至堵住敌人一个联队的疯狂进攻达几天之久,没有命令不退却,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的战术能力还十分厉害。日军进攻时前线的兵力占优势,战术火力也比国军强,国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而且雪峰山脉并不太高,步兵还是能找到小道通行。日军行动迅速,109联队的先头部队袭守军,施鬼计,绕关卡,仅仅四天时间,就穿行百余公里,翻过了雪峰山几道最险峻之地,越过雪峰山主脉,到达雪峰山西麓的溆浦龙潭地区。刚离开龙潭前往溆浦县城的74军51师,听到消息,连夜紧急回防,占领龙潭以东的一些小高地,幸好日军的先头部队只有一个大队,109联队的大部队则被国军100军节节抵抗,直到几天后才赶到,这样,日军丧失了再突破的战机,被英勇的51师牢牢阻击在龙潭以东的崇山峻岭之中,连续23昼夜,日军不能越雷池一步,后来,100军和18军的部队前来合围,打死日兵千人以上,日军退兵时,在离龙潭十余公里的洞口马颈骨等地方死亡近2000人。这股日军4000余人基本被消灭。

109联队只是中路日军的北路,中路日军三路进攻,另两路是133联队和120联队,133联队在中,120联队沿公路在南,还有支援、协助部队,总计约15000人(还有蒙古兵和汉奸军)。三路日军相距不远,但它们难以汇合。120联队沿湘黔公路进攻,公路被我军破坏,又有100军57团和74军57师的部队沿途阻击,日军前进速度并不太快,但日军勇猛,火力厉害,相继攻下沿途几处险要,一直攻到洞口的江口。江口,位处雪峰山主脉,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公路上最重要的关隘。120联队如果攻下江口要塞,就可与109联队会合,芷江在望。120联队在其它联队帮助下,攻打江口国军阵地半个月,死亡2000以上,没有能够攻下要隘,不得不狼狈逃窜。133联队在120联队和109联队中间,对它们进行支援和补给,攻下洞口山门(离龙潭和江口都不远)建立补给站,其军力也在这崇山峻岭中消耗殆尽。山门是蔡锷的故乡,山门之东北十多公里处是魏源的故乡,这两位伟人,一个对日本变法强盛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在日本留学,在他们的故乡周围几十公里内,一个师团(116师团加上其它师团的一些兵力)的日本侵略军溃灭,中国八年抗日正面战场从这里转折,这里真称得上地灵人杰。116师团是日军的精锐,与第四方面军多次对战,特别是常德会战, 74军的57师守卫常德城,以血肉之躯与116师团鏖战半个月,完成了阻击任务,全师几乎全部殉国,惊天地泣鬼神,给116师团沉重打击。这次雪峰山会战,116师团本来想与友军围歼74军,结果自己却几乎全军覆灭。

北路日军却没有中路那么幸运,47师团的131联队(重广联队)和独立86旅团的部队刚过资江就遭到73军和100军部队的迎头痛击,死伤惨重,毫无进展,后在援军的帮助下才逃脱。

南路的日军主要有两支,一支是20军68师团关根支队(58旅团),一支是11军34师的部队。它们合击占领新宁县城,再分路进攻武冈和绥宁,在绥宁的梅口附近,关根支队遇到第三集团军26军44师的坚决抵抗,在武冈和绥宁北部,74军58师,73军193师奋勇抗击,第三集团军94军又从贵州紧急增援。两路日军在这里左冲右突,想攻向芷江,又想与116师团合围74军,但却被消灭大半。5月初,在绥宁北部茶山一带歼灭日军34师团217联队千余人;与此同时,在茶山之南的绥宁武阳地区,打死关根支队1500余人(何应钦说:“武阳之捷开湘西会战胜利之先声”);武冈城守军(58师一个营)也与优势之敌奋战一周,守住了千年古城,日军在武冈及其北的龙田、扶冲等地损失千余人。南路日军的仓皇败退,加上北路日军的毫无进展,使中路的116师团成为孤军,116师团的109联队被阻在龙潭,120联队被阻在江口,也再无建树,而且自身难保。几天后(5月9日),侵华日军总部不得不中止芷江作战。日军组织严明,虽惨败却不乱,撤退得有板有眼,互相掩护。日军后撤,但退路已被迂回的中国军队切断。各路残余被包围在洞口县的公路沿线,我各路援军陆续赶来,74军,100军,18军,94军,还有26军和73军一部,从云南空运来的廖耀湘新六军,全歼残敌,取得一个大歼灭战胜利成为可能。可惜的是,何应钦为了及时向国民党六大献礼,满足于已取得的胜利,要阻敌的18军11师放开一个口子,放跑残敌。因为当时全世界都知道雪峰山会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各界庆祝、慰问热烈,何应钦考虑到,如果前线仍在激战,胜利之说就不好说,不如放跑敌人,在慰问团到来和六中全会召开之前迅速结束战斗。这样,胜利之中留下了遗憾,在殊死作战的战士心中留下了伤痕。

雪峰山会战,我军以较少的伤亡取得了较大的歼敌效果,成为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转折点,从此,国民党军队转守为攻,陆续收复失地。何应钦说它是抗日战争最大的胜仗。

我军胜利,日军失败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日寇战略失误。法西斯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者说法西斯本性决定了他们会不断冒险进攻,它在没有战胜中国的情况下与美国开战就是一例。三次长沙会战证明,日军在缺乏有生力量的情况下,难以战胜中国军队。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都要守卫,舍不得放弃,也不敢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败,所以兵力一直捉襟见肘。1944年日寇的“一号作战”(大陆交通线战役)取得重大突破,是因为从国内搜括战力,运来几十万大军。但日本国力有限,此后,日寇再也无力组织有生力量。这次雪峰山会战,日寇兵力明显不足,中国援军源源而来,在后期远远超过日军,而日军却后续乏力。

第二,中国军队英勇顽强。前线阻击的军队虽然孤军奋战,兵力单薄,众寡悬殊,但无不奋不顾身,为主力部队布置赢得时间,顽强阻敌,甚至全部壮烈牺牲。“我生国亡,我死国存”,这正是抗日的英雄们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如绥宁武阳守军,74军58师第9连,阻敌4天,全部壮烈牺牲;新邵巨口铺,100军63师一个连,阻敌3天,全部壮烈牺牲;隆回土岭界,1460高地100军一个排全部殉国。前线官兵的拚死抵抗,为会战胜利赢得了主动权。

第三,民众支持。到处有抗日自卫武装,前线支前,敌后骚扰。雪峰山民风强悍,想出各种办法打击敌人。瑶族的“嗅枪队”就使敌人丧胆。

第四,战略方针正确。设置战略纵深,避敌锋芒,而不是在最前沿决战,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这样,既能赢得时间调集兵力,从新部署,又能找到敌人弱点和主攻方向,为制敌创造条件。

第五,空中优势,火力增强,这是历次会战都没有过的。这次的显著特点是掌握了制空权,且能与地面作战密切配合,并扰乱敌人的后方运输。这是会战我方军队的损失少于敌方的重要原因,也是会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我军很多部队已装备新式美制武器,例如冲锋枪就有利于山地近战。虽然日军的前线炮火还占优势,但我军的火力也增强不少。

第六,地形有利。雪峰山脉,地势险要,利守不利攻,是会战胜利的客观条件。江口阻击战,国军利用地形优势,以少量兵力与日军对峙半个月,日军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七,战术灵活。国军是为国为民而战,不怕牺牲,敢于以少击多,主动出击,与敌人混战。73军一支敌后游击队就把一个大队的日援兵拖住5天。日军没有前线后方,只要大队日军一过去,它的后路就被我游击队、自卫队甚至主力军卡断,援军须重新攻取。过去,日军最喜欢混战,因为他们有制空权。日军往往一个大队就能主动出击,孤军深入,因为随时可以获得空中援助。日军的混战曾给国军造成极大危害,国军往往穷于应付,比敌人多几倍兵力还难以防守。这次中国有制空权,日军孤军深入难以获得支援,物资弹药难以补充,而且容易被中国军队各个击破。

 

台儿庄会战

20世纪30年代,中国脆弱的社会重新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时刻,1937年7月7日,河北宛平卢沟桥畔的上空,响起了日军全面侵略中国的罪恶枪声。民族灾难的信号,惊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四万万中国同胞,掀起了救亡热潮。李宗仁在民族灾难的呼唤和催促下,履行了炎黄子孙的匹夫之责,出色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战史上,在爱国主义者的行列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篇章。

7月30日,平、津失陷,日军又以40万兵力,分四路全面举兵南侵,一路由平绥路、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胶济路进攻山东;一路沿平绥路进攻绥远,同时在华东挑起战端,进攻上海;蒋介石一开始便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长驱直入。11月,上海也陷入日军之手。上海是南京的内门户,上海被占,南京政府所在地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下。11月底,日军兵临南京城下,12月1日正式发起进攻。两个星期后,南京在一片混乱中陷入敌手。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打通津浦路,会师武汉,把徐州作为他们攻取的首要目标。

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一个重要城市,它位于黄淮两水间,地据鲁、豫、皖、苏四省之要冲,是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四周山峦重迭,河川纵横,在我国历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政府鉴于徐州战场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抗日大事,决心全力防守,在此进行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以徐州为中心,史称徐州会战。1937年10月,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

李宗仁受命后,即选派徐祖贻任战区参谋长,组织战区司令长官部。11月初,李宗仁奔赴徐州前线。投入这次会战的中国军队有数十万人,但部队战斗力强弱差异较大。李宗仁调乓遣将,按其所长,作了细致部署。第三十一军军长刘毅辖一三一师、一三五师、一三八师,军中班排长以上干部,均系李宗仁亲自从广西征调而来,颇有作战经验,指挥也得心应手,因此李宗仁将其部署在海州,以防敌人在该处登陆,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部的十二军、五十五军,训练、装备以及人员素质较差,李遂让其驻扎山东境内,五十七军军长缨潋流,辖一一一师和一一二师,该部装备尚可,但战斗力不强,李便命其部驻防苏北,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辖一一三师、一一四师,战斗力较强,李命其在临沂方面堵截日军前进。部署就绪、李宗仁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徐州会战分两期,第一期是津浦路的初期保卫战,第二期是台儿庄会战。

第一期的津浦路保卫战是从1937年12月中旬开始的。日军以津浦路南端为主攻,北段为辅攻,分别南北向徐州推进。

南端敌军指挥官(火田)俊六大将,于12月中旬,指挥8个师约8万之众,先后自镇江、南京、芜湖渡江北上。日军第三师团主力攻陷滁县后,循津浦路正面北进至盱眙、张八岭附近;另一部分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以掩护镇江防线,第九师团一部攻陷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县、全椒,企图直趋蚌埠。日军以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孰料行至明光以南,即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五十一军,利用淮河、淝河、汇河等地形堵截,双方血战月余,不分胜负。敌军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大出(火田)俊六所料,十分恼怒。于是(火田)俊六遂自南京调集援兵及坦克、野战炮等重武器,倾巢来犯。敌人汹汹而来,李宗仁感到硬拼硬堵要吃亏,待敌援军聚集明光一带时,李宗仁命坐镇蚌埠的李品仙将三十一军于1月18日自明光全线西撤山区,伺机出击,将津浦路南端正面让开;将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南调,布防淮河北岸,凭借险要地形,拒敌越河北进,敌援军是以饿狼扑食之势猛扑明光,结果扑了个空,没有捕捉到李的主力。接着日军攻下定远、怀远等地,但一无所获。此时西撤的三十一军遵李指示,从敌军左侧向东出击,将津浦路之敌截成数段,围而歼之。淮海前线之敌,后路忽彼斩断,不知凶吉,费九牛二虎之力迅将三十一军从津浦线向西压。李遂命部队采用敌迸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牢牢地盯住津浦线;此时参加淤沪会战的二十一集团军北调合肥,日军有后顾之忧不敢随意北进,一时津浦路南端战事,形成敌我双方胶着对峙局面。

李宗仁在指挥津浦路艰难抵抗北进之敌的同时,又积极阻截华北日军南下。津浦路保卫战,原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岂知驻扎鲁境的韩复榘,大敌当前,还为保存实力打小算盘。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延安镇、归仁镇后,韩未战而走,造成了严重后果。27日,济南失守,日军由博山、莱芜迂袭泰安。1938年1月1日,泰安落人日军北方军第二军矾谷廉介之手。韩复榘连连丧池失地,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阴影。李宗仁有些着急,屡屡严电韩夺回泰安,并以此为根据地阻截南下之敌。韩对李的命令置若罔闻,一错再错。为此,韩遭到蒋介石枪毙的处置,由孙桐萱代任其职。

为确保徐州地区的安全,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向运河以西推进,袭取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孙部第二十二师负责攻取济宁,于二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竟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伤亡极大,17日晚撒至运河西岸。与此同时,第十二军八十一师也直取汶上,于12日晚由开河镇渡运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终因人少势弱,损失严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运河西岸。19日,日军攻陷安居镇,22日突破曹福林第五十五军阵地。

25日,日军突破杏花村阵地,守军被迫撤至相里集、羊山集、巨野一线。但李宗仁在这一线布置大量兵力,不断侧击北段南下之敌,使敌军在这一带徘徊不能南进,暂时稳定了战局,摆脱了危机。

日军津浦线主力南攻不成,遂改变策略,由少壮派军人板垣征四郎、矾谷廉介率两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文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军一旦得手台儿庄,便可策应津浦路南端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板垣、矾谷两师团,是日军精锐之师,大部官兵都是参加过“二.二六”日本政变的,此次进攻,来势相当凶猛,大有泵突狼奔、一举围歼中国军队之势。3月下旬,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坂垣第五师团,自1月12日在青岛岭山湾、福岛两处强行登陆后,沿胶济路西进,至潍县转南,经高密,循诸城、荣县一线,进逼临沂;一路为矾谷的第十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

2月,中国军队为堵截日军前进,在临沂、滕县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2月下旬,临沂告急。该地是鲁南军事上的必争之重镇,得失关系全局。处此紧急关头,李宗仁令守防海州的庞炳勋军驰往临沂解救。虽说庞氏统有1个军,其实兵员不足,只有5个步兵团,但庞氏在部队中威信极高,指挥灵便,部队战斗力强。刚到临沂县城,还未来得及休息,庞部便与日军展开激热攻防战,日军以1个师团的优势兵力,配以山炮1团,骑兵1旅,向庞部猛扑,夜以继日,反复冲杀。临沂城墙高大而又坚固,野山炮也打不穿,庞部凭借这优势,据城死守,使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城下敌尸枕藉。庞部的成功据守,是不可一世的日军所始料不及的。

李宗仁担心庞部势孤不能长守,于9月11日,令五十九军张自忠部由滕县增援临沂。

张接到李的命令后,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赶到临沂。临沂的庞部见援军到,虽筋疲力竭,但士气旺盛。两军内外夹攻,如疾风骤雨向坂垣反击,坂垣从宫县增兵2000人,以飞机大炮掩护,配合坦克、装甲车进攻。庞、张两部咬紧牙根,坚决顶住,与日军激战数日,反复肉搏,击溃坂垣师团一旅,敌死伤过半。3月17日晚,敌向沂水退却,庞、张合力穷追一昼夜,日军一退90里,缩进莒县城内死守。

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临沂之战取得了惊天动地的胜利,它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粉碎了日军会攻台儿庄的计划,促成了以后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围歼孤军深入合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坂垣败绩累累,矾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顾一切,日益向南推进。矾谷比坂垣更凶,李宗仁檄调自郑州来的邓锡侯第二十二集团军的第四十一军孙震赶往滕县,拒敌南下;孙部刚在滕县部置就绪,3月15日,矾谷师团就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李宗仁见滕县危险,又急令新拨归第五战区指挥的第二十军团司令汤恩伯派部驰援。汤的主力八十一军王仲廉部因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3月17日晚,日军配合炮火攻陷腾县,20日攻占郅县,并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地突进。对矶谷军事行动的后果,李宗仁有着充分的估计;此次台儿庄一失,不但前功尽弃,士气、民气受到巨大的挫伤,国内恐日病大涨,而且给日后的战略转移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

为了确保台儿庄,他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李考虑到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最善防守,即令孙派3个师,沿运河布防,扼守台儿庄正面阵地,李判断矶谷前次战役占了上风,骄狂不可一世,一定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北进,便会直扑台儿庄,以期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路的首功。因此,李便决定设圈套,请其入瓮。于是,他命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的2个师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矾谷直扑台儿庄后,再回头撇敌之背,与孙连仲一起将敌围而歼灭之。事态的发展正如李宗仁所预料的那样,敌人从滕县南下,舍汤恩伯军不顾,直扑台儿庄。敌军总数约有4万,拥有七八十辆坦克,百余尊山野炮和重炮,重轻机关枪更是不计其数。3月23日,矾谷军冲到台儿庄北泥沟车站,徐州城内已炮声可闻,台儿庄会战的战幕正式拉开。

3月24日,敌军采用上次攻打滕县的战术,先猛烈轰击孙连仲军的防御工事,接着以坦克为前导,向孙部阵地推进。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弹,把台儿庄外围阵地工事基本摧毁,敌人步步逼进。日军的这种凌厉攻势,孙连仲部在一无平射炮,二无坦克的条件下,无法反击。但他们知道,台儿庄是他们的光荣,也是他们的坟地,因此以血肉之躯与靠近的日军拼杀,与横冲直撞的日军坦克同归于尽。战争中,武器在某种程度上起决定的作用,因此,尽管孙部士兵英勇抵抗,仍被日军冲入城内。孙部没有退却,与城内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此时,担负台儿庄中央防线北面作战的汤恩伯军团,在峰山、枣庄一带同日军作战后不久,置台儿庄危急于不顾,转移到姑婆山区躲起来。李宗仁严令汤军团迅速南下,协同孙连仲夹击台儿庄正面之敌。汤为保存实力,仗着有蒋介石为后台,置军令于不顾,在姑婆山迟疑不进。李宗仁深知其人,一贯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骄横不可一世,也不敢轻易得罪他,因此三令五申,晓以大义。汤仍不予理睬,这边战火熊熊,战斗惨烈,那里却养兵于山区,无动于衷,李宗仁陷入痛苦之中。军情危急,李宗仁无可奈何之下,再次发电汤恩伯:“如再不听命令,殆误战机,当以军法论处,同韩复榘同样下场。”汤敬酒不吃吃罚酒,李宗仁下了死令,他才同意挥师南下。

然而,此时台儿庄孙连仲部守军已伤亡殆尽,全庄四分之三地盘力日军占据,他们一面在电台宣称已将台儿庄占领,一面调集重炮、坦克疯狂冲击,企图一鼓作气,完全夺下台儿庄。孙连仲强烈地意识到,再孤军死守,将全军覆亡,因此4月5日直接与李宗仁通电话,要求把部队暂时撤到运河南岸,让他的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李宗仁听得出,孙连仲讲这番话时,语调几乎是哀婉的,他深知孙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又是何等的悲壮,但李宗仁更清楚,台儿庄目前的重要性,他估算着汤恩伯军团第二天中午可赶至台儿庄北部,因此鼓励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于明晨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说完,李怕孙情绪低下,影响士气,又下令道:我的命令如若违抗,当军法从事。孙连仲以前虽和李宗仁只一面之缘,但听人说过,李在战区司令官中,属较通情的一位,此时此刻李下这样的命令,深知台儿庄对整个战役至关重要的价值,以及李宗仁对此次战役胜利的信心。于是孙态度坚决地表示:“我绝对顺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孙连仲的态度,使焦急万分的李宗仁感到有些安慰,但他总有些不尽放心,于是又指示孙连仲,“今夜你还须向敌夜袭,以打破敌军明晨拂晓攻击的计划,则汤军团明日中午到达后,我们便可对敌人实行内外夹击。”孙表示部队已用完,夜袭不容易。李听后立即指示:“我现在悬赏10万元,你将后方凡可拿枪的士兵、担架兵、炊事兵与前线士兵一起集合起来,组织一支敢死队,实行夜袭。这10万块钱将来按人平分。”孙连仲将李宗仁的命令传达后,数百人一支的敢死队很快成立起来。4月5日午夜,敢死队分组向敌出袭,冲击敌阵。他们个个精神异常振奋。各自为战,已是血战经旬的敌军,也筋疲力竭,深夜正堕入梦乡,听到不知从哪来的枪声,顿时乱作一团,一面仓皇应战,一面后退。经数日血战为敌所占的台儿庄各街,竞在短短不到一小时内,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此时,李宗仁不但得报孙连仲夜袭成功的喜讯,又得汤恩伯部翌日天明前可赶到台儿庄的消息,高兴极了,他立即率随员,连夜亲自赶到台儿庄郊外,准备亲自指挥对矾谷师团的歼灭战。

矶谷师团的厄运终于降临了。6日黎明之后,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矾谷知已陷入重围,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4月6日晚,李宗仁亲自指挥台儿庄守军全线出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发,命令一下,杀声震天。此时敌军已成强***之未,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矾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台儿庄会战,在李宗仁的亲自指挥下,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念。这次战役,李宗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台儿庄捷报传出,举国欢腾,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祝捷会;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举办了宣传周,印制了著名作家老舍写的大鼓词《抗战将领李宗仁》,颂扬了他领导的台儿庄大捷。功高震主,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社会对李宗仁的赞扬。使蒋介石不高兴,他让陈诚把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品收掉;蒋本人在武昌官邸得知街上欢闹、放爆竹庆祝台儿庄胜利时,对左右说:“有什么可庆祝的?叫他们走远点。”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名声大振,社会把他看作是国民党内杭战的象征。而且这次会战,李宗仁与五战区的参战部队的感情很融洽,李本人深受部下的爱戴。生性多疑的蒋介石深恐形成尾大不掉之局,因此有意识地压他一下,在徐州会战结束后的武汉会战中,李宗仁名义上是这次会战的实施长官之一,实际上已是个有名无实的敲边鼓的角色了。但蒋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李宗仁调离部队。1943年9月,李宗仁被蒋介石用明升暗降的手法,从五战区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职。汉中行营,是一所新成立的介于中央与一、五两战区间的军事机关,表面上的职权是负责指挥战区军事行动,实则是一个虚设机构,无实际军权。对于蒋的用心,李宗仁洞若观火,但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自我安慰。他在自传中曾这样说:多年戎马倥偬,案胺峡掌,如今这样倒不如乘机休息。这样想,李宗仁反觉得一阵轻松,命令一下,他即着手交卸,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是刘峙。

李宗仁在汉中行营任上还不足两年,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抗战胜利消息一出,国民党中央便令李宗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

北平行营是一个兼管军事、政治的机构,表面上权力很大,负有华北安危之责,同仁们都为李宗仁的这一调任高兴。而李却不然。他与蒋介石相处多年,深知蒋的为人,猜测此次任命,一则一时无合适人选,另则是想捧他一下,但不会给他实权,固此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9月12日,他带着不悦心情接受了这个新的使命。

 

衡阳会战

1944年,在中国的湖南衡阳发生过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在湖南衡阳以孤立无援的病惫之师抗击数倍于己的日军,血战整整47天,这一仗的影响,甚至震动了日本朝野,近卫内阁为之下台。纵观整个中国抗日史,这一仗持续之弥久、战斗之惨烈、影响之深远,中国战场所有的城市防卫战,似乎没哪一仗可与堪比。

背景及双方作战序列

1944 年,随着同盟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各战场的连续反攻,日军参谋总部意识到从东南亚到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线迟早会被切断。因此,从东南亚的马来亚经中国到朝鲜釜山的大陆交通线将成为最后东亚大陆作战的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在中国的河南、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还为中国军队所控制。为此,1944年2月,日军参谋总部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命令。这一战役,中国抗战史称为豫湘桂大会战。

衡阳是豫湘桂大会战的第二阶段,长.衡会战的主战场。中国守军是国军第十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十师,实际兵力是七个团,加上配属的暂编54 师1个团,总兵力为8个团,1.7万人。进攻的日军先后共投入的是横山勇的11军的四个师团,68师团、116师团、 58师团、13师团,约九万人,空军有第五航空军全力配合。

衡阳城守将方先觉,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中将军长,1903年出生于安微宿县,毕业于黄浦军校第三期,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副、团副、团长、副师长、师长、代理军长。衡阳之战前任第十军军长。

当时,军委会对第十军下达的作战命令是坚守衡阳城10至15天。

日军第一次总攻

1944年6月23日拂晓,日军笫68、116师团扑向衡阳,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最惨烈衡阳大战的序幕正式揭开。双方激战至6月27日,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攻占了衡阳外围阵地,阵地上的中国守军连伙夫在内,无一人逃跑、投降,全部战死。

6 月28日,日军调上了预备队,对衡阳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在飞机、重炮的掩护下,日军如潮水般一波一波发起冲锋,并对中国守年施放了毒气。双方展开激烈的攻防拉锯战,至7月2日,经5昼夜几乎连续的搏杀,日军停止了进攻,中国守军挫败了日军的第一次总攻。7月3日至10日,日军忙于补充兵力、弹药,战况稍缓。

日军第二次总攻

7月11日,得到了野炮四个大队、迫击炮二个大队的增援的日军攻城部队开始了对衡阳的第二次总攻,惨烈的攻防战又开始了。7月13日,中国守军击毙日军 120联队联队长和尔大佐,经过连续9昼夜的血战,日军68、116师团以伤亡8000 人、阵亡联队长1名、大队长6 名、几乎所有的中队长的代价,只攻占了衡阳防线的一线阵地,日军的第二次总攻又遭惨败。中国守军也伤亡4000余人,失守的阵地都打到最后一人。在日军着手准备第三次总攻期间,城内外大小战斗并未停止,军委会在7月12日严令79军、62军火速增援衡阳,20日己打到衡阳效外,不料日军正好在此时停止对衡阳的总攻,转而全力阻击并反击中国援军,79军、62军被迫后撤。

第三次总攻

衡阳久攻不下,惊动了日本天皇和日军大本营,在日本中国派遣军严厉斥责下,横山勇又调派了58师团、13师团二个主力师团,增援68、116师团。这时守城的中国第十军的有生力量己经基本消耗殆尽,轻伤员、马夫、伙夫统统上了火线。8月4日凌晨,日军合四个师团之力对衡阳进行了第三次总攻,最后的血战到来了,激战至8月5日,第十军伤员已过8000人。部下向军长方先觉提出了突围的建议,方拒绝了,说”我们突围出去了,剩下这 8000伤兵怎么办,你们忍心丢下他们让日本鬼子屠杀,死,我们死在一块,要自杀,我先动手”。8月7日,衡阳中国守军第十军与下属各部的通迅联络电话线都被日军飞机、重炮炸断,已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各部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衡阳的陷落己是时间问题了。8月8日,方先觉向军委会发出了“……来生再见” 的最后一电,然后拔枪自戕,一旁的副官眼明手快,将手枪击落,枪响未击中。这时,第三师师长周庆祥进来报告说:“军长,我已以你名义下令挂白旗了”方先觉对援军迟迟不到,让第十军孤军血战,已心存不满,经反复考虑说”那只有这样了,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是国家不要我们。”命参谋长起草了投降条件:1.保证官兵生命安全;2.收容治疗伤兵,郑重埋葬阵亡官兵;3.第十军保留建制,不出衡阳,就地驻防。

当晚,方先觉与日军68师团长堤三树男正式谈判,日方向第十军的顽强战斗意志表示敬意,并完全同意所有的条件。历时47天的衡阳之战落下了帷幕。

结局

军委会在7月23日再次严令62军、79军解衡阳之围,并调派74军、46军增援。8月8日,79军攻占杉桥,与衡阳已近在咫尺,但此时,衡阳己陷落,解围失利。造化弄人啊!方先觉要是能再支持一天,或者援军再快一天,衡阳之战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第十军共13000余人放下了武器,其中约9000人是伤员。日军四个师团伤亡合计达30000人。

衡阳战事结束后,日军感佩第十军的忠勇,果然信守约定,没有象其他地方那样因泄愤而屠杀投降的官兵和伤员。并将第十军改为”先和军”,仍以方为军长,各级军官也都是旧部。之后,第十军主要将领陆续逃脱。11月18日,方先觉在军统特工的安排下,逃回重庆。

战后评判

第十军以孤军对抗日军四个师团的围攻,坚持达47天之久,军委会战前的命令只须守住衡阳10天至15天,某种意义上来讲,方先觉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衡阳的陷落,非战之罪。

在期间,第十军未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和粮弹补充,日军第一次总攻后,第十军炮兵的炮弹己基本耗尽。纵观抗战史,从淞沪会战开始,中国军队与日军的大规模会战,都是我众敌寡,无论胜负,中国军队的伤亡都大于日军。如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16万,日军二个师团5万多,只打了一周,就弃守了。第十军在日军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杀伤了超过自军总兵力的日军,并坚守孤城达47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方先觉功篑一亏,未竞全功,是悲剧人物,后人称他是“惟欠一死”。以致晚节未保。方先觉将军后来历任国民党第206师师长、第88军军长,但因投降日军一军,始终没有得到过重用,也始终没有机会再与日寇作战,一雪心中的耻辱。1949年方先觉将军随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1968年退役,退役后因衡阳投降日军一事屡遭抨击,削发为僧。 1983年在台北去世。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军武器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被俘虏的日军官兵在收容所里接受早点名。

1941年12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第三次抗击侵华日军进攻长沙的作战。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第23集团军同日进攻香港。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调集军队反攻广州。日军中国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作战,令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2个旅、3个支队(相当于营)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在汨罗江两岸歼灭第九战区主力。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采取逐次抗击、诱敌深入战法,拟在捞刀河、浏阳河之间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12月24日晚,集结于岳阳东南麻塘、新开塘一带的日军第6师、第40师主力在新墙、潼溪街一线强渡新墙河。次日晨,第3师亦随第6师之后徒涉过河。第九战区第20军与日军激战竟日,一部与日军保持接触,主力向关王桥、王家坊山区后撤;第58军向西侧击日军,后撤至杨林。27日,日军第3师于汨罗附近强渡汨罗江,南攻第99军,迫其退至营田、湘阴一线。29日日军第6、第40师乘势于新市、长乐街渡过汨罗江,遭到第37军顽强抗击,激战至30日,第37军由浯口退至社港。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由岳阳前进至关王桥,并指挥泽支队掩护军主力左侧翼。阿南惟几见进攻顺利,令所部向长沙进攻。31日,日军进入捞刀河与浏阳河中间地区。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渡过浏阳河,在20余架飞机支援下,向长沙东南郊猛攻。第10军顽强抵抗,激战一昼夜,白沙岭阵地失陷。2日日军第40师主力集结于金井,保障翼侧安全;第6师主力集结于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战役

日期选择